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现代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21 09:46:33  浏览次数:

[摘 要]企业业绩评价是现代企业实现监督管理的有效方法,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综合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和德尔菲法的原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设计了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构建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环境业绩评价体系 模糊评价 评价指标

一、建立现代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我国现代企业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有: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发展迅猛;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愈发严重;大气污染加重;环境污染现象向农村蔓延的速度加快;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等。

根据2006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当年GDP的1.23%,达到历史最高。其中,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485.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767.2亿元,比上年增加19.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006年中国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了536.8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3%。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5%,达到2588.8万吨。2006年全国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达到了842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亿3千多万元。其中,水污染事件最多,达到了482件,超过污染事故总数的一半。

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和单位528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总面积15153.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5.8%。 环保总局在《公报》中的表态称:“虽然中国的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二)我国传统环境业绩评价体系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财务指标一直是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因为财务指标具有方便计量、利于行业内部横纵向比较等优点,因此它一直是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与此同时,人们对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的认知和理解,仍处在起步阶段,对其评价也仅仅停留在哪些企业把企业附近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好或是不好,对污染的防治积不积极等方面,比较片面。

(三)对企业环境进行系统评价的意义

归纳起来,研究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问题,具有如下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992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但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努力做到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并保持其可持续增长。

(2)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有利于增加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经济利益和股东价值的增长与环境关系密切,这样就促使企业在评估投资方案时不会低估环境污染的成本,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考虑污染防治、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等多个环境目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长远利益来看,只有重视环境业绩,企业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3.有利于正确衡量GDP(General Domestic Produce, 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

按照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国民生产总值未扣除环保支出,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而正是由于我国还处于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忽视了资源和环境的补偿,未能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得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失真。为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应该把环境资源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环境会计能够促使其实现。

二、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

(一)环境业绩评价定量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可以用科学方法计量的环境影响因素。用定量指标进行环境业绩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是比较困难的。同时,由于定量指标不能反映环境业绩经营绩效的全貌,应分别赋予定性和定量指标一定权重,以客观全面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环保业绩。本文在综合考虑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和特殊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三大类定量指标。

1.反映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

资源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因而资源消耗情况指标是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构成,其反映了企业资源投入比例、资源消耗结构、资源消耗与实现收益是否配比。反映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单位经济增加值能源消耗量、单位经济增加值水资源消耗量、单位经济增加值其他资源消耗量三个子指标。

企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真实合理地计算出各指标值。在处理单位经济增加值其他资源消耗量指标的过程中,企业应依据重要性原则和实际生产情况,充分列举其所消耗的除能源、水以外的资源,如精矿石、石灰石、焦炭等。在计算出各指标值以后,应邀请评价小组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打分

2.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指标

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最主要的方式是污染物的排放,由于排放出的污染物大多数是有毒物质,对环境危害极大,所以合理计量和评价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是评价企业环境业绩的重要内容。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指标包括单位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单位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单位增加值固体废物排放量三个子指标。

(1)单位增加值废气排放量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排放的主要废气不同,而不同气体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同。因此应综合考虑各种气体,进行计算评分。

(2)单位增加值废水排放量

企业排放的废水属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按其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有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无机废水和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有机废水。应对企业无机废水、有机废水分别计算并综合考虑最后得分。

(3)单位增加值固体废物排放量

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有一般工业废物和有害工业固体废物之分,由于二者污染程度不一样,应分别计算其比率,再进行评分,并取得最终得分。

3.反映企业环境支出情况的指标

为了解企业环境投入情况和环境管理状况,我们将反映企业环境支出情况的指标分为资本性环境支出比率、收益性环境支出比率、预防性环境支出比率和处罚性环境支出比率四个子指标进行评价。

企业应如实计算出4个子指标值,而后由评价小组应按照行业平均水平对其进行打分。在打分中应注意的是,在以上四个子指标中,资本性环境支出比率、收益性环境支出比率和预防性环境支出比率越大越好,而处罚性环境支出比率反应的是企業环境指标超过国家规定上限并受到处罚而产生的支出,故该指标越小越好。

(二)环境业绩评价定性指标体系

定性指标体系由定性指标组成。定性指标主要是指难以用科学方法计量的环境影响因素,这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非财务效益,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可以借用定性指标加以分析考虑。

定性指标体系的内容包含反映环境政策的指标和反映环保行动的指标,这使其在反映企业环保绩效的内容上更具有针对性。为提高指标的可操作性,应尽可能地将这些定性指标加以量化(指标化),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通过德尔菲法获取基础数据。德尔菲法,即专家评分法,专家评价法是以专家主观判断为基础,对评价对象做出总的评价的方法,专家评分满分是100分。定性指标体系包括的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的环保环境

定性评价企业的环保业绩指标包括三点内容:一是公司环保目标和方针的制定状况;二是环保机构设置;三是企业工作人员环保的培训情况。比如,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所体现的环保意识的程度,皆可通过以上三种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得出具体的分数,从而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一个公司环保状况的感识。

2.企业的环保行动

企业无法定量的环保行动有很多,能够用定性指标予以描述的,总的来说,有以下7类:(1)环境法规执行情况;(2)内部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3)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及其成果;(4)有害有毒物质的保管和使用情况;(5)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运输、消费过程中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6)发生污染事故的情况;(7)环保行为的创新能力和落实情况。

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第二部分论述了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将这些指标分类整理,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可以得到企业环境业绩的综合评价模型。

(一)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的分类整理

表1是对指标的选取及整理结果。总共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部分,定量、定性下又各设有两级指标,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赋予这些指标以一定的权重,分别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能够得到定量、定性两部分的评价结果,最后得到总指标的评价结果。

(二)环境业绩的模糊评价模型

1.关于“模糊性”的说明

模糊评价不能够用一些简单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求和或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出一个总分而进行排序择优,它必须要建立综合评判对象的因素集X,建立合理的评价集合P,生成一个从X到P的模糊关系。

本文上述的指标都有模糊性。一方面,定性指标的值无法准确计算得出,需要由专家或评审人员打分得出。另一方面,即便是定量指标,也由于指标变量的众多以及范围无法完整归纳,也需要参考宏观和行业标准才能有效得出。如指标“单位增加值废气排放量”,企业排放的废气可能有很多种,每种气体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不同,而且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间排放的同种气体的浓度也有所不同。所以,这个定量指标并不能计算出非常科学的“量化值”。在评价该指标时,需要作很多定量的计算和分析,然后参照行业标准对该指标进行评分。

运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建立企业环境业绩模糊评价模型。

2.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权重集和评语

(1)建立评价指标因素集

依照本文“表1: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的汇总整理”构建环境业绩的评价定量指标因素集X和定性指标因素集Y. 一级指标Xi构成一级因素集X=(X1,X2,X3,…,X8);Y=(Y1,Y2).二级指标因素集如下:

X1=(X11,X12,X13) X2=(X21,X22,X23) X3=(X31,X32,X33, X34) Y1=(Y11,Y12,Y13) Y2=(Y21,Y22,Y23…Y27)

(2)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集

在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次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反映与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每个指标的权重不同,因而有必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权数分配。

首先,最顶级:X,Y对总指标E的权重为A=(a1,a2)。其次,第一级:Xi 对X 的权重为B= ( b1, b2, b3 );Yi对i的权重为C= (c1,c2)。最后,第二级:Xij 对Xi 的权重为B1 = (b11, b12, b13 ); B2 = (b21, b22, b23 ); B3 = ( b31, b32 ,b33, b34 ); Yij对Yi的权重为C1=(c11,c12,c13);C2=(c21,c22,c23…c27)。

举例说明如下:若B= (0.2,0.4,0.4 );B3 = ( 0.1, 0.3 ,0.2, 0.4 ),则表示:资源消耗情况(X1),污染物排放情况(X2),环境支出情况(X3)这三个一级指标占定量指标X的比重分别为0.2,0.4,0.4;资本性环境支出比率 (X31),收益性环境支出比率 (X32),預防性环境支出比率 (X33),处罚性环境支出比率(X34)这四个二级指标占一级指标环境支出情况(X3)的比重分别为:0.1, 0.3 ,0.2, 0.4。

各个指标的权重可参照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由相关领域专家评审给出。本文尚未给出具体分析。

(3)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是对各个指标优劣的评价。评语集P=(P1,P2,P3,P4,P5),其中P1~P5分别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其对应的得分区间分别为(80~100),(60~80),(40~60),(20~40),(0~20).各个指标的评语由评审人员给出。

综合上述1、2、3点,企业内部控制模糊评价模型的因素集、权重集和评语集如表1所示:

3.构建企业环境业绩模糊评价模型

以对定量指标的模糊评价为例,说明企业环境业绩模糊评价模型的构建。

(1)构造Xi的模糊评价矩阵

评审人员对每个Xij进行打分,根据所有评审人员打分的情况得到Xij隶属于每个评语的程度mijt,其中mijt是指所有评审人员中对指标Xij给出的评语为Pt的人数占所有评审人员人数的比例。由此综合得到Xi的模糊评价矩阵Mi如下:

当Xi对应的二级指标共有n个时,

举例说明如下:如共有10名评审人员且m132=0.4,则表示:对于指标X13(即指标“单位经济增加值其他资源消耗量”)的评价,共有4个人(占所有评审人员的比例为m132=4/10=0.4)给出的评语为P2(即评分在60~80之间)。

(2)确定一级指标Xi对于评语集P的隶属向量Ki

运用加权平均算子先对二级指标Xi的评价矩阵Mi作模糊矩阵运算:Ki=Bi×Mi= ( ki1, ki2, ki3, ki4,ki5 )

其中ki1, ki2, ki3, ki4, ki5分别表示Ki对于评语P1,P2,P3,P4,P5的隶属度。

举例说明如下:如K2的计算过程为:K2=B2×M2

=(k21, k22, k23, k24, k25)

根据矩阵运算法则,k21= b21×m211+b22×m221+b23×m231,其他依此法则类推。

最后结果表示,对指标X2的评价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的比重分别为k21, k22, k23, k24, k25。

(3)确定指标X对于评语集P的隶属向量L

记K=(K1,K2,K3)T,则:

L=BK=( b1, b2, b3 )(K1,K2,K3)T

=(l1,l2,l3,l4,l5)

到这里,对企业环境业绩的定量部分的评价完成,最终评价的结果向量为L=(l1,l2,l3,l4,l5),这表明,评审人员整体将环境业绩的定量部分评价为P1“很好”、P2“较好”、P3“一般”、P4“较差”、P5“差”的比重分别为l1,l2,l3,l4,l5。

(4)按照上述方法同样可以得到企业环境业绩定性评价部分的结果向量为H=( h1,h2,h3,h4,h5)。

4.对企业环境业绩的综合评价

(1)算出综合评价向量

由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向量L=(l1,l2,l3,l4,l5)及H=( h1,h2,h3,h4,h5),结合二者的权重A=(a1,a2),得到企业还击业绩总指标的评价向量E.

=( e1,e2,e3,e4,e5)

最后结果表示,Z对于评语P1,P2,P3,P4,P5的隶属度分别为e1,e2,e3,e4,e5,即对企业环境业绩总指标Z的评价为P1“很好”、P2“较好”、P3“一般”、P4“较差”、P5“差”的比重分别为e1,e2,e3,e4,e5。

(2)归一化处理

≠1时,做归一化处理,令êi = ei/ ,得到E’=(ê1,ê2,ê3,ê4,ê5),即为总目标Z企业内部控制对于评语集P的隶属向量。其中ê1,ê2,ê3,ê4,ê5分别表示Z对于评语P1,P2,P3,P4,P5的隶属度。

(3)期望值表达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用期望值来表达企业环境业绩的综合评价,这里:

Z=ê11 +ê2 2 +ê3 3 +ê4 4 +ê5 5.其中,i表示评语Pi对应的得分区间的平均值,如2=(60+80)/2=70.最后得到的Z就是企业环境业绩的综合评分。

(三)企业环境业绩模糊评价模型的运用

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完善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国家难以有效地用法律法规统一规范企业内部的环境控制,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建立一种合理而又操作性强的环境业绩评价模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本文所述模糊评价模型,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模型的科学性

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采用了模糊数学的办法,用于企业环境业绩的评价。由于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专业性,国家在环境业绩评价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依赖于专家或评审人员的打分,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矩阵得到评价结果。这也是在缺乏统一的定量的衡量标准下一个相对公正和客观的方法。

2.模型运用的可比性

本文的评价模型最终能得到企业环境业绩的综合评价向量,并可以得到期望分值,这样只要不同企业采用了同样的权重集,均按照本文所述方法进行评价,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具备可比性。同时,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评价结果也是纵向可比的。这使得模糊评价方法更加有实际操作性。

3.模型分析的细致性

本评价模型的意义不只在于最后的综合评价向量(即企业总体环境业绩对评语集P的隶属向量)和期望值。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能够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Xij、一级指标Xi以及定量、定性总指标X,Y对评语集P的隶属向量,而这些隶属向量分别能反映对应的子指标的优劣程度。对其进行分析将得到更加丰富的环境业绩的信息。这使得企业不僅能知道整体的环境业绩,而且能够分析出导致当前业绩的各个因素的状况,方便企业查找出问题所在以作改进。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模型,该模型与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业绩评价有显著不同。通过对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的运用可以调动企业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加强政府对环境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本文所构建的环境业绩评价体系所体现的优越性有如下几点:

第一,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不仅设计了反映资源消耗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和企业环境支出情况的具体定量指标评价,而且对企业环保活动和环保环境内容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环境绩效。这些指标的选择是以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相关文件以及指标选取所依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贯穿始终的。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体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动上,对企业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

第二,本文的指标设计力求公正、严谨与切实可行。由于企业各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政府统一确定一个反映环境业绩评价的标准是不切实际的。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主要采用模糊数学评价和专家评分法,依据专家或评审人员的打分,运用模糊矩阵得到评价结果,以力求相关、可靠、可行。此外,通过对不同年份或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对比研究,企业可以具体分析引起环境绩效产生缺陷或影响环境绩效的动因,以此寻求绩效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雷雪、匡吟、李小雪。基于环境会计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构建。企业导报,2009

[2]许家林、孟凡利、高文进。环境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

[4]2006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推荐访问: 现代企业 评价体系 构建 业绩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