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检验分析

时间:2022-04-28 19:35:02  浏览次数: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包括男45例,女25例,年龄在12岁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0±11.5)岁。所有患者均有知情权,并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均经检测表现为重症肺炎。一般情况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人体发热、呼吸困难、浑身无力、胸闷以及伴有严重的咳嗽等,在创伤后大量出血以及输液过多或者骨折后脂肪栓塞或者创伤部位感染等都会造成呼吸窘迫。

二、方法

1.常规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身体处于半卧姿势,头的位置需高于脚,保证病房内的温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规定温度在22到25度之间,湿度在50%左右。由于该病属于肺部疾病,环境的无菌极为重要,因此要限制对病人的探视人数,保证环境因素不会影响到病人病情。时刻监视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要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病情,确保对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一般需要观察的项目有呼吸的频率、幅度、节律以及血氧饱和度。对患者的紫绀、胸闷、呼吸急促等现象要格外在意。如果发生意外情况,突然发现患者神志不清,需要立刻进行机械通气,保证患者可以正常呼吸。

2.机械通气护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治疗该病的呼吸机模式也是各种各样,例如有辅助式、控制式、同步间歇式等。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判断患者应该使用哪种模式的呼吸机,同时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以及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呼吸机大多检测患者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等。當呼吸机检测时,发出报警信号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解决,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换姿势静卧,时而进行胸部击打,有利于患者肺部痰液等物质的流动,在除痰过程中不顺利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吸痰机,其目的依旧是保证患者呼吸过程可以正常进行。

三、观察指标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四、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6.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后患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以及IL—6(白介素—1β)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具体见表1。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受环境质量下降和其他人的因素影响,肺部疾病越来越常见,同时因为肺部疾病死亡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对于重症肺炎的患者,不仅仅需要正确的治疗的方案,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尽心护理。另外,由于该病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损伤期时,患者具体表现为外伤明显,失血等,在这个阶段的患者如果可以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呼吸窘迫的现象就很难出现;在稳定期,患者会有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表现,这个阶段患者肺部的间质液体会大幅度增加。衰竭期阶段,患者的呼吸变得更为困难,胸部和肺部都会出现水肿现象,导致患者更为痛苦。终末期阶段,患者就处于呼吸衰竭的状态,基本上呼吸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患者严重缺氧,会出现昏迷,稀客等情况,最终造成死亡。当然,四个阶段中,终末期最为严重,因此对于该病越早确诊和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生存。

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发病快速、病程进展快、死亡率极高等临床特点。护理人员通过日常中对患者的认真观察,依据对重症肺炎临床症状的了解,来确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提前判断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目的就是为医生提供病人病情的具体情况,以便于对病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以及IL—6(白介素—1β)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方案以外,还需要对年纪小、工作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进行聚集式培训,让他们在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和患者进行沟通,这在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进行护理后,发现合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应当推广应用。

推荐访问: 窘迫 综合征 疑似 肺炎 重症
[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检验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