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有关种子知识点的总结思考

时间:2022-04-07 10:04:33  浏览次数:

近两年的高考题中非选择题部分,对以种子为背景材料的知识考查得较多。由于在初中有所涉及,在高中教材并没有涉及相关知识。造成知识点存在盲区。针对此问题,笔者将此知识点整理后在高三教学中做一适当补充,以填补这一盲区。

一 种子的形成过程

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

温馨提示:在涉及遗传学基本规律计算题时,可补充此知识点。让学生知道种子中种皮和母本一样,胚中父本母本各一半,胚乳中父本1/3,母本2/3,在每一个种子中,都包括了两个世代。

二 种子的成熟过程

种子的成熟过程实质上就是胚由小长大,以及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种子成熟过程中除合成三大类有机物(淀粉、脂肪、蛋白质)外,还产生生长调节素,对种子发育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此外种子还产生单宁、生物碱、有机酸、芳香油等,以保护种子不受侵害。

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其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有机物在种子内部不断地积累,最终转为脂肪、蛋白质、淀粉。当营养物质的积累终止时,种子内部含水量下降,酶活性减弱,呼吸作用也减弱,种子将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这样的种子易贮藏,其种胚具有发芽能力,且种子发芽率高。

温馨提示: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如玉米种子)其胚乳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最终会成为死细胞,而种胚仍然是活细胞,所以用红墨水鉴定种子的活力时,会看到种子胚乳呈红色,胚呈无色的现象。

三 种子的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气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光合生产率降低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他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1.吸胀

吸胀过程为物理过程,种子浸于水中或落到潮湿的土壤中,其内的亲水性物质便吸引水分子,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有时可增大1倍以上)。吸胀开始时吸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种子吸胀时会有很大的力量,甚至可以把玻璃瓶撑碎。吸胀的结果使种皮变软或破裂,种皮对气体等的通透性增加,萌发开始。

2.水合与酶的活化

水合与酶的活化阶段吸胀基本结束,种子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发生水合,原生质从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各种酶开始活化,呼吸和代谢作用急剧增强。如大麦种子吸胀后,胚首先释放赤霉素并转移至糊粉层,在此诱导水解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的合成。水解酶将胚乳中贮存的淀粉、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物质(麦芽糖、葡萄糖、氨基酸等),并陆续转运到胚轴供胚生长的需要,由此而启动了一系列复杂的幼苗形态发生过程。在此过程中种子中的激素也会发挥调节作用,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脱落酸,起促进作用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3.细胞分裂和增大

细胞分裂和增大时吸水量又迅速增加,此时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时以有氧呼吸为主。胚开始生长,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开始大量消耗。

4.胚突破种皮

胚生长后体积增大,突破种皮而外露。大多数种子先出胚根,接着长出胚芽。

5.长成幼苗

以后长出根、茎、叶,形成幼苗。有的种子的下胚轴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只有上胚轴和胚芽长出土面生成幼苗,这类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如豌豆、蚕豆等。有些植物如棉花、油菜、瓜类、菜豆等的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把子叶顶出土面,形成子叶出土幼苗。

温馨提示:种子萌发时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萌发后,其根尖的成熟区表皮细胞以渗透作用方式吸水。种子萌发前自由水含量少,进行无氧呼吸,以后随自由水含量的增加以有氧呼吸为主,呼吸强度增强。种子萌发后与萌发前相比,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是:水分增加;干重减少;有机物减少;有机物种类增加。但单子叶植物由于胚乳中的营养物质水解后要转移到胚中,所以胚的干重先增加再减少。种子萌发中最终有机物总量减少,只有当长出幼苗,发生光合作用时才开始增加。

综上所述,与种子相关的知识点还有很多,但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关的知识点不多,笔者将此总结出来,以供同仁在教学中运用。

〔责任编辑:高照〕

推荐访问: 知识点 种子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