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适应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人口政策举措

时间:2022-03-24 10:57:56  浏览次数:

[摘要]最近,北京市出台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北京市人口数量设定了“天花板”,而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有很大数量是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的涌入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打工子弟的子女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下,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在当时从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職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在北京市教委的取缔规范政策和北京市“十三五”人口政策下,这类学校应该积极地寻找出路来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地借鉴其他地区的办学思路,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达到社会效果和教育目的的统一,既保证孩子的受教育权,也适应北京市人口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人口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28

众所周知,人口问题一直是北京市政府较为头疼的问题,北京市作为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人口数量居高不下。截至2016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1729万人,可近年来,北京市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北京市现有人口基数过大所造成的人口压力,及由此衍生出的连带问题正在不断显现。根据《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这对于北京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也给了北京市政府极大的压力,在本文中,笔者欲从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此类学校的发展如何能够适应北京市人口政策的走向。

根据《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已达2170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占到379%。由此可知,北京市近四成是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的增多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应当被重视,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权利,如何在北京市这样的城市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又能迎合人口调控政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调查,北京市大量接收外来人口子女的主要是打工子弟学校,因此笔者由此入手,简单地进行分析,在北京市人口政策下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方向究竟在何方。

总的来说,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多集中于五六环的城乡接合部,其是由于外来人口过多涌入而产生的,其产生的初期可以称为“三无学校”,即无资质、无资金、无场所。笔者走访了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部分打工子弟学校,与这些学校的校长进行了沟通。他们表示,他们也是外来人员,曾经从事过教育行业,当初办学校也是想为外来打工人群的子女提供一个教育的场所,当初只是想尝试一下,没想到一办就办了十几年。经过调查发现,这类学校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①教师的经验不足,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教育;②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很难给学生提供稳定持续的教育环境;③资金来源不足,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没有政府的补助,学校办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④学校的办学用地不固定,经常由于拆迁而导致变更,导致学校难以在地区形成影响力。

经过笔者的调查,以石景山区为例,笔者走访了石景山区教委了解本辖区的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状况,了解到的信息是,打工子弟学校办学问题由来已久,这类学校是伴随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北京而出现的。石景山区打工子弟学校最多时达到21所,在校生15000余人。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是私立学校,场地都是租用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办学资金,所以没有办法购置符合教委标准的“三新一亮”的教学设施,更没有办法租到安全、卫生,能够满足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的合格场地,当然也就过不了教育部的行政审批。近几年,石景山区教委关停、分流安置多所未经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根据《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整顿打工子弟学校的权力已经下放到了各个区县的教委,截至2016年9月,最后一所未经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该校200余名学生已全部分流完毕。至此,石景山区打工子弟学校逐步规范到目前的4所、在校生2000余人。由此可知,北京市教委对于打工子弟学校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关怀,纳入了教委的统一管理之中。下面,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规范办学、精简办学

根据走访了解到的信息,打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设施相比其他公立学校较为落后,安全系数低,教学设施也较为匮乏。出现这类状况也是情有可原,打工子弟学校由于缺少政府的资金支持,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学费,而教师工资、学生伙食、租赁费、水电费都要来源于此,所以硬件设施很难有所提高。所以,打工子弟学校应该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办小而精的学校,发展自身特色。资金方面可以联系社会上的企业联合办学,使资金渠道多样化。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精简办学,控制班级人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这样也能够迎合北京市的人口政策,使一部分子女回到原籍入学,调控人口。

2入学规范化、入学条件与手续透明化

2010年4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小学入学以及小升初政策,首次明确提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和京籍学生一样,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接受义务教育。放低进入公办学校的门槛,简化原先的“五证”(“五证”包括:北京暂住证、在北京实际居住证明、务工证明、户籍所在乡镇政府出具的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入学证明要求,在各个区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给随迁子女办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入学登记卡发放群体包括自办学校和未经批准自办学校在校学生。但是,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许多学校并没有严格按照教委发布的政策办理入学,如果证件不齐全,可以交高额“借读费”入学。这样一来使得办学极其不规范,首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与北京市人口政策相违背,虽然孩子的受教育权应该得到保障,但也应该按照严格的手续办理入学。

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在迎合社会政策中谋发展

一个好的管理者能带领一个组织向上蓬勃发展,观察北京市教委最近几年对于打工子弟学校的政策,总体思路是一边取缔一边规范,关停严重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采取合并的措施来规范办学,例如石景山区的打工子弟学校由21所关停到仅剩4所。笔者认为,教委不断取缔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规范办学质量,还是为了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倒逼外来人口回乡就业,减少北京市人口数量。在这样的趋势下,学校能否在夹缝中求生是考验管理者的一道难题。管理者应当发挥智慧,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潮流下能否与周边城市的打工子弟学校联合办学,既能疏散人口,也能够在合作中提高学生与教师团队的素质,这种做法也是未尝不可。

打工子弟学校在迷茫和悲观中如何发展,确实是一道社会难题,在这中间既要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也要结合北京市的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如何去权衡其中的价值,这也是考验社会的一道难题。北京市作为中国教育领域的前头兵应当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社会发展与接受教育之间的关系,而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更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去支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既是我国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北京市作为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有能力解决这些打工人员子女的,但是面对北京市人口过多的现状,不得不采取措施牺牲一部分利益来换取社会利益。退一步讲,北京市教委清理资质不足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办学,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使得学校能够在体制内统一管理。总之,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但不代表是没有办法存活的,如果能够选择明智的发展道路,学校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推荐访问: 北京市 举措 打工 人口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