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夺回主动权

时间:2022-03-30 08:13:46  浏览次数:

zoޛ)j馟iiM{1hǭiv}?方案。

仍需要强调的是,在这场求索更可持续明天的征途中,每个社会公民都不应独行或者坐以待毙,仅仅将生态文明的希望系于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仅仅将选择和行动权交付给经济学家与企业家们,也等于失去了我们捍卫和追求更美好明天的权利。而如果你在这些全球挑战面前感到渺小、无力、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那么本文便要告诉你的是,来自这个社会每个人的力量如果团结起来,有时可以很好地弥补政治、民族、文化的局限,为我们开启一扇重新夺回命运主动权的窗。

为什么不幸福?

近年来,有关“什么是幸福”的调查和爆款文章,每隔一阵就会引发大众刷屏,触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

在一个物质丰盈和技术革新的时代,人们的无力感、焦虑感却在显著上升。尽管很多专家也在尝试着对此展开研究并希望得到合理性的开解,但仍然不能阻止这样的情绪每隔一阵就会冒出来影响人们的心情。

社会的情绪需要护理,人们的焦虑也需要按摩。尤其是在新媒體时代,有些时候你只需轻轻滑动手机屏幕,互联网就会将整个世界呈现在你面前,也将很多莫须有的社会情绪、很多不相干的人的命运摆在你面前——

当满屏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曝光后,你一定也有过愤怒;当“问题疫苗”的报道铺天盖地,你一定也担心自己孩子的身体;当铁笼中的格斗孤儿挥拳向更幼、更弱者时,你一定也曾思考过山区的教育和未来;当每天都需要用口罩来对抗严重雾霾,你一定也想知道是哪个不守规矩的工厂又在乱排放。

长长的问题清单,是人们对于内心和现状满足的反思,也是特定时代下社会问题之于社会个体的投射。而除了前文所述事件反映出产品质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山区贫困问题之外,同样让我们倍感焦虑的还有:因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而产生的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因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就业难、因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导致的性别歧视、因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老龄化危机、因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带来的铺张浪费、因技术普及和应用不均衡带来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区人口的信息鸿沟,以及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亚健康和职业病等问题……

如果要为这些让我们不开心的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经济学家会跟你说是“因为资源太过稀缺导致了资源的分配不公”,历史学家会跟你说“要淡定,这是时代进步必经的阶段”,技术进步论者会跟你说“拥抱新的科技革命吧,这是工业革命化石能源和大规模生产造成的恶果”,而社会学家会跟你说“这是当前的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人的价值观已落后于社会进步的体现”。

然而,多数情况下这些解释并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而更麻烦的地方还在于:即便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快乐,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似乎都没有做好就此收手的准备,也并不会轻而易举就改变现有不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和不太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将更多的关注、更优质的资源、更可持续的增长寄托在一个更加公平、彼此包容、共建共享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结构中。即便近年来,已经有一批有远见的先锋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到并投入到这样的改变中,但对于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消除焦虑和增加幸福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可能多占有优势资源和积累财富。

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得到最先进的医疗保障,只有受到最优质的高等教育,只有积累到更多的财富,才能感到稍微不那么焦虑,也可能会变得更幸福。

有的人摆脱了贫穷,有的人却被落在后面;运气垂青了一部分人,却远离了另外一部分人。优胜劣汰无可厚非,但实际的情况却可能更糟:尤其是这些优质的资源和财富的占有是通过违背法规、不讲道德、不负责任的方式获得时,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更为昂贵,危机也可能会更早来到。

这也恰好是为什么各国会为了巴黎协定的温控1.5℃目标而争执不下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要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要呼吁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要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一部《我不是药神》就能获得那么大的公众关注和社会共鸣的原因。

显然,已经到了需要真刀真枪去行动的时候,但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

下一步做什么?

无论可持续发展也好,还是企业社会责任也好,一直都被视为“看似伟大却无比孤独的事业”,但历经数十年,终于开始变得不再孤独。

不难发现,在诸如气候变化、难民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各个国家、各个组织、甚至很多人都在为了构建一个经济更有质量、社会更加包容、环境更加和谐的未来贡献着力量。而本文需要和读者探讨的则是: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正如对于任何问题的探索首先要做的都是需要设定在一个统一的认知和话语环境一样,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本身有个初步的界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遵循人—社会—制度的逻辑来进行认识,因为正是这三者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们的社会。以此逻辑,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也就等同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创新、担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包容、公平)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高效、活力、生命力)。

而基于这样的理解,以及结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认为,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一次从教育到就业、从自身到社会的系统性重塑,而要实现这些宏伟的目标,我们认为,需要把握住如下6个着力点:

塑造更强健的人群

最迫切、最直接的当然是消除饥饿,保障身体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同时通过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能过上健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力争让所有人都能拥有积极、向上、乐于分享、乐善好施的价值观和正能量,以及实现上述行为的能力。

打造更优质的教育

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分配,使人人都能得到义务教育的机会,让人人都能终身享有学习的机会,赋予他们实现基本生活以及追求更优质生活的学习机会和能力,启迪、点燃和成就他们的梦想。

实现更体面的工作

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让每个人都拥有相应的社会角色、社会表达和社会参与感,确保在就业面前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以及在工作中提供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出彩的可能。

培育更绿色的消费

鼓励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优先考虑和采购绿色、环保、道德的产品,参与到绿色供应链的监督和管理,以消费方式变革倒逼供给侧的企业生产健康、绿色的产品,进行可持续的生产和宣传。

提供更得力的医疗

促进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救助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实现老有所依、医有所靠、养有所护,建立起覆盖弱势群体和障碍人士的社会救助场所和救助体系。

构建更包容的社会

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好人制度,確保人人遵守统一的规则、培育高尚的道德素质,建立可以抵御重大灾害的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包容、无差别对待障碍人士,建立允许多样性、允许纠错的包容性体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尽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目标和实现路径也都会融入新的内容、出现新的要求,但人们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和谐、更加敬畏规则、更能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期待,却从来不会褪色。

目标和重点已经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开展行动了。

如何行动?

正如某些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也许不是全球气候变暖、不是生态危机、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而是我们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解决上述问题的能力。

但这种能力并不仅仅只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力量的汇聚和叠加(虽然要将这些力量进行整合本身已经很难),同时还应确保这些力量和革新要素能够实现有效链接、高效组合、互相补益,催生出新能量的裂变,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统一行动,而这些依赖的则是高效的组织机构、多双边的合作机制、目标明确统一的行动纲领,以及足够确保这些行动可以持续推进的技术突破和教育改革。

结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在开展相关行动时我们应遵循的是——

团结。在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面,可以说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国家有政策、国际能合作、社会能参与、高校出方案、企业有实践的推进格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新的时期,团结合作,仍然将是第一要务。当然,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各方的实践首先需要建立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的认知上,在共同的目标框架中进行目标的识别和目标的分解并结合组织的核心优势重点推进,同时鼓励通过多双边的协商和跨界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去解决行动中的分歧。

在这方面,国际范围内的合作、倡议和国际组织,国内范围内政府的引导、行业的规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很多现实的问题也早就暴露出,源自地域、文化、宗教、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更大范围内去凝聚共识、在统一的框架内开展统一的行动仍然是一件极难的事。这也就凸显出,包括巴黎气候协定、青年2030战略、《时尚业气候行动宪章》等国际倡议或行动战略的巨大价值所在。

共享。当全球范围内所有的力量和方案能够尽可能多地汇聚在一起,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通过共享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力量的时候了。共享最新的理念、共享好的项目模式、共享优质的资源……而要做到共享,则需要建立在透明和开放的基础之上,同时保证分享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让各方的力量、各种要素都能高效、有序整合和流动,基于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和发起行动联盟等往往被视为不错的形式,而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则又让这种要素和方案的整合效率提升了一大步。

技术。无论是在解决消除贫困、抵御自然灾害、推进教育公平等传统社会议题上,还是在助力实现性别平等、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等新的挑战面前,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一直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尤其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基于医疗卫生、城市建设、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同时有助于实现各方资源更加公平的分配。这也就要求无论国家、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都应进一步加大科研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确保先进的技术能够惠及各方,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人都能平等享受到技术创新的红利,而不是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和不平等。

教育。在很多寻求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教育总是会在最后被提及。这是因为大多的行动或者改变首先都源于对一种状况的意识,而让每个人心中这份意识增强,进而转化为改变的行动,就是教育所能给予我们的力量。在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教育既是问题所在,同样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要让教育真正成为推动这一切激动人心变化的动力,除了需要实现教育资源更加公平的分配,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通过求知获得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还应该让教育成为一个不仅能赋能弱势群体,同样还能助力他们塑造理想、点燃梦想的火种。以教育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以教育助力好人社会的到来,以教育引领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决定了对于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怎么样都不会不过分。而越来越多的政策所向、企业责任实践所指,以及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机遇,也都足以让教育在构筑更可持续未来的天地里大展拳脚。

行动亟待开展,时间迫在眉睫,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各项数值即将来到临界点之际,在各项社会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快乐之源的时候,唯有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夺回构建可持续未来的主动权。

这既是人们如何摆脱贫困与疾病的故事,是人们如何逃离歧视和不平等的故事,也是人们为自己和子孙争得一片蓝天、一方净土和一池清水的故事。而直到大规模的改变已经发生,否则故事也将一直待续。

推荐访问: 主动权 夺回
[夺回主动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