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寿宁县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与成效浅谈

时间:2022-03-31 09:53:00  浏览次数:

摘 要 针对寿宁县龙虎山茶园现状,分析龙虎山茶场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提出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及植树绿化、种草护坡、套种绿肥、绿叶回园等防护体系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要管理技术措施,并总结了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成效和示范带动。

关键词 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62

寿宁县龙虎山茶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寿宁县武曲镇龙虎山,创办于1959年,原名“五七茶场”,是一家主要从事茶叶种植、科研、加工和销售的国有农垦企业,是寿宁县极具影响力的茶叶生产基地。现拥有茶园面积120 hm2,属于丘陵山地开垦的梯田茶园。目前已建设标准化生态园46.67 hm2。拥有茶叶初精制标准化厂房5 000 m2,拥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生产线各一条,年加工茶叶超过500 t,产值3 000多万元。带动周围3 000多户茶农种植各类优质茶666.67 hm2。20世纪60年代,茶界泰斗张天福曾在茶场推广科技成果,改造低产茶园。

1 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宁县茶产业取得明显进步,产量和产值逐年提高,但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茶园建设科技意识不强,导致森林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二是茶树病虫害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同时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制约了茶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产量,长期大量追施化肥,致使土壤肥力下降,结构变差;四是茶园物种单一,茶园周围缺乏防护林、行道树和遮阴树绿化,破坏了茶园中天敌的栖身和繁衍,使生物链简单化,同时又造成茶树抗逆性减弱,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1]。

寿宁县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十分有利发展生态茶园。为实现寿宁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龙虎山茶场示范引领作用,尽早建成龙虎山生态茶园,具有重要意义[2]。

2 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2.1 茶园开垦

生态茶园选择在龙虎山茶场核心区域,北面连甲峰山脉,南面山脚是长溪河流域,森林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质好,茶园常年云雾缭绕,离居民区3 km,周围均为茶园,没有大田植物,直径2 km内没有污染源。原来开垦的茶园标准低,按照生态茶园的建设,原有坡度在10°~25°的茶园留着改造,坡度>25°的茶园退茶还林,或退茶还草。适合改造的茶园按照等高梯台人工开垦,每层平台宽在1.5 m以上,做到表土回沟,新土做埂[3]。全园深翻0.5~0.6 m,及时清除石头、树根和塑料垃圾等。福云6号老品种茶园人工砍除老茶树,茶树根要清除干净。

2.2 配套设施建设

2.2.1 道路建设

茶场已具有贯穿茶园的主干道,路基宽为5.0 m。针对茶园道路现状,完成主道路边沟的水泥硬化。按照茶园面积0.53~0.67 hm2标准设置支道60条,原有支道9条,新建51条。路基宽3.0 m。按照0.20~0.33 hm2标准设置步道150条,原有步道53条,新建97条,路基宽1.5 m。步道连着支道,支道连着干道且与干道垂直相连,通往各片茶园,使茶园各道路之间连通成网。

2.2.2 水利设施建设

茶园核心地块水源充足,采用PVC管在茶园铺设管道建设灌溉给水系统,铺设管道16 000 m,管道连着蓄水池,一部分采用喷灌系统,另一部分采用流灌系统。茶园内沿着支道建设排水沟,排水沟底部水泥硬化,水沟宽度根据地形地势而定,陡坡地带水流急,沟挖深点宽点,平坡地带水流缓慢,沟挖浅些,这样可以做到大小雨不出园,暴雨不冲园[4]。在园内茶行后壁挖竹节沟

(0.3 m×0.3 m),沟中间隔3~6 m筑一小埂,高度略低于台面,两头埂要低于中间的埂,以便沟内水满时从两头埂排出园内。竹节沟两头要与排水沟相连接。沿着排水沟大约每100 m建设1个沉砂池(1 m×1 m×1 m)。园内共建设蓄水池7个:一级水池3个(10 m×10 m×3.5 m),均建在园内坡顶,水源来自山顶引水和雨季蓄水。二级水池4个(5 m×5 m×3 m),建在园地半山腰平坦开阔处,蓄水池连着排水沟。

2.2.3 防护体系建设

2.2.3.1 植树绿化

园内四周早年建园时种植杉树和香樟,应保持原来的树种。在主干道两侧、茶行空隙补充种植其他防护林,选择树种杜樱、四季桂、八月桂和天竺桂等,防护林的种植规格按2 m×2 m。在茶园坡顶,陡坡空闲地、支步道旁和风口处种植行道树,行道树种植规格:支道3.5~4 m/株,步道5~6 m/株,其他根据地势3.5~6 m/株。

2.2.3.2 种草护坡

茶园禁止使用除草剂。茶园中生长的野草人工除后直接铺盖在茶行,保留茶园梯壁上原有的绿草,当草过长覆盖梯壁后影响茶树时可割去一部分填埋,当绿肥用[5]。选择百喜草、黄花菜等多年生护坡植物在裸露的茶园梯壁进行种植,采取种子直播或移栽,规格是0.1 m×0.1 m。

2.2.3.3 套种绿肥

在未封行的改造茶园和幼龄茶园行间种植绿肥紫云英。紫云英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的功能,固氮150 kg/hm2,相当于330~345 kg/hm2尿素,能为茶园提供无污染的氮素营养。但在生长过程也会和茶树争光、争水、争肥,所以采用稀播。播种时,绿肥与茶树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一年生茶园套种2~3 行,二年生茶园套种1~2行,

3 a以上的茶园一般不宜套种。套种的紫云英应及时进行割青埋青,或作为覆盖物铺于茶树行间。

2.2.3.4 绿叶回园

茶园内3 a以上生的茶树,在每年冬季或春茶采摘后必须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的树枝自然铺在茶园行间,20 d后等绿叶自然脱落后捡去长条枯枝,碎枝和落叶覆盖在表土上,有利于防止杂草丛生。春茶结束后修剪的茶园正是进入夏季高温期,地表温度可达40 ℃以上,枯枝叶铺在茶园,也起到保湿抗旱作用。遇到雷暴雨天气又能减少雨水对土壤表层的侵蚀。结合土壤耕作,将落叶埋在土层下,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冬季修剪后的枯枝和绿叶回园后结合喷施石硫合剂封园。

2.3 种植管理技术

2.3.1 选择品种

生态园选种金观音、金牡丹、黄玫瑰和白芽奇兰等几个当今市场比较看好的优良茶树品种。其中金观音13.33 hm2、金牡丹13.33 hm2,黄玫瑰13.33 hm2、白芽奇兰6.67 hm2。

2.3.2 定值方式

以秋末种植为宜。采用单行双株种植,行距1.4~1.5 m,株距0.35 m,2 700株/667 m2左右为宜。在种植沟内浅挖0.1 m,把茶苗垂直置于沟内,用左手扶住苗木,右手填土要先提苗,使茶苗根系舒直,然后加土夯实。雨前种植最好,否则浇足定根水。

2.3.3 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上应尽量避免使用化肥。下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4~5 t/667 m2,均匀铺在种植沟里。根据茶园土壤养分测定情况,做到科学配方,合理平衡施肥。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要求每3~5 a土壤检测1次。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见表1)有针对性地施肥来改良土壤肥力。

2.3.4 病虫害防治措施

2.3.4.1 减用化学农药

首先,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与天敌的发生规律;利用茶树害虫的习性,采用人工捕杀,以减轻其危害(如毒蛾类、蓑蛾类、刺蛾类、卷叶蛾类、茶蚕和茶丽纹象甲等害虫);通过分批及时采摘,以采除危害幼芽嫩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6];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以防止在表土中越冬的病虫在来年的发生为害。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如每0.67 m2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盏,开灯时间为每晚18:00-24:00);安放可降解黄色诱虫板(茶园内悬挂规格为

25 cm×30 cm的黄色诱虫板15~20片/667 m2,迎风挂板效果更佳),减少用于防治小绿叶蝉的管理成本20%以上。通过这些措施既降低次年害虫口密度,又有效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把防治成本降到最低。

2.3.4.2 提倡生物源和矿物源防治

一是利用植树种草,提供天敌栖息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动物,达到以动物治虫;二是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871、苦参碱、农用抗生素等)以达到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的目的;三是加强茶园肥水管理,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四是冬季使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以减少病虫在来年的发生为害。

3 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成效

3.1 节本增效

3.1.1 成本降低

通过筑埂、竹节沟、行道树、排水系统及护坡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有效提升茶园对自然灾害的抗性,尤其是台风季节连续暴雨造成的梯壁崩塌,每667 m2可节约茶园梯壁修复成本30%。通过喷灌及流灌系统建设,有效提高茶园对连续干旱天气的抗性,有效提升修剪后茶树和幼龄茶树的成活率,可节约因干旱造成茶树枯死的损失和补植的成本。

3.1.2 质量提升

通过规范化管理茶园,有效控制茶叶投入品,提升茶叶品质;通过建设改善了茶园小气候,提升了土壤肥力。通过立体种植,实现茶园生物种群多样性和茶树病虫害的生态调控能力,具体表现在茶园生物的物种增多,生物间的天然食物链维持了动态平衡状态,有益的生物种类丰富,有害生物的优势种群不突出,从而有效抑制了有害的茶树病虫发生与为害。通过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应用,茶园农药使用成本每667 m2降低43%,农药喷施人工成本每667 m2降低30%。

2013年以来,茶园送检和抽检的茶样中,农残检测中未发现超标,均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7]。

3.1.3 收入增加

与建园前相比667 m2产增0.6万元,46.67 hm2生态园年增值420万元。

3.1.4 品牌创建

龙虎山生态茶园2010年开始筹建,现已荣获“无公害产品产地证书”“无公害产品证书”“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书。同时,通过龙虎山茶厂标准化生产加工,确保产品质量的问题,成为宁德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销量。

3.2 示范带动

龙虎山生态茶园的成功建设,已经成为寿宁县标准化茶园建设的模本,有效带动武曲、斜滩周边乡镇5 000多户茶农参与生态茶园建设,引导并加强农民的茶叶生产无公害意识,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符合标准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至2015年累计已有500多人次的茶农到茶场或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咨询黄色诱虫板、杀虫灯及石硫合剂冬季封园等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应用,并得到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凤莲.浅谈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J].茶叶科学技术,2013(2):33-35.

[2]杨如兴,张磊.闽东红绿茶产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14(2):28-30.

[3]张居德.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J].中国茶叶,2013,35(10):25-26.

[4]林新富.闽东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要点[J].福建茶叶,2015(,374):26-27.

[5]池仰坤.生态茶园建设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29.

[6]杨荷枝.浅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09,34(4):35-36

[7]池玉洲.建设生态茶园是实现闽东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龙虎山茶场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初探[J].茶叶科学技术,2002(4):23-26.

(责任编辑:赵中正)

推荐访问: 寿宁县 茶园 浅谈 成效 龙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