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MX-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13 08:35:37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夹层动脉瘤均进行了16排螺旋CT(MS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M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2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并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夹层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02

多层螺旋CT(MSCT)在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分析,进一步了解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选择应用MSCTA诊断夹层动脉瘤病例2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56、58岁,均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主诉为胸背痛,伴上腹痛,上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伴胸腔积液1例;1例夹层动脉瘤术后复查。

MSCTA检查方法及后处理技术:采用MX-16多层螺旋CT扫描仪及MD后处理工作站MXVIEW软件。

扫描方法:层厚3.0mm,重建间隔1.5mm,螺距1.25,120kV,100mAs,旋转时间0.5秒,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速率3ml/秒,延时20~25秒扫描。采用胸腹联合扫描,范围自胸骨入口至盆腔。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阴影表面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处理。结 果

2例MSCTA检查结果显示:夹层动脉瘤术后夹层动脉瘤Ⅰ型1例,Ⅲb型夹层动脉瘤1例,均获得满意图像,通过多层螺旋CT将主动脉全程及分支、发生病变部位的真、假腔及内膜片很好地显示出来。内膜片将血管分成真假两个腔隙,内膜片凹面多向真腔且见术后网状金属架影。通常情况下,假腔较真腔较大。增强早期真腔密度高于假腔,但随着时间延长,假腔密度逐渐增高,CT显示假腔密度可高于真腔。其中发现多发撕裂1例,2例均见附壁血栓,胸腔积液1例,髂总动脉受累1例,腹腔动脉受累2例。

讨 论

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为,在主动脉管壁处形成了自内向外的深及中的膜撕裂口,当高速高压的主动脉血流通过此裂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膜时,将管壁剥离形成壁内瘤腔,从而成为真假两个腔隙,原主动脉为真腔,而新形成的瘤腔即为假腔,主动脉管壁夹在两者间被称为夹层。按照DEBAKEY分型,主动脉夹层可分为3型:⑴Ⅰ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内膜剥离至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甚至达髂动脉。⑵Ⅱ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内膜剥离至升主动脉和部分弓部。⑶Ⅲ型: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分支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Ⅲ型又可分为2型。①Ⅲ a型:内膜剥离至胸降主动脉,止于膈肌;②Ⅲ b型:内膜剥离越过膈肌达腹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在MSCTA中的表现:夹层动脉瘤的基本诊断征象为内膜片和主动脉真假两腔形成。主动脉壁撕裂内膜片的钙化能够通过增强CT平扫较好的显示出来。钙化向内移位>5mm,这是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本组1例显示钙化移位。撕裂内膜片在CT横断图像上表现为弯曲的线状低密度影,本组中2例均显示出此征象。增强后真假两腔可同时显影,真腔显影密度往往较假腔高,因为真腔血流速度快,可以将此征象清楚地在增强CT上显示出来,由于假腔腔隙较大,假腔与附壁血栓联合压迫真腔,常使真腔变得非常细直。假腔显影及排空要比真腔缓慢,增强的CT图像上真腔密度表现为的由高变低,假腔开始时显影密度比真腔低,但越向远心端越高,逐渐超过真腔。增强后附壁血栓的显影密度比真假两腔内都低,没有强化显影。当血栓完全充满假腔内时,应与动脉瘤相鉴别,若看到内膜钙化、管腔变窄,提示有主动脉夹层。

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很多,例如DSA、Doppler、MRA。但由于夹层动脉瘤发病紧急,死亡率高,是一种严重的大血管疾病,其存在具有随时发病的危险,被称为人体内的“定时炸弹”,故检查要求快捷、准确。DSA为有创性检查,而且只能显示对比剂充盈的管腔情况,当对比剂未充满假腔时,DSA对假腔的显得无能为力;多普勒超声缺乏直观性及整体性的图像分析;三维增强MRI血管造影能明确破裂口的位置、数目,夹层动脉瘤范围及分支血管受累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地显示出真假腔及内膜片,同时具有成像速度快,无辐射的优点,在急诊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检查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由于MRI对夹层动脉瘤显示的准确性与操作者对病变的认识程度及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而且不可以对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异物的患者进行检查,不能显示血管壁或内膜片钙化,因此其亦存在局限性。相比较而言,MSCTA具有迅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分型的优点,为临床制定及时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同时也是评价血管重建术、移植术、支架放置术后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评价血管的畅通性、显示金属植入物及确定有无内膜增生或支架变形上有重要意义,CT血管成像是诊断夹层动脉瘤较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在主动脉夹层显示出独到影像效果,为临床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珍贵的影像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国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1-303.

2 刘玉清.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和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影像学和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4,1(1):3-6.

3 左晓娜,鲍海华,赵希鹏,等.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4):65-67.

4 杨晓辉.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1,26(3):317-320.

5 支爱华,戴汝平,蒋世良,等.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转归的电子束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5:507-510.

推荐访问: 主动脉 夹层 成像 螺旋 血管
[MX-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