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医务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医院的作用探讨

时间:2022-05-02 19:35:02  浏览次数:

【摘 要】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促进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构建和谐医院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和谐医院;作用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的医患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体现为医患双方相互信任、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是构建和谐医院的基础,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长足进步,但在医疗卫生领域,由于一些因素导致医疗资源紧缺,医患矛盾朝着紧张、退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医患之间信任度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上升,医疗纠纷增多,因医患矛盾发生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成为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突出问题。

一、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社会风气、机制体制、政策法规和人文环境等社会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等非社会性因素。医源性因素包括医疗技术手段、医疗质量、医护人员医德医风等,非医源性因素包括服务沟通、利益分配、医疗费用等。

具体来看,就医院层面来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化程度日渐走高,在市场经济规律面前,医院与医院之间,以抢夺病原为主要内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为了追逐利益,少部分医疗机构忽视了医院的社会公益服务功能,更多的把医院当作商业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由服务关系转变为经济关系,忽视了医院人文环境、沟通流程、服务意识等软环境的建设。对于病人而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便捷、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形成矛盾。从宏观层面上看,法规建设、社会风气、社会诚信机制、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医疗保障制度、医疗费用都与医患关系休戚相关。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能

专业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是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较广,可以在众多领域内为社会提供服务,医疗卫生是其较早提供服务的领域之一。

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社会工作与医疗卫生行业相结合,通过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的运用,协调病人、家属、医院、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将人文关怀、社会福利、正确的价值观念等融入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在医院、家庭、社区等场所,在临床诊疗、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病人及其所在家庭解决心理适应、家庭适应、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等,以达到最佳医疗效果。

三、医务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医院的作用

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通过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医疗,与医护人员协同配合,能有效地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效果,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和谐医院的构建。台湾著名社会工作学家廖荣利先生指出:社会工作已成为现代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可以认为“凡是在每一种具有协调性、计划性以及整合性的医疗卫生机构,都会发现有社会工作者。”

(一)加强医患之间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技术需要

疾病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和社会现象。基于此,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手段、治疗仪器等医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疾病在生理上被攻克,但与此同时,病人因疾病产生的心理问题、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职业变化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非医学技术对于疾病治疗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除了依靠医护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大力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的前提下,能对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工作形成有力的补充,医护人员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各司其职,才能合力做好病人生理疾病的诊治、病人治疗护理的承担、病人社会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工作,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自身的职业优势,从病人的实际出发,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医患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信任,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合理地认识对疾病与治疗,提高病人的医疗质量与生活质量,较好地改善当前医患关系不协调的状态,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医患环境,实现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实践多元医疗改革,提升医疗质量的变革需要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事业性质的凸显和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全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生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疾病不仅与医学诊疗发生关系,更与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相关联,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疾病只有纳入社会系统才能全面进行预防、治疗和根除。因此要从根本上做到防治疾病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只有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诸多社会因素和医学保健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统筹。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发生很大改变,但诸如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落实、医疗纠纷的防范与解决、医疗救助渠道的建立与畅通、医保政策的宣传、权利的保护等问题都还处于急需深入贯彻阶段,医务社会工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医务社会工作通过协调病人、家庭、医院、社区、社会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人们的卫生保健、健康照顾服务,综合解决医疗社会问题。因此在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有助于实践多元医疗改革,提升医疗质量,建立以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为主体的现代多元卫生服务体系,养成新健康理念模式。

(三)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护理模式可以称为亲友互助模式,以个体家庭医疗护理为主,家庭是承受灾难的利益和精神共同体。但实施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我国人口抚养关系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关系松散,在面对疾病时的家庭互助模式受到挑战,功能下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民众逐渐认识到疾病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这些都导致传统的以生理治疗为基础的医学模式开始朝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方向转变。

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由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系统医务社会工作方法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疾病治疗和健康照顾,使得疾病治疗从传统的疾病技术诊治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考虑,通过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干预,能给病人以良好的心理支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控制病人的情绪,使病人及其家属高度配合医生和护士在病人身上实施的医疗努力,通过对病人在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援助,能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更好地面对疾病与治疗。

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提高诊疗的有效性,还能在诊疗过程中及时地调整、扩大照顾、护理等内容,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增强病人的适应和舒适感受,促进医患沟通,协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完成治疗。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团体的工作方法和整合型的服务模式,成为患者与院方医护人员以及自身家庭、工作单位和所在社区之间的工作纽带。通过协调、统筹、帮扶、整合社会资源。协助开展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增强医疗服务团队建设,有利于建立良好、有序的医疗秩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内容,真正适应“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模式,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医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廖荣利.医疗社会工作[M].台湾:巨流图书公司出, 1992.

推荐访问: 社会工作 医务 构建和谐 探讨 作用
[医务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医院的作用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