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角度看“一带一路”中的合作

时间:2022-03-23 11:25:24  浏览次数:

摘要: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我们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各国根本利益,也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本文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中提及的合作作为切入点,结合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形象内涵的概述、中国国家形象的当代定位以及面对的当代威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谋求合作发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国家形象;合作;外宣

中图分类号:D82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8)23 -0018-02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在长达15页的文章中,合作二字频繁出现了134次,这足以说明中国在审时度势的情况下,由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释放合作最强音,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国是一个谋求合作、共赢、力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对于构建并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一、对“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形象的概述

1“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

(1)“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背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时至今日,仍然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导致全球经济疲软,发展动力不足。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入,各国纷纷开始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手段使本国经济体免受影响。一项由英国智库(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全球最富裕的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多边谈判频频受阻,阻碍世界贸易增长,全球贸易进入疲惫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歪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西方媒体在大肆宣扬这一论调的同时,又提出包括中国“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粮食威胁论”、“网络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论调。其中“军事威胁论”和“经济威胁论”被渲染的最为严重,这不断误导人们的判断力,严重歪曲中国国家形象。因此,运用适当的外宣策略构建谋求合作、共同发展的全新国家形象显得尤为紧迫。

(2)“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背景。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到现在虽已过去十多年,但实施的成效并不显著。西部地区发展仍比较缓慢,东部地区则依仗着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造成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由于远在内陆,受交通不便等条件的制约,很难摆脱目前发展的窘境。②国家安全亟待增强。在海洋环境方面,我国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问题,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和非洲向外输出石油的必经之路,但是我国目前大约有80%的能源和货物的运输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然而,此地水路狭窄,非常容易被封锁,我国在海洋运输方面缺乏自主权,受到外来条件的制约较大。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在陆地运输方面开辟更广阔的天地,通过提升陆地运输能力,降低海洋运输压力,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安全。

2“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搭建了新的黄金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实质内涵,主要体现在和平崛起、交流合作等方面。

(1)和平崛起的内涵。虽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我们也一直在强调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传统大国所走的老路,“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合作共赢的初心的重要体现。在“愿景与行动”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在遵守联合国宪章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平等合作、互利共往。“愿景与行动”一文中,134次提及合作一词,这已经能足够说明中国愿与各发展中国家和平崛起,与发达国家共同合作发展,共享发展成果,释放出了合作最强音。

(2)交流合作的内涵。“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不仅十分丰富,而且交流合作的领域也十分宽广。这在古代进行陆上和海上交流的时候就有所体现,并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了[1]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丰富的交流合作内涵。

3国家形象的内涵

当前,由于不同的学者对国家形象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不同,因此对于国家形象的定义尚无统一论述,但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第一,徐小鸽从传播學角度分析,提出国家形象是一国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形象,也就是一国在其他国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所展现的形象。第二,门洪华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出发,[2]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军事等各个方面交流过程中留下的综合印象。笔者比较认同管文虎基于国际政治学角度提出的观点,即[3]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在这一观点中,国家形象的主体明确,即一个国家,而且对评价和认定国家的客体也进行了解释,即不只局限于他国,还包括了公众内部。

二、中国国家形象的当前定位及面对的威胁

1中国国家形象的当前定位

中国在当前的国家形象可以归结为:和平、发展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首先,几千年来,“和”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中国也不断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也一直奉行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其次,“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也一直顺应着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谋求自身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更是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也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诸如众所周知的“亚丁湾护航”行动是中国展示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具体例证。中国用和平、发展以及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回击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种种质疑。

2中国国家形象面对的威胁

虽然当代中国极力向人们展示和平、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是依然有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存在误解,这其中有意识形态差异、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因素,更有甚者在国际上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等论调。这些都歪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战略。因此,提出清晰而系统的对外合作倡议、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基于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与“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紧密贴合的“愿景与行动”一文更是134次提及合作,而且还明确提出了具体可实施的合作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和合作机制,并勾绘出未来发展愿景。更重要的是,中国郑重承诺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相关国家共创美好未来。它不只是一项倡议,还是构建并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一张明信片。

三、“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1经贸合作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多边贸易和自由贸易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本着力求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中国力量的初心,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自2015年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过263万亿元。目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已达64个,其中与中国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有56个,与中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收协定的国家有51个,与中国签订经贸合作协定的国家有53个,签署了上述三大双边协定的国家有4个。中国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同其他国家一同谋求经济进步和发展,并未对世界经济带来威胁,用铁的事实回击了“中国经济威胁论”。这对于加深中国与其他各国的经贸互信、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和构建中国国家经济新形象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府间合作

构建良好的政府间合作可以为深化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保驾护航。中国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国家间高层互动。2016年9月8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对老挝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代表中国政府,与老挝政府代表、计划与投资部部长苏潘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老挝有关部门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热情,与我国有关金融机构签署了《共同编制老挝电力、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旅游等重点领域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合作框架协议》。

以上只是我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构建的政府间合作的一部分,但这些签署的文件都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中国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愿景与行动”中的各项内容。在此过程中,中国同相关国家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对国强必霸的论调进行了有力回击,有利于构建谋求和平共处、开放包容的世界。

3文化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丝海箫音》是福建省歌剧院的“压箱底”剧目,这一古老的剧目就曾被改编成大型歌舞剧《丝海寻梦》,不仅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演出过,而且还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进行过表演,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中国印象”;构建了中土旅游年、丝绸之路文物展、艺术团体访问等文化活动;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多彩的国家文明,举办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明推广周和文明交流月等活动。在文化传媒方面也加强了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工具,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的文化和舆论环境。

如果说国家间的经贸等合作是以利益为基础展开的,那么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则是以民心相通为基础,具有坚不可摧的特點。这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坚实的保障,在交流与合作中向世界展示中国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国家文化形象。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继续惠及全世界人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愿景与行动”一文中所提及的合作出发,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实质内涵、国家形象的内涵、中国国家形象在当代的定位以及面对的当代威胁,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经贸、政府间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并对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进行了强力回击,这对于构建并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刘继南大众传播和国际关系[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徐小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A].刘继南主编:国际传播---现代传播论文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4]中国国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2015-3-28.

推荐访问: 角度看 中国 构建 形象 合作
[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角度看“一带一路”中的合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