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画图省识春风面”之“省”字解释综述及辨析

时间:2022-04-14 08:33:54  浏览次数:

摘要:杜甫诗《咏怀古迹》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历来解释纷杂,至今未形成定论。目前对其已有“错误”“察看”“不识”“略识”“详识”“休要”“岂”“曾经”等多种解释,从《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书出发,结合俗语词研究几位专家的分析研究,目前可以确定“曾经”才是“省”字合乎历史原貌和杜甫本意的解释。

关键词:“省识”之“省”;综述;辨析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诗中的精品,也是历代学者公认的名作,被选入了多种中学教材和各种古诗读本,其影响力长盛不衰。但是,关于“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字的解析,因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差异,阅读者个人的喜好,存在着诸多的理解。这种众说纷纭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一、已知解释

(一)过错、错误

“‘省识’就可讲成‘错识’,汉元帝只看画图错识昭君的美丽,因而造成她远嫁之恨。这样讲既紧扣《西京杂记》故事,也符合诗人讽刺汉元帝昏庸的主旨。”魏耕原在《杜诗词语考释商略》、温显贵在《“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曾坤在《〈咏怀古迹〉(其三)备课拾零》中都这样认为。

(二)察看、检查

“‘省识’即察识,讥笑汉元帝只从画图里去考察。”“省识,察看”。“这句是说汉元帝只凭画图察看昭君的容貌,造成了遗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傅庚生先生的《杜诗析疑》、周勋初主编的《唐诗大辞典》、袁行霈等注释的《林庚推荐唐诗》、黄岳洲著《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等认同此观点。

(三)“不识”或“难识”

“省识只在画图,正谓不识也。”“画图之面本非真容,不曰不识,而曰省识,盖婉词。”(朱鹤龄注)徐仁甫的《杜诗注解商榷》、信应举的《杜诗新补注》持此说。

(四)少识、略识

此观点见于清代仇兆鳌引朱瀚语:“省乃省约之省,言但于画图中略识其面也。”“‘省识’犹略识。临去一见,略识其面也。”萧涤非选注的《杜甫诗选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注·唐诗一百首》等认同此观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也释为“省(xǐng)识,略识。”

(五)详识

“省,觉察。省识,仔细地辨识。”“‘省识’连用,或强调仔细辨识之意。”

(六)休要

“表否定之意”,“当为较为准确的解释。”此观点从2000年《汉语大词典》“省”字条目义项中得出。窃以为“休要”“识”就是“不识”的翻版。

(七)将诗句作为反问句来理解,“省识”乃“岂省识”之省略

《唐诗三百首新注》中,选注者直接在原诗句后加了一个问号(?),“省(xǐng)识春风面,意谓汉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前一句是诘问句,意思是靠图画怎么能知道她那美貌容颜。”袁闾锟主编的《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李炜在《杜甫诗词“画图省识春风面”解析》、屠岸在《再说“画图省识春风面”》中认同此解释。

(八)曾经

此说源于张相先生。“省,犹曾也。”“此省识字,解者多从省之本义而作略识解,然上句云省识,下句云空归,句法开合相应,故此省识字以作曾识解为对劲。且证之周邦彦《拜星月慢》词云‘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周词脱胎杜诗,旧识正曾识义也。”此外,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郭在贻先生在《旻盦文存》中认同这种观点。

二、意义辨析

(一)作为实词之误

《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严格的律诗。“判断一首诗是不是格律诗的最本质的两个标准,一是声律,二是对仗。所谓声律就是诗歌在声调的平仄对粘、韵脚的同韵相谐方面必须符合的规则;所谓‘对仗’就是在一般情况下,诗歌应该符合‘首联不对仗——颔聯对仗——颈联对仗——尾联不对仗’的句式进程,来建构语词、组合意象。《咏怀古迹》这首诗是严格按照首、颔、颈、尾四联‘不对仗——对仗——对仗——不对仗’这样的句式进程构建的。”

《咏怀古迹》组诗是杜甫晚年的精品,他一定会考虑到“声律细”的。既然是律诗,就要严格遵循对仗要求。诗中“省识”与“空归”结构应相同,“空”是副词,“归”是动词,“空归”是“副词+动词”的结构,那么,“省识”也应是“副词+动词”结构。“省”与“空”相对,“省”字也应是个副词。如此一来,将“省”解释为“过错、错误”或“察看、检查”之类就不合适了。这一点,清代金圣叹也说:“‘省’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此不可不辨。”

《说文》及段注中,“省”无“过错、错误”之意。若这样解释,必定是通假字,通“眚”(shĕng)。但是,“省”通“眚”的用法,基本上是上古文献才可以见到的。后世这种用法很少,特别是在秦朝开始的“书同文”之后,这种用法几近绝迹。

而“察看、检查”,《说文》“省,视也”,段注“省者,察也”。这是从本义来看的。蒋礼鸿先生指出:“杜诗以空归、省识为对,省并当为疏状字,若以省即是识,则偏枯而失明矣。”

(二)程度副词之别

至于“不识”“难识”“少识”“略识”“详识”这几种解释,以程度副词来对待,从诗歌对仗角度来看,都是可以的。但联系历史事实,这样的解释却站不住脚。

在昭君深藏汉宫之时,汉元帝虽未睹其真容,但已从画工毛延寿所画的图像中“识”得。解释为“不识”,与从画像中“识”得是不一致的。解释为“少识”或“略识”,这是从“省”字的引申义来解读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省必于微,故引申为减省字。”《集韵》“简也”,《韵会》“少也”。这应该是“少识”“略识”此种解释的缘由。此种解释,在《康熙字典》《辞源》中都注音为“shĕng”。段注“眚”“假为减省之省”,“眚,犹人省瘦也”。这样,“少识”“略识”又与“眚”的“减省”“省瘦”联系到一起,解释为“减少”之意。但是,在看画像与识真人之间,并不能以“少识”“略识”“难识”等来理解。解释为“详识”,更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果是“详识”,就不会有远嫁匈奴之憾、夜月空归之悲、《昭君曲》之怨了。

窃以为,杜诗只是想陈述汉元帝见到过昭君画像之事,这里并没有“识”得程度的高下之别。以程度副词来判定“省识”的意义,就太过于纠结历史的情状了。

作为正史的《汉书》,王昭君的事迹只在《元帝纪》《匈奴传》中一笔带过,记录并不详细。昭君的实际情形并未可知。《后汉书》及东晋孔衍的《琴操》也未提及“画图”之事。东晋葛洪《西京杂记》确载“画图”之事。但是《西京杂记》是小说样式,杜甫采其故事,也只能说有“画图”之事,真实的历史原貌杜甫亦未可知。既然“其事杂出,无所考证”,以上各家根据“画图”之事的解释就是各取所需、各采自说了。

(三)作为反问之疑

“省识”乃“岂省识”省略的说法,将诗句作为反问句来理解,从句子的意义上来看,似乎可以。但这种解释只是加深了语气,强化了情感,都是主观臆测,并无任何根据。更何况杜诗中也没有其它的诗句可以作为辅证。

(四)释为“曾经”之可

前文说过,杜甫只是想陈述汉元帝见过昭君画像之事。也就是说,杜甫只承认汉元帝“识”“画图”之事,而“曾经”与此正相应。“一去紫台连朔漠”后,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及呼韩邪死”,按照“妻后母”的习俗,“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可见,作为事件进行叙述的“画图”杜甫并未深究,他重视的是昭君想返汉地却一去不复返的情形。

有人认为:唐诗中不少“省”字作“曾经”解时是有条件的,而“画图省识春风面”不满足这些条件。其一,“省”与“曾”常以对文出现而意义相同,即互文而见义。其二,唐诗“省”字如单用的话,作“曾经”义其前一般有“未”“不”来修饰或限制,构成“未省”或“不省”,其意义为“未曾”或“不曾”。这两种情况,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语词汇释》所说的“省与曾对举者”、“各诗之不省或未省,皆即不曾或未曾也”即上面所言“互文而见义”“其前一般有‘未’‘不’来修饰或限制”。除此之外,张相先生另举了“省曾二字联用”的诗句,后又补充“省向”“谁省”“省对”“省识”的诗句,这充分说明“省”字解释为“曾经”并不需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其实,‘省’解作‘曾’,也可以單用。未必一定要与否定副词合用。”“云曾识者,盖谓画图则曾识面矣,而紫台一去,终没胡沙,环佩归魂,竟成冥漠,其谁得而复觏,惟有抚琵琶之怨曲,识遗恨于无穷已耳。李郢‘谁省春风见玉颜’,与杜诗字面正同,亦一证。”

三、认识补充

“省”有“曾经”意,这在唐诗中是常见且常用的。这种解释在唐代应该是以俗语词形式出现的。“所谓俗语词,大体上是指古代的方言口语之类。……自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和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先后问世之后,俗语词的研究算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远未到达穷尽之日。以唐诗而论,俗语词时有出现,而均不甚可解。凭藉张、蒋二书所能解者大抵十之四五,其余十之五六尚有待我们去猜谜射覆。”

古代语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一定和当时的社会生活、语言环境、文人习性等密切相关。杜诗也是这样,我们不能用上古文献或后人眼光来证明“省”字在当时的使用情况,以古解今和以今解古都存有一定的缺陷。

总之,笔者以为将“省”解释为“曾经”,既符合语词在当时的使用情况,也与史书记载相应,更符合杜诗本意,亦可证此诗“悲昭君亦自悲也”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王锡臣.“恨别”与“省识”——读杜小札[J].天津师院学报,1980,(5).

[2]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3]浦起龙.读杜心解[M].济南:齐鲁书社,1997.

[4]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孟绍东.浅谈“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识”[J].才智,2012,(12).

[8]谢国旺.“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新解[J].长城,2013,(4).

[9]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本文是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西藏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建构”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ZJKY31633】

作者简介:王崇明(1976—),男,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推荐访问: 辨析 画图 综述 春风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