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编辑出版支持

时间:2022-04-13 08:22:30  浏览次数:

十七大召开以来,全国编辑界满怀激情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入领会十七大精神,学习和贯彻的形势非常喜人。我们召开在京编辑界学习十七大精神座谈会,目的就是交流编辑界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共商编辑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举措,推动全国编辑界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同时,我们要按照总署党组的部署将十七大精神宣传好,真正做到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积极主动宣传,深入持久贯彻落实,为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扎实工作。

十七大的精神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又鲜明地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色。包括对我们编辑界最关心的文化建设,有一系列重要的新提法、新概括、新要求。编辑界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要做到两条:一是体现基本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和主要工作的连续性,锲而不舍地连续奋斗;二是要在深入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把思想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工作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也就是说,要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大局阶段性特点的需要,把编辑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联系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深刻领会新世纪新阶段文化建设的特殊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这是关于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经典性表述。

1.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无数史实证明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在人类开发和创造的各种力量中,文化力是最深厚、最强大的力量。文化力具有五大特点:影响程度深,文化可以影响人的灵魂;影响范围广,文化可以影响一个群体,影响一个民族,乃至影响整个世界;作用时间长,古代哲人的许多思想和话语今天仍有强大作用,历久恒新,文化是不朽的;文化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可以转化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文化力是民族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根基。纵观世界历史,举凡强国都是“软”“硬”皆强的。中国在世界上曾经长期居于物质文化双领先的地位。中华民族曾对人类文明作出伟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的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的特殊价值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2.从现实来看,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把文化建设推到了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

(1)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需要

进入21世纪,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大幅度上升,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只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加强文化建设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是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成果,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缺失,信仰缺失、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等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刻忧虑,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重要内容。

(3)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文化。文化不仅继续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动科技进步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自身已经成为规模巨大的产业。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水平较低,依赖大量消耗能源的发展不可能长期可持续,而中国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厚,在世界上罕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4)加强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

国际交往有两个重要的新概念:软实力和文化安全。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文化竞争力。在对外版权贸易中,中国的版权输出处于明显弱势。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不担心中国,因为中国输出的只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尤其不输出能构成我们价值观念基础的具有传染性的思想。而我们引进的许多文化产品是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的,即使是励志书也影响世界观。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文化上维护主导意识形态安全尤其重要。经济可以全球化(当然也是有条件的),但是文化绝对不能一体化。

(5)加强文化建设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需要

中国有一个特殊国情,就是拥有56个民族。要挖掘和保护各民族文化,不能用汉文化代替多民族的中华文化。而现在还有一个特殊国情,就是中国还是世界唯一的历经数千年沧桑而始终保持国家统一和疆域基本稳定的大国,面临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常说,血浓于水,“血”指的就是中华民族血管里流淌的中华文化。台湾同胞说,把根留住,根也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文化建设对于中国的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毫无疑问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翻几番作为标志,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没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国家是不会被其他国家尊重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对新闻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二、更加主动地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编辑出版支持,开创编辑工作的新境界

1.更加深刻地认识编辑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岗位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出版物是文化成果记载、传播、积累和交流的主要载体。为什么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古文明唯一没有断裂的文化,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国家统一和疆域基本稳定的大国,原因有若干,而其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采众长、各民族共同创造和一致认同的中华文化起的作用非常巨大。出版工作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活动是通过评价、选择、优化、推荐文化作品,使文化作品宜于传播而进行的一种专业劳动。古代许多大思想家和文化巨匠,中国共产党中有很多领袖人物都从事过编辑出版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编辑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展,编辑工作的影响面正在持续扩大。编辑活动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更加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因此,要努力增强编辑出版界的文化责任感,提高编辑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围绕提高编辑产品即出版物的文化含量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2.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编辑出版服务的具体内容

(1)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编辑出版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编辑出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包括促进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社会各要素协调发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形成和谐和睦的社会秩序,等等。

(2)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编辑出版服务

出版工作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科技的推动。科技发展的许多里程碑是以出版物的出版为标记树立的,比如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物种起源》、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发表等。但是我们科技出版的总印张、总印量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跟世界各国的差距甚大。如果科技出版所占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几,是不能被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的。编辑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就要更加主动地为科技进步服务,更加有声有色地做好科技出版这篇大文章。编辑要深入到工业、农业、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去,大力推动原创出版工程,同时要不断提高编辑工作自身的创新水平。

(3)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编辑出版服务

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必须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作为条件和标志。编辑工作主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只有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才可能涌现高端人才。还要通过发现作者和帮助作者提高,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许多作者是编辑发现的,许多作者是编辑造就的。还要通过培养更多的编辑人才并帮助他们获得充分发挥作用和不断成长的环境,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4)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服务

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输出情况跟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相称,与我们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这方面,编辑出版有大量工作可以做。这并不是说把我们现有的东西简单地翻译成外国文字就可以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高层统筹,统一规划。要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化认识,把推动更多中国出版物走向世界作为国家行为,由高层领导牵头,超越部门互不通气、分散作业的体制,调整资源配置,调集精兵强将,集中各方智慧,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比较研究国内外同业情况和超前分析未来机遇及挑战的基础上,制定文化(包括出版物)对外发展战略,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责任,像抓物质文明中的重大建设一样,分类别、分阶段、分项目落实,并加强检查和督促,锲而不舍,长期努力。“十一五”期间要以调整文化产品出口结构、扩大在国际市场上份额、进入发达国家主流渠道为标志,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转变工作方式,增强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西方一些国家的受众对“宣传”二字和宣传品有忌讳。不能简单地把已有的国内出版物转换为外销出版物。要针对受众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点,加强调查研究,从选题抓起,专门组织策划,坚持质量第一,精心打造外向型出版物。要由专家评选推荐,列出重点推出的出版物目录,组织若干重点工程,抓实、抓紧、抓细、抓到底,务必抓出预期结果。要借鉴贝塔斯曼出版集团推行“本地化”方针的成功经验,发挥当地专家的作用,尤其要充分依靠在国外工作和生活过较长时间的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

借船出海。在自身力量壮大需要一个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先借船出海。目前,可以先有重点地选择一些骨干集团或单位与国外一些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资金可靠、对我友好的知名媒体集团和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以允许其根据我“入世”承诺进入我市场为交换条件,利用他们的代理网络和发行渠道,使我国的出版物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特别是进入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

实施政策支持。对于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要在立项审批、贷款、利率、税率等方面实行优惠,在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西班牙政府对于积极向国外介绍西班牙文学作品的作家实行奖励政策。对于用外文出版西班牙名作的出版社给予补贴。政府有专门的组织做这项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3.正确处理在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编辑出版服务中的几大关系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从总体上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把继承作为创新的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正确处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借鉴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关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我有利,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我国的文化输出;正确处理人文精神和科技手段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正确处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打造精品,打造品牌,把优质产品奉献给人民。

一个时代的进步表现在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政党、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就是要看人的聪明才智能否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代,编辑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编辑出版工作者都应该有更强的文化自觉,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并在这一过程中,成长为更高层次的人才。

(本文是作者在在京编辑界学习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略有改动。)

(责任编辑:关迎春)

推荐访问: 大发展 繁荣 编辑出版 自觉 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