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研究进展与对策

时间:2022-04-09 10:02:02  浏览次数:

〔摘要〕儿童性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的研究现状和性教育特点。近年来国内儿童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越来越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对此本文提出了干预对策并对中国未来此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促进此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儿童;性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2-0008-04

一、引言

性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体系,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性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国际上一般认为青春期教育与性教育是同一个概念,实际上只能说,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性教育。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4 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对人类性教育问题做出了纲领性的界定,认为性健康是指有性欲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和社会方面的整合,并表现为积极地丰富和增进人格、交往及爱情。我国不同的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解释。熊利平、张文京[1]认为,性教育是一种发扬人性,支持美满家庭生活,并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任的教育,其内涵涵盖性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目的是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教育,所以可称之为人格教育或人性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胡珍[2]认为,性教育是一门系统课程,它不仅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更重要的是性道德、性伦理、性法律的教育。孙卫华、靳秀兰[3]认为,性教育是以性生理学、性心理学、医学、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等为基础,性道德、性法律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教育。

儿童性教育源于美国、瑞典等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在儿童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而中国大陆,由于起步晚以及传统文化惯性力量的影响,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儿童已经存在性的意识和发展,就应当有对应的教育,视而不见和放任自流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性心理学家霭理士对性教育的起始是这样描述的:“这种启发应该很早就开始,性知识的一般基本的要素应当很早就让儿童有认识的机会”。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性教育不仅仅是儿童的性知识教育,也是高尚的情感教育,更是人格的健全教育。其次,儿童早期是儿童性别自认能力形成和性别角色建立的关键时期。再次,有利于消除儿童性发展过程中的异常,防止“性抑制”,为青春期性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有效地避免青春期性教育中遭遇的尴尬。最后,性教育可以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疾病传播,减少性犯罪,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儿童性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性观念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因,儿童通过与父母的认同而获得对应的性别角色,早期性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必须高度重视,以便顺利实现符合社会需要的性别同化。

(二)柯尔伯格儿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将儿童认识性别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性别标志,2~ 3岁的儿童能够正确地指出自己的性别;第二阶段,性别的稳定性,3~ 5岁的儿童逐渐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第三阶段,性别的坚定性,5~ 7岁的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外貌或活动的变化与性别无关,即开始了解性别的本质区别。性教育必须讲授系统的性生理知识、性道德知识,发展其正确的性观念,进而培养儿童独立的性生活能力。

(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出发,倡导尊崇个体需要保护人的价值和尊严。从马斯洛需要层次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性别认同、性发展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国外儿童性教育研究综述

国外性教育始于20 世纪50~ 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多数发达国家都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性教育体系。西方国家性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知识教育、性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结合、侧重道德价值观教育三个阶段。

(一)各国儿童性教育发展历程

1.美国儿童性教育发展历程

美国将性教育称为“家庭生活教育”。美国儿童性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禁欲教育。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无指导的性教育”。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性纯洁教育。

2.瑞典儿童性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性教育的国家。早在1942 年就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了性教育,1970 年性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校。他们的性教育从幼儿就开始,非常实用,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瑞典性教育有以下特点。(1)以人为本——依据本国本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现状和规律,制定相适宜的整体化教育内容。(2)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经历青春期的孩子,不分男女,都要接受性教育。(3)全程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性教育的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发展相适应,具有阶段性、层次化。(4)以德为核心——性道德、价值观放在性教育的核心位置,性道德的培养是教育的归宿。

3.日本儿童性教育发展历程

日本的儿童性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 年代的“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第二阶段为60~70 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冲击,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 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强调友爱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

4.荷兰儿童性教育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荷兰的性教育便成功整合实施了包括提供避孕措施、性教育的开展、流产的咨询和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当时的荷兰成为整个欧洲青少年怀孕率最低的国家。随着80年代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性教育开始加入与艾滋病相关的内容。1993年开始,性健康教育在初级中学成为法定课程。2004年3月,荷兰健康促进机构出版了指导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性教育的书籍,并在五个地区进行了试点,经过评估之后,制定了全面开展小学性教育的计划

(二)国外儿童性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低龄化。瑞典性教育从幼儿开始,美国、荷兰儿童从六岁开始接受性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或准备将性教育的时间提前到幼儿阶段。

2.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内容包括性的所有内容,如性别身份认同、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性教育内容体系。

3.方式灵活多样,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协调。教育方法上因材施教,运用多媒体等媒介,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表达较抽象的道理,以增强性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具体来说,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教育方法:英国整体教育,澳大利亚、英国、芬兰等国采用同伴教育,荷兰对特殊需求儿童进行性教育,日本学校则多途径实施性教育。

4.重视对儿童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美国的性教育教师,他们一般毕业于高等院校的性健康教育专业,具备系统的人类性学知识,接受过性教育的哲学和方法的训练,而且了解和接受了不同文化的性教育。

5.教学效果显著化。国外性教育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例如荷兰开展性教育并非像外界担心的那样造成性泛滥,相反,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率。自1976年开始,瑞典的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数字明显下降,性病和犯罪发生率也逐步减少,“未婚母亲家庭”几乎消失。

四、国内儿童性教育研究综述

(一)国内儿童性教育发展历程

从1949 年以来,我国儿童性教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 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 1978~1987 年) 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 1988 年至今)。1988 年8 月24 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性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中学教育的内容。1994 年9 月,第三次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在开罗举行,大会发表了《关于国际人口与发展行动纲领》,指出:“要满足青少年教育和服务的要求,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负责地对待性的问题”。我国政府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二)国内儿童性教育研究现状

1.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一些文献整理与分析,发现我国性教育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是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成果颇多。研究内容涉及到性教育必要性、瓶颈与对策,国内外性教育的模式、原则、教材、课程设置等,另外在操作领域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一些学者的尝试性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国内儿童性教育研究的不足

国内研究多质性研究,实证性研究较少;研究重点在青春期,幼儿的性教育研究不多;对幼儿性教育的研究集中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理论分析,缺少对幼儿性教育现状的定量分析;研究对象注重青少年,忽视儿童,注重女生,忽视男生;研究内容过浅过窄,认识到性知识和生理方面的内容,忽视性心理、道德、法制等方面。

五、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瓶颈与对策

(一)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瓶颈

针对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瓶颈问题的研究已经有非常丰富的论述,总结已有研究发现,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瓶颈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传统文化的羁绊。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人们耻于谈性,谈“性”变色,使得作为人权的一部分的性被禁锢,整个社会的性观念出现误区。

第二,父母认知能力欠缺,性教育责任感不强。许多父母对于性教育理解不够全面,对性教育内容认知不明确,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同时认为性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因此,家庭性教育十分匮乏。

第三,性教育教材匮乏,渠道狭窄。性教育教材匮乏,许多书店不出售性教育教材,且性教育教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缺少权威性的指导。已出现的性教育教材针对儿童的比较少,且陈述太过抽象,不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第四,性教育师资薄弱。一方面,我国开设性教育专业的学校几乎为零,缺乏经过专业学习的性教育老师,非专业性教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儿童性教育的度和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形同虚设,有些课程也只是针对儿童性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

(二)干预对策

在了解我国儿童性教育的瓶颈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儿童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科学的性教育观。打破“性神秘”和“性禁锢”的误区,整个社会树立科学的性教育观,不仅包括科学的观念,还包括科学的内容、原则和方式等。

第二,明晰儿童性教育的目标。相较于青春期性教育,对儿童的性教育要有明晰的教育目标,幼儿、小学与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阶段性与全程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大力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性教育教材。性教育教材要符合我国儿童的特性,要求高质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第四,加强性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在高校开设性教育专业,性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性教育教师需要系统地学习性教育知识。

第五,提高父母的性知识与修养,做好儿童的性启蒙老师。

第六,增加法律法规的保障。借鉴国外的性教育方面的法律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法律保障儿童接受性教育的权利,以保障儿童能够适时地接受科学合理的性教育。

第七,构建有效的性教育模式,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及性道德和法律等方面。

六、研究展望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采用多元化和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增加量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对于儿童性教育的研究不能仅仅依靠量化或质性研究,二者结合才会增加研究的信度。

在研究对象上,一方面,将幼儿纳入到性教育的体系中。幼儿期进行性教育,可增加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有利于青少年乃至成人的教育,为未来性别认同及性需求方面的教育奠定基础;同时,改变重女轻男的思想,不仅仅关注女孩的性教育,也应该注重男孩的性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不仅要研究普通儿童的性教育问题,而且要研究特殊儿童的性教育问题,在生理方面,特殊儿童也有性的感觉和需求,在人的权利方面,特殊儿童也有接受性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应该接受性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更新性教育观念,研究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理念。未来研究要更新性教育观念,建立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理念,引导我国的儿童性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

理论走向实践。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借鉴国外成熟的性教育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儿童的性教育目标、内容与原则,加强性教育的课程管理和教材建设,创建合作式性教育体系。

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国内外儿童的性教育研究,比较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性教育研究,比较青春期儿童和幼儿的性教育研究。通过比较研究,调整儿童性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熊利平,张文京.智力障碍人士性教育原则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4,7:61-64.

[2]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成都),2003,09.

[3]孙卫华,靳秀兰.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的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5,20(1):117-120.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

推荐访问: 研究进展 性教育 对策 国内外 儿童
[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研究进展与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