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

时间:2022-03-02 00:11:20  浏览次数:

摘 要:微博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研究方兴未艾,从2009年至2013年,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发展到爆发式增长的过程。微博教育应用综合研究主要涉及微博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理论基础分析,以及教育应用的系统模型设计等方面,呈现出由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的整体趋势。微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仍占主流,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方面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通过微博进行班级管理以及结合具体学科在课堂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延伸中的应用。目前,相关研究速度有所放缓,研究瓶颈逐渐凸显,广大研究者应该更多关注微博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立足微博技术,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188-0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微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Twitter社交网络的创始人Evan Williams在2006年提出,几经补充和完善,目前在中国普遍接受的定义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客的特点在于这个“微”字,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进入个人社区,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传统博客的一种进化形态,更强调微小、简短、快捷的特点。正是由于其交互性极强,迅速在全球掀起一场微博浪潮。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为2.81亿,网民微博使用率达到45.5%,手机微博使用率为39.3%[1]。微博曾一度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随着微博产业的迅速膨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微博环境下的沟通研究和微博沟通的价值研究[2]。

关于微博沟通价值的研究最初更多地集中在商业应用,基于“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的现实 [1],将微博引入教育,将微博的传播特点融于知识教育的传播过程,逐渐成为国内教育领域学者研究的焦点。上海师范大学学者的《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2009),为我国微博教育应用的研究拉开序幕。从2009年至2013年,国内对于微博教育应用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发展到爆发式增长的过程,总结梳理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发展态势,对于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深入角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相关研究综述

鉴于微博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已有部分学者开始梳理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夏东锋在《中国2009-2012年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综述》(2013)中对CNKI全文数据库2009至2012年教育类核心期刊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博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远程教育领域应用”研究,“微博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研究和“高校官方微博的发展”研究等4类,分析认为我国学者对微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持续升温,微博和教育结合的契合点仍有待于挖掘和深化。袁磊等在《我国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对CNKI全文数据库2009至2013年5月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微博教育应用研究分为4类和3阶段,分别是微博教育应用概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其他教育领域的应用等4类,研究引入阶段、研究发展阶段和研究深入阶段等3个阶段。同时,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加强实证性研究,更加注重与具体学科和教学过程深入结合。

(二)研究现状梳理与统计

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文将重点聚焦于学校教育,即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中鉴于前面学者的研究经验,选取CNKI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作,以“微博”并“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截至2014年4月,共有2278条结果。经过人过判读过滤相关性低的文献,共获得研究论文737篇。其中2009年1篇,2010年20篇,2011年86篇,2012年186篇,2013年420篇,2014年(至4月)24篇。这一结果也与之前的研究综述中的研究总体趋势相吻合。

经过对736篇论文进行系统梳理,笔者认为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经历了从可行性分析研究到实践应用研究,从宏观层面研究到微观层面研究的基本过程。具体说来,从教育领域的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综合概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其他教育领域的应用(含学前教育和民族教育等)等5类。

从研究分类上看,从2009至2014年4月,涉及教育领域应用的综合概述的论文有142篇,基础教育领域33篇,高等教育领域514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46篇,其他教育领域2篇。

从研究成果类型上看,从2009至2014年4月,共有期刊论文(含会议论文)682篇,硕士论文55篇。

表1 研究分类

表 2 研究成果类型

注:2014年数据为截至2014年4月30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微博教育应用综合概述呈现由宏观到微观的趋势

总体看来,关于微博在教育领域的综合概述有142篇,占研究论文总数的19.2%,表明我国学者对于微博应用促进教育发展的定性的、基础性的研究较为扎实。综合概述类研究主要涉及微博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分析,教育应用的系统模型设计等,且呈现出由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的整体趋势。

1.微博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分析微博自身的特点、教育传播的相关特征以及教育信息化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等,表明微博教育在改进教育方式、学习模式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刘芹妹等总结了微博鼻祖Twitter的相关特征和教育应用的场景,并列举国内外的应用微博进行教学的案例,指出微博可以是学生专业发展和协作学习的有效工具[3]。郑燕林等通过分析微博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其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微博可在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聚合,实现教育教学中的社会性交互以及开创微型学习的学习方式方面得到应用[4]。成清将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归纳为开放的课外课堂功能、交流沟通的功能,信息过滤功能和评价工具的功能,认为微博在教育发生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交流平台、知识构建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来应用[5]。

2.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在相关的可行性分析深入到一定程度,一些学者尝试以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探寻微博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有学者研究认为,“微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是偶然的,而是具备丰厚的理论与现实依据”[6]。基于弱连接的优势理论,微博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进行思想交流,并形成社会认知的重要载体。社会交互作用理论为人们通过微博中的虚拟网络关系,产生真实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需要动机理论解释了人们将微博中虚拟角色作为现实社会身份有益补充的强烈需求。另有学者尝试用非正式学习理论解释微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同时利用学习动机理论对微博使用者进行假设分析,总结出五种微博学习的动机,即技术因素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信息获取动机、分享传播动机和记录表达动机[7]。

3.微博教育应用的系统模型设计

从最初到现在,热衷于教育技术发展的学者们不断在尝试进行微博教育系统的设计和基于微博的学习模型的构建。王萍以国内外微博系统的教学实践应用为出发点,以教育微博系统平台研究为核心,给出了以社会化微博系统、专业型微博系统和开源微博系统进行教育微博系统设计和建设的方案[8]。李超构建了利用微博广播过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和利用微博功能的小组学习、协助学习模式,并对学生、老师、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9]。汪敏等认为微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在学习方式从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到E-Learning 的转变期,顺应了混合式学习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10]。

(二)微博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研究仍占主流地位

随着网络在高校中的不断普及,微博作为一种新兴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因此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十分注重微博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从研究文献的梳理看来,研究微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论文达到514篇,占到研究论文总数69.8%,这表明高等教育领域仍是微博应用的主阵地。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涉及在学校管理方面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1.基于学校管理的微博应用

微博作为学校管理的新载体,一方面是基于微博作为web时代新型社交服务工具的本质,另一方面是基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的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以微博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情况传递,更具亲和力。这一领域的研究尤其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最受关注,相关论文多达407篇,占论文总数的55.3%。

微博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使用门槛低、发布便捷、时效性强、 渠道多样化、受学生青睐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思政教育渠道的弱势,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微博的优势和高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精神需求,论证了将微博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策略[11]。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微博中不能是传统式的说教者,更不能是简单的成为参与者,而必须是与大学生贴近的朋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主导者,是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微博的叙事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以生活化的视野探究、发掘大学生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内容。通过培养大学生当中的骨干分子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的方式,将传统高校党团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功能向微博中转移,利用优秀大学生骨干的作用在微博中开展朋辈辅导,以大学生自己的语言形成凝聚力,更好的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探讨如何将微博有效地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指导学生就业进行班级管理以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也较为多见。

2.基于教育教学的微博应用

微博的应用,改造了教师的教的模式,促使知识的单向传递向双向甚至是多向传递的转变;改变了学生的学的模式,被动地接受到主动构建、自主学习、主动认知。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中,教师是“传到授业解惑”的输出方,而在微博教育中,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基于教育教学微博应用的研究论文有82篇,主要分布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课外拓展学习的应用以及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的等方面。

在与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方面,大多是基于学科特点和微博特点,以微群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和协作性,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构建学习模型。也有学者总结了微博应用于远程学习中的几种应用策略,并且针对微博应用于远程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问题的应对办法[12]。由于在微博语境下,大学生的话语权出现种种失范现象,因此在微博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也很受关注。一方面针对微博话语的特性对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提出了相关建议,另一方面,提出在引导青年学生自主养成健康向上的媒介素养与伦理观念的同时建立针对微博媒介的思想引导工作体系,来缓解微博舆论对学生思想观念、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击。

(三)微博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从数据梳理的结果看,微博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有32篇,主要集中在通过微博进行班级管理以及结合具体学科在课堂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延伸 中的应用。

有研究者提出基于微博建立家校沟通的新平台,以班级微博助推班级管理,或者利用微博组建班级社区,支持课堂内的班级社区在课堂外的延伸,从而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开展。还有研究者在对青少年使用微博过程中所产生的正面及负面作用进行分析后,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微博由娱乐化工具转变为学习型工具、利用微博平台拓展教育模式(开放式教育、自觉式教育)、加强微博对在校中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深入挖掘微博的内在价值等策略建议,使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微博,合理地使用微博,使微博对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能够得到遏制,并结合素质教育、自觉式教育等展开积极的引导[13]。

在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方面,有研究者把微博融入到教学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研究者针对微博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微博能够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习资源与学习经验的共享,提高反馈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微博的应用加速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并能够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作用[14]。还有的认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专家或名人的微博,同时寻求拥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或建立协作学习组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技巧,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都是微博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有益尝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速度逐步放缓,研究瓶颈逐渐凸显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微博在我国的教育应用研究,经历了由缓慢发展到爆发式激增再到逐渐趋缓的过程。具体看来2009至2011年,教育研究者逐步关注微博的教育应用,并开始进行普适性的应用研究, 三年共形成论文100余篇。这与微博在互联网应用中如火如荼的态势相比略显延滞,体现探索应用的谨慎性。从2012至2013年,研究进入到一个激增期,在论文数量上逐年翻番。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前期试水研究成果上的推广和深化,在不同教育阶段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渐广泛和深入。这一数据在2014年前4月又有明显减少,侧面反映出研究速递的逐步放缓。这与人们对于微博的关注热度有所降温相关。

从研究内容看,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由普遍到具体的历程。具体表现为由普适性研究向学科化研究的转变,从在广泛的探讨微博的优势劣势与教育应用的可行性和对策研究,转向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出基于微博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且很多研究都给出了微博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应用模式。

从研究文献在年份分布和内容分布上看,有关微博的教育应用研究似乎进入瓶颈期,就2013-2014年的研究方向上看,并没有本质的突破。纵观博客的发展历史,通常认为其概念的提出与1997年,2000至2010年,成为互联网技术的主流,逐渐被微博赶超在2009-2013年。如果以博客的发展周期为蓝本预计微博的发展周期,微博的应用发展正处于瓶颈期。目前的研究仍然停留应用微博的形式进行教育管理和教学,虽然有学者就微博在促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但尚不深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以及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如何基于微博进行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引导学生利用微博平台开展自觉、自愿、有效的学习,进而促进教育观念的革新,依然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二)微博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更多被关注

受目前中小学较为固定的教学方式和对于学生自控能力担忧的影响,目前微博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相对局限。更有新闻报道称某高中为了使学生专心学习,当着全体师生和家长的面,集中砸毁了数十台学生的手机。这样因噎废食的做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于微博可能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极大担心,为微博在此领域的应用增加了难度。

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做法。2009年3月30日西班牙《国家报》消息,英国政府即将对7岁至11岁的初等教育实施改革,小学生们将掌握博客、播客、维基百科和微博客等新的通信工具,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新教改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方面更大的自由度。与限制使用相比,在学生的自控力培养和教师、家长的监督引导作用的两线并行的情况下,鼓励引导使用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协助能力的养成。另外,微博传播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基于微博的学习也是碎片化的,无法保证知识的条理性、连续性与系统性。而基础教育是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养成,不过多地强调系统化的学习。在这一点上,微博教育更适合于基础教育系统而非高等教育系统。更多地关注于青少年在使用微博平台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指引研究,对于提高全民的信息媒介素养也具有重大意义。

(三)立足微博技术,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根据当前新技术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和快捷数字化学习(Rapid E-learning)是未来学校应用新技术的主要方向。混合式教学借助面授与网络这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混合式学习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和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方式的综合性变革。快捷式数字化学习,是指基于模板技术和网络传递与共享而形成的一种快捷式的学习组织与应用方式。此类互联网教育更强调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资助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不可否认,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会倒逼传统学校的教学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知识的单项传递,而互联网教学现在成为多向互动的,这必然引起课堂里师生关系的变化。随着变化的是教学中心的改变,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会受到挑战,他们更多地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通过跟学生设计问题、探索问题,创作一个建构性的学习环境,或是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或是讨论式学习。可以预见,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将并不局限于技术或媒介,而是想认知工具、学习伙伴的方向发展,这些深层次、变革性的应用都需要更多的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和不断挖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2]闫幸,常亚平. 微博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2011(9).

[3]刘芹妹,孟琦.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107-110.

[4]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9-32.

[5]成清.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6-128.

[6]徐小庆.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7]陈济晗.从学习者的动机视角研究微博的高校教育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8]王萍.教育微博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8):21-27.

[9]李超.微博在国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131-134.

[10]汪敏,林筑英.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新课程(上),2012(12):114-115.

[11]高国华.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3.

[12]周月.微博在大学生远程学习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侯桂鸿.微博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教育对策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4]王世群,张干.微博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7):53-54.

推荐访问: 刍议 在我国 现状 学校 研究
[微博在我国学校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刍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