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品社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时间:2022-03-17 10:46:45  浏览次数:

摘要: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科学知识,综合性人才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品社教师,我觉得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过程中品德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应加强对其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为以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关键词:品德教育;理论;实践;形成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273-0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教”和“学”等活动,把思想道德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时期,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是品社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下面就如何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抓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把品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与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1.德育在学校生活中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能够灵活、及时地进入教学过程,补充教材的主题活动,生成符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来扩展教学。(1)设计研讨课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在《团结友爱欢乐多》一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互帮互助的事情,产生交流的话题,这样在活动中学生有话说,又能为同伴的发言及时加入个人的见解。(2)简单布置活动环境。一般采用小组合作,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教学中注意学生集体话题的设计。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探索求知,既拓宽了思路,又感悟了生活的美好。(3)适当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中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我们用微笑面对孩子,用激励性的语言或手段,唤起孩子的信心和勇气,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讨论才会热烈,不同的意见可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2.德育在家庭生活中渗透。教师应该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灵活、及时地引进教学过程,以达到补充教材的目的,生成符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来扩展教学,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身临其境,觉得老师就是在说自己,德育渗透效果会事半功倍。如通过《家庭的亲情》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长辈所付出的辛劳和无私的奉献,从而让学生读懂父母和长辈的心、感激父母和长辈养育之恩,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和长辈的恩情。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思想,为今后回报祖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3.德育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媒体,通过幻灯、影视、电脑等多种媒体的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这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巧妙的设疑是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设计一些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转移。通过问题的探索,引起了学生的自主思维,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就代替了原本枯燥的道德教育。在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疲劳或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小型教学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高度集中,从而使学生跳出不良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设计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

思品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在教学《保护生存环境》的教学过程中,我带着学生搞过一次南湖公园(唐山市原采煤塌陷区,震后变成城乡倒生活垃圾的场所)变化的调查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南湖的变化领悟大自然的“恩泽”与“危害”,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警告,学生通过调查,找到其中的原因和答案。这次调查活动是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的,教师仅参与了活动计划的制订。同学通过搜集南湖公园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得出自己的结论,今昔对比。孩子们在小组活动录本中写道:“以前人们把采煤塌陷区作为倒垃圾的场所,照片中污秽不堪,让人看着都不舒服,更别说生存了。现在通过综合治理,南湖变了,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最后他们还写道:“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从一张张孩子们用心参与、精心撰写的活动记录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调查过程,更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收获知识还收获了课堂以外的很多东西。其实,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有效方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在班会活动总结中应注意孩子思维的变化和知识的迁移,给孩子留下继续思考的余地,密切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课上提出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上都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儿童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活动,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如我曾针对《团结友爱欢乐多》一课在班会上组织同学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直到班会结束还意犹未尽,最后我给同学们留了作业:“同学们这么喜欢集体生活,把这节课讨论的话题记下来吧,课后可以继续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同一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上的学习成果,还通过思品课的课后作业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润物细无声”,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并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思品教师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推荐访问: 品德 学中 社教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