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刍议

时间:2022-05-05 11:00:05  浏览次数:

【摘 要】 作为党员中的特殊群体,出国(境)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研究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出国程序,强化行前教育;做好境外管理,强化延续教育;做好回国后管理,强化作用发挥。

【关键词】 一带一路;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领域对外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不断扩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高校出国留学人数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虽然目的地仍相对集中,多数前往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求学,但“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新的增长点,留学人数为6.61万人,比上年增长15.7%,超过整体出国留学人员增速,其中国家公派3679人,涉及3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这些出国留学人员中, 不乏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和优秀人才,加强其教育管理,促使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课题。

一、研究现状及趋势

关于海外学者研究中共党建的情况,一些著作和论文都作了一定介绍。比如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 (2011)对近年来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情况在《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中作了概述;韩强(2012)在《国外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研究述评》一文中也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的基本概况;路克利(2011)在《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一文中则介绍得更为详细,但尚无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于身处国外的党员,特别是高校出国(境)党员的党组织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外语类高校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机制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研究主要为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和创新模式探究,研究时间跨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欠缺。比如王郦玉(2011)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为例,探索国际化背景下出国党员的党建工作研究。郭强(2011)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总结了海外留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调查问卷发放范围较小,可参考性不强,提出的对策也比较传统单一。第二阶段是2012年至2017年(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这一阶段党建研究的各个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迅猛发展,关于高校出国(境)党员的教育管理研究亦是如此,既有理论对策研究,也有案例实证研究,还有跨领域多学科综合研究,为学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参考。比如陈催珏,张芸,孙晨阳(2013)认为通过“易班”平台创建的“海外留学生党建中心”实现了大学生党建工作远程化模式的创新。朱永华,眭国荣(2014),张芸,陈催珏,施春红(2016)专门从如何运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加强海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陈宏伟,齐山华,陈文生,张小帅(2015)着重分析了部分海外留学生党员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应对策略。而于振冲(2016)则从政党治理视域下的制度保障、文化吸引力、发展模式和网络媒介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海外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发展模式。江山(2017)第一次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创新海外党小组活动内容与形式,助推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可见,如何将海外党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在这一阶段已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第三阶段是2017年11月至今(十九大以后),这一阶段的研究突破了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某个阶段或某个层面,强调出国前、出国中、回国后全程教育管理,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马娜娜,李宁(2018)调查了留学生党员在赴对象国留学前、留学中和返校后的学习教育管理现状。霍祥湖,高世全,何琪蕾(2018)提出通过创新“党建+文化”,“党建+互联网”,“党建+反哺教育”三种载体,抓好“一前一后”,不断加强学生出国前思想教育,留学中监测改进和归国后跟踪教育等的过程管理。苏大鹏(2018)分析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从网络走向现实的背景下,留学党员的政治鉴别力受到的冲击和削弱,提出了要夯实思想基础,抓两头,带中间,做好出国前教育和回国后评议,突出回国后作用的发挥。可见,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有关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更注重全过程、全方位和延续性。

二、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和个人所在学校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现状,目前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与时俱进的政策参考。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没有制定系统规范的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办法或细则,全国范围内,虽然中组部于1981年和1984年出臺了《关于共产党员因私事出国或去港澳地区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改进接转出国留学、劳务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办法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06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外交部党委、教育部党组、人事部党组2007年印发了《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的意见》,但相关制度文件都只是针对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规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均时过境迁,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二是党组织缺失,出国(境)党员缺乏有效管理。绝大多数高校尚未设立海外党支部或党小组,由于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出国(境)党员自主性、流动性和分散性较强,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够紧密,容易导致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思想状况,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而当党员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由于身处异国他乡,也不便于向组织寻求帮助,最终出现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与党内事务的“三不”党员,甚至成为失联党员。

三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现实需求。由于长期身处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当中,出国(境)党员特别是地域、宗教和政治环境较为复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国(境)党员,容易受到各类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出现信仰模糊、立场动摇等现象,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甄别、自觉抵制各类错误思想、坚决拥护党和国家政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的面谈交流、集中学习和专题会议等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得鞭长莫及,不能满足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要求,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培养。

三、加强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过程管理

要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出台系统全面、与时俱进的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政策文件和制度办法,紧紧抓住师生党员出国前、出国中和回国后的“一前一中一后”三个关键环节,实施“三阶段教育”,即出国前行前教育、出国中延续教育和回国后跟踪教育。通过建立“一对一”定向联系制度、海外党员组织生活学习制度等,不断完善出国(境)党员全过程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把出国(境)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到党组织建设之中。

2、严格出国程序,强化行前教育

出国(境)党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保留党籍手续,如实登记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和国内联系人等情况,建立出国(境)党员信息库,实行信息化管理。要建立行前教育机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安全教育等,教育引导出国(境)党员正确甄别、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极端思想的腐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做好境外管理,强化延续教育

出国(境)期间的教育管理是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出国(境)党员的延续教育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出国(境)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长效机制。一是搭建组织机构,创新支部设置。针对出国(境)党员地域分布广、时间周期不一、党员规模不等的特点,以语种国家为单位,建立海外临时党支部或成立海外党小组,并将其纳入学校党组织管理体系。指定政治素质过硬的师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真正做到党员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出国(境)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探索“网络党建”。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党建”为平台,以延续教育为目的,打破地域、时空界限的壁垒,借助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远程教育平台等即时通讯工具,创新出国(境)党员组织生活形式,通过党课网络视频连线、党务知识学习QQ群共享、思想汇报线上联系等措施,将组织生活会开到网上,将主题党日办到网上,实现国内外党员学习教育内容的互通性、过程的同步性及价值的一致性。三是强化骨干培养,发挥引领作用。出国(境)党员每逢祖国重大节日和党的政治生活上的大事,除通过网络学习会、视频讨论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书法、绘画、剪纸等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向各国人民传播中国文化,树立党员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比如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海外师生党员可充分利用语言专业优势,积极向当地民众和孔子学院的学生宣讲十九大召开盛况和重大意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成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宣传队”和“广播站”。同时,还可以利用孔子学院和奥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会和平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做好回国后管理,强化作用发挥

出国(境)党员回国后要及时按程序申请恢复组织生活,党组织要严格审查,认真进行摸底登记,积极稳妥地为符合条件的回国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并将他们及时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加强经常性教育和管理。要通过举办分享会、交流会和鼓励其加入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等方式,使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出国经历,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激发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同时,党组织还应把做好回国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与加强本单位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本单位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在高知识群体及優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下必然会有更多的精英人才奔赴国外,而如何调动出国(境)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智慧和力量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这就需要加强出国(境)党员的延续教育管理,建立出国前行前教育、出国中延续教育和回国后跟踪教育“三段式”全过程教育机制,形成以党支部为组织保障、以三阶段教育为质量保障、以网络平台为技术保障的“三保障三教育”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霍祥湖,高世全,何琪蕾.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海外党小组建设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1-12.

[2] 赵鹏.“3+2模式”:海外党建工作新体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3)51-52.

[3] 陈宏伟,齐山华,陈文生,张小帅.我国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01)62-65.

[4] 朱永华,眭国荣.利用网络有效加强海外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11)17-18.

[5] 杨琳.海外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48-49.

[6] 朱华,王丹.高校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状况调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07)116-120.

[7] 苏大鹏.留学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8(02)53-55.

[8] 于振冲.政党治理视域下的海外毕业生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探析[J].亚太教育,2016(09)271-272.

[9] 李媛.国际化背景下海外交流生中党员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33-34.

【作者简介】

杜刚跃(1985.10—)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推荐访问: 刍议 教育管理 党员 出国 高校
[高校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刍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