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互联网医疗”仍有许多风险和困难

时间:2022-05-02 17:35:03  浏览次数:

互联网医疗,正在努力将一种全新的医疗方式融入大众生活:一方面在探索医疗的互联网呈现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网络;另一方面要克服重重挑战,保证医疗质量和公信力

随着互联网对大众生活的广泛渗透,长期困扰人们的医疗问题似乎也有了新的解决途径。医疗行业与互联网如何结合,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那么,迄今为止,“互联网医疗”的运行情况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为此,《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阿里健康CEO王磊。他领导运营阿里健康业务一年有余,使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他致力于“互联网医疗”的道路探索,长期关注其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王磊看来,“互联网医疗”刚刚起步,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和困难,企业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化解风险能力,对各方面的隐患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善加分析甄别,积极做好应急应变的准备。

互联网医疗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在于没有改变现有的医疗资源分布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评价目前互联网公司做医疗业务的现状呢?

王磊:现在有许多互联网公司在做医疗方面的业务,但做法都不一样。现在大家在做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其实还是院内系统的便利化。把挂号放在网上,和买火车票是一个逻辑,可能导致不会网上挂号的人挂不上号。

互联网具有信息共享的特性,但医患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医疗不是一个强互联网属性的业务,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现在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远程诊疗,但也只局限在部分疾病的诊疗过程。而医疗是个严肃的行业,在不确定是否能提供真实帮助时,不能,也不应该随意地参与其中。现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最热门的是医疗服务,即生活健康管理的业务。因为这个业务的风险最小,也最容易入手和发展,但是,目前的规模和效用还有限。

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现有的医疗资源分布,没有提升医疗效率。对患者而言,仍然要在医院诊疗。如果只是可以在手机上开一个诊断报告,可以在线买药给你送到家里,诸如这些还只是院内系统的优化,本身的医疗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优化和整合医疗资源,应该是释放医生的生产力,形成分级诊疗,但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就诊和收费模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现状。而医疗行业恰恰属于需要高度监管的行业,这也导致其难以用以往的互联网方式来运作。

我认为互联网公司做医疗,不要在医院的系统优化上花费太多心思,而要关注医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现在这个数据业务大家都做得很浅,从铺设备、采集数据、请医生的一系列环节做下来,成本非常高,营销推广反而不见成效,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资。但是,我们仍然非常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找到了糖尿病的合作方,高血压的还在寻找。接下来会按照疾病分类一个个地找下去,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专业性,才能凸显效用。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医疗领域改革的核心突破口在哪里?

王磊:我觉得互联网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宏观上来看,政府指出的道路已经非常清晰:医药分家,分级诊疗,家庭医生。

但目前缺乏的是有效手段,才使得现行的医疗改革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成功的地方,使药价、医生待遇和患者感受不能同时兼顾。如果通过互联网发展分级诊疗体系,医生普遍的看病水平相差不多,而疑难杂症主要通过会诊解决——转诊之前先会诊,形成一个顺畅的解决路径。

阿里健康CEO王磊。

目前,中国的药品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推动药品的市场化,尽管还存在很多困难,但对医改本身能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举例来说,在公开、自由的市场环境里,如果有了大数据的促进,老百姓就有机会通过互联网选择其他药品,药价也一定会逐渐合理化。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政府担心互联网介入医疗行业是否必要?

王磊:我觉得担心是有道理的,比如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对药物质量和药物疗效的影响,这是很合理的担心。因此,也就需要企业做好药品全流程的可追溯,做到有据可查,来让监管部门放心。

而医疗方面的担心,则主要在互联网问诊。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文称,不能互联网远程问诊,担心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责任承担问题。但是,在一些疾病领域如果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远程诊疗是可以信任的,当然这还需要慢慢积累和磨合,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企业,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阿里健康虽然是一家商业公司,但是我认为医疗跟教育是一样的,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和公益属性。我给自己定了目标,一定要用公益性的心态做这个事情。比如说我们跟广药合作过期药回收,我们跟国药合作寻找短缺药,我觉得还是要跟政府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沟通。

中国新闻周刊:互联网公司做医疗有没有遇到专业性的困难?如何去解决?

王磊:当然有。我们有两方面的解决思路,一方面是我们看到医学中有一大部分属于经验科学,那么就用技术做医学的助力,将技术和经验科学结合,利用技术来做经验科学的工作。另一方面聘请专业医疗人士,例如协和的医生,持美国执照的医生,共同从诊疗中提炼数据,再做整合和推广。除了互联网领域的专业人士,阿里健康的团队里面还有在医院和药企工作过的,通过整合,让传统的医药插上互联网思维和能力,即搜索引擎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

困难来自监管部门、资本市场、证监会等方面

中国新闻周刊:阿里健康正式涉足“互联网医疗”一年多时间,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比如今年年初,阿里健康陷入数据垄断争议问题。

王磊:可以说有很多困难。例如来自监管部门、资本市场、证监会等方面。互联网医药健康领域有很强的政策监管风险,资本市场不太理解政策的频繁调整,哪怕是在我们向监管部门解释营利模式的时候,也存在沟通困难。

例如药监码,监管机构并不直接做具体的技术业务,但这却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

在今年3月份的疫苗案,我们配合有关部门筛查数据时,即使后期的扫码信息链出现断裂,我们仍然把可疑的流向数据和企业信息分析出来了。

4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的征求意见稿里面提到,以前是药监局管理药品流向,委托企业搭建和运营监管药品流向的系统,而所有药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全环节都必须用这套系统。

中国的药品追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如果没有这套系统,单靠媒体向消费者通知问题药品的信息,无论在精确度还是速度上都会存在很大问题。

阿里健康是平台模式,而且药品和医疗目前是属于强监管行业,所以可能在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和医疗行业沟通不够;另一方面和政府沟通不够。不过目前这些都属于沟通上的问题或麻烦,并不算是困难,我想总能找到解决方案。

中国新闻周刊:食药监总局暂停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后,阿里健康在监管码业务方面有哪些尝试?

王磊:我们现在新搭建了一个“码上放心”的追溯平台。我们作为第三方企业,不仅可以追溯药品,还可以追溯食品,追溯农产品。目前商业企业愿意做追溯码业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解决防伪的需求,在防伪需求中,追溯码的成本最低。

我们现在还计划进入医疗环节和保险业务。药品属于整个医疗环节的最末端,具有很强的依从性,需遵医嘱使用,是医疗环节带来的产品,所以我们必须要进入医疗环节,延伸业务链。另一个是保险业务,目前我们正在准备和中国太平合作成立健康险公司

中国新闻周刊: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方面有哪些布局?

王磊:目前来说,阿里健康第一层的核心业务是药品,同时也开始在医疗和保险领域开始布局;第二层的业务是追溯码业务,还存在很多需要讨论的地方;第三层是医疗数据的研究,是一项较为长远的业务。

阿里健康做了个九年规划,也叫做“三个三年计划”。

第一个三年计划是“让老百姓买上平价药、放心药”。由于药品的流通环节极其复杂、流通信息极不对称,互联网可以对药品的供应链进行梳理,减少中间环节,这是医药电商行业入手最快的地方。

第二个三年计划是“大数据助力医疗”。医疗中有一大部分是经验科学,所以医疗行业也可以看做一个大数据行业。

第三个三年计划是健康管理,也属于大数据业务,可能会通过家庭医生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可以和云端的健康数据对接,能够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帮助。

总之,我们做药品销售,做数据的保护、收集和整理,正在着眼于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康产业链。

推荐访问: 互联网 仍有 困难 风险 医疗
[“互联网医疗”仍有许多风险和困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