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3+2”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4-15 10:31:42  浏览次数:

【摘要】医学本科教学具有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模式。要让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的交叉设置,在专业评价方式的坚持多样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管理创新

医学泰斗William Osier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经说过,“医学是在床边而不是在课堂里学的”。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河南大学临床医学教育经过近五年时间的调研与论证,在2007年出台了临床教学改革方案,实行临床医学院“3+2”教学模式。新的临床教学模式运行四年来,取得了一定效果。并针对存在问题,在大量调研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学院实际情况及临床教学实际,我们及时对原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一、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尽早接触临床”,甚至提出大学生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学期、第一周就要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树立终身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了解病人与医生角色,知道怎样当一个好医生;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第二学年第三学期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内容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增加了对医生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课前布置预习,展示课堂目标,强调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自学。课堂讲授时,采用PBL教学法,以病例分析的形式讲解,使每一名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病例分析,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满足感。注重学生参与意识,不仅应用在课堂教学上,而且要应用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以免临床教学脱离病床而移到教室。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临床医学教师应当为医学生提供担当医生角色的环境,提供学习过程中较敏感、有深度的建设性意见,让学生提问、思考、分析和动手操作等等,从医生、病人和社会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水平。如见习产前检查时,教员先在孕妇身上做示教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检查,教师在一旁指导,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做“腹部四步触诊法”,确定胎方位,听胎心音,就重点、难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听胎心音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这样,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切实体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要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操作能力(即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多学、勤练。长期以来,由于存在本科五年制联系管理,但教学脱钩,学生在基础阶段接触实践较少,不可能安排到医院见习,在病人身上进行训练,只能利用实训室医学模型进行仿真教学和训练,很难他们能得到规范化的训练。毕竟临床思维是医生通过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过程。良好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除需要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笔者对连续2年通过临床医学教学实践进行分析,认为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局限,缺乏临床医学综合分析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要重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临床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师资培训,学习观摩,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科学地建立起一套操作性比较强的“训练模式”,王承党提出了“四步法”临床思维训练模式,即收集临床资料一总结病历特征一诊断思维(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病情判断)治疗思维,首先,根据初步诊断,选择合的检查手段;其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第三,正确评价治疗效果。虽然他是针对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提出的训练模式,但对于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的成教学生笔者认为更适合。

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渗透

为改革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联系脱节的现状,实现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的多种形式的紧密联系、相互渗透,通过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学生应用基础医学理论分析解释临床的一般现象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和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医学基础。首先,临床药理、临床病理、临床免疫与临床课程交叉教学。将“临床病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免疫学”3门课程安排在“诊断学”之后与“内科学”和“外科学”总论同时进行。其次,基础与临床教学内容的渗透针对过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联系不密切的问题,改革为基础医学课程紧密联系临床,联系的方式多样,有教学内容与临床联系、基础医学教师与临床教师联组教学、既在基础医学院中教学又到教学医院进行床边教学。结合临床讲授基础医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应用基础医学理论分析解释一般的临床现象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学习与临床工作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第三,基地教学与早期临床实践。基地教学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早期接触临床的重要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基于基教学实践需要,我校院选择了淮河医院、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基地教学医院,先在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为期10周的基地教学。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了感性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基础医学阶段的学习,为学生能力培养打下了感性的知识基础。

四、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开放性

评价可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质的评价方法,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和谐发展,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相衔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根据考核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建立医学生学习评价档案。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仅仅依靠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而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即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方法改革主要体现在建立教师、学生、患者等多要素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同学互评,患者参评,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公正、客观的他人评价对评价主体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和发展自己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的反思,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检查自己的优缺点,克服缺点。多种评价方式共同参与、交互作用,使评价更为科学、准确和客观,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

五、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总之,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和获得的快捷、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临床教研室和教员不断改革和摸索,以最大程度地应对挑战,认真负责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为培养新一代名医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梯业等.浅谈临床教学模式发展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4(10).

[2]金建明.对成人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3]林建荣.以培养实践为主线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2011(2).

[4]王颖菊.临床医学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2).

作者简介:李秀岭(1981—),山东济宁人,硕士,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生管理。

推荐访问: 探究 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 本科
[“3+2”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模式探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