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立论之基\研究内涵到方法进路\发展契机

时间:2022-03-14 08:29:37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受20世纪新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的影响,西方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并产生了一个专门化的独立分支学科——理论心理学。它的立论基础及不断进步,主要得益于来自学科外部和内部力量的积极推动。科学实在论、科学解释学和社会建构论汇成了理论心理学的科学重建基础。理论型研究方法领域的持续积累,日益标志着心理学理论探讨的学术自觉和发展进步。西方理论心理学的这些进展对于积极推进国内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论心理学;理论型研究;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10)05-0086-06 收稿日期:2010-04-22

作者简介:霍涌泉,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海军,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生710062

受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研究“观念驱动”取向的影响,西方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并产生了一个专门化的分支学科建制——理论心理学,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标志着“心理学正从内部开始重视学科的理论建设,以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及统一理论”。探讨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立论基础,厘清一些积习已久的认识误区,对于积极推进国内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工作,似可以提供一些新的线索与思路。

一、理论心理学的立论之基

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新阶段和新形态。其学科发展目标是“促进心理学向类似物理学中的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物理学、经济学中的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那样的形态迈进”。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虽然滞后于其他领域,但是必须肯定其具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与价值。

首先,理论心理学的立论之基根源于现代科学重新澄清理论价值运动的有力推动。关于心理学“为什么需要有理论心理学”问题的一个立足基始点是,究竟如何正确处理科学与理论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涉及到了理论心理学的学科合法性存在问题,而且影响到了整个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地位问题。现代心理学一直强调实证经验高于理论,理论被视为无谓的空谈,而实证则是科学活动的灵魂,没有实证证据的陈述是站不住脚的,以防止一切形而上学与伪科学的混入。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心理学必然会轻视理论研究,更没有必要存在“理论心理学”这样的学科分支。实证至上的原则给理论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由于心理学理论是从超经验的角度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许多现象的非经验属性使它难以符合客观性证实原则,显然这种研究是为实证科学的要求所不相容的。当然,这种反理论、终结理论的倾向并非心理学界独有的现象,而与近现代科学的强实证化追求相同步。不仅自然科学界存在过否定理论研究的运动,而且自黑格尔的宏大叙事理论解体之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出现了“对抽象思辨兴趣的消退”潮流。然而伴随着20世纪初期微观物理学的巨大成就,西方科学哲学界掀起了一场重新认识理论研究价值意义的运动,在科学知识社会学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突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有力地廓清了科学与理论之间的传统认识盲区,消除了阻碍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屏障,为“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经验观察曾是否定理论的最主要障碍,而新兴的科学哲学研究者则尖锐地披露了客观实证原则的虚假性,因为“观察本身包含着理论”。观察与实验也只有在一定的理论关系中才有实际的意义。无论搜集资料的经验活动工作量多么巨大,所得到的数据多么精确,成熟的科学理论也不可能在观察与实验等经验操作活动中产生。只要有一定的证据理论便可以存在。同时,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问题是科学思维的焦点。只有通过对“问题”和“理论”关系的解决程度才能衡量科学的进步。理论问题的解决比经验问题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理论通常在解决现有问题,又总是被新问题的突破而得到完善”。这些新科学思想的问世,为理论探索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合理性的依据。另外,积极借助于理论分支学科建设提升学术水平,乃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通行做法。当前在欧美方兴未艾的科学实在论、科学解释学和社会建构论运动,也极大地影响了心理学界对学科领域理论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即需要“加强对相关成熟学科的学习”,特别是需要在学科水平上讨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否则便会落后于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其次,理论心理学的立论之基起源于学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的需要。理论心理学科建制的立论基础一方面得益于外部力量的正面推动,“在过去50年里,心理学的发展就是在外部影响下不断更新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心理学科内部对发展危机问题解决的积极探索。现代心理学的分裂危机发展现状,催生了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论性学科分支的存在价值。科学实证心理学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缺陷和矛盾,缺少统一的范式,鲜有人能说清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逻辑起点是什么。进入新的千年以来,心理学又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提升学科的整体理论研究水平,以回应现代心理科学日新月异变革的挑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心理学并不缺乏实验的资料,通过多年的努力,心理学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素材、定理、模型等等,现代心理学所缺乏的恰恰是这些资料的内在关系,即怎样把这些零乱的素材构建成合理的框架体系。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需要理论心理学的优先发展”。

第三,理论心理学的立论之基源起于心理学科内部实体理论的持续积累。理论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是逐渐放弃了宏大理论的建构,而重点致力于中层理论及实体理论的探究。这种变化无疑得益于以认知心理学、统计推论技术、实验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为代表的实体理论成果的积累。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不仅代表了心理学的先进思想和方法,而且对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产生了强烈驱动。当前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盛更是超越了以往实证主义范式,初步实现了计算主义、功能主义与解释主义的融合,为建构理论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现代统计学中推论统计的发展也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持有更为开放的态度,并鼓励了对理论模型的更广泛应用。在数据统计处理过程中,个别的数据并不重要,集中分布描述成为优先选择原则,而这一种原则恰恰体现了理论研究的选择功能。实验心理学虽然一向以轻视理论而著称,但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实验设计中,这种知识表现为对既有术语、定义和命题的选择性接受,对理论争论中热点或盲点的选择性注意,对变量的选择性控制,对实验范式即经典经验模型的选择性制定,以及解释性统计工具的选择性使用,等等。在实体理论建构中,这意味着对既有研究结果的选择性整合、理论参量及其结构的选择性设置、理论和经验问题的选

择性面向,以及选择性的理论修辞”。当前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儿童理论的研究,也充分揭示了“理论”作为一种“初级理解”的解释学精确细节与证据,即人类理解他人的方式常常涉及到范畴、特征、关系等推理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理论图式这一人类认知方式的普遍性问题。当今诸多实体理论的持续积累,显著提高了心理学的理论阐释力度,为理论心理学分支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现实理论依据点。

二、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涵与方法进路

一门学科分支是否真正能够“立”得起来,除了要看它是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之外,还需要视其对于解决学科内在矛盾问题的促进程度。从研究对象上看,理论心理学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方法论和涉及全学科范围的理论问题为研究领域。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结构体系,并不同于哲学心理学,而与实验心理学相并存。在研究方法上,理论心理学运用理论思维的方法,总结实证性与非实证性意义的心理活动存在规律,建构一定的理论体系,提出一定的假设或做出预测。既能够为实验心理学提供研究课题,也可以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判断和鉴别概念、命题、理论的真伪问题。在结构体系上,北美学者谢利夫提出,理论心理学形成了元理论与实体理论相结合的独立学科体系,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总结反思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在宏观层次上,理论心理学探讨作为整体的学科同一性,亦即回答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的问题,并评估学科的发展状况。在中观层次上,理论心理学研究心理学作为一门整体性学科的全局性问题,开展心理学评论,为未来的发展拓展新的理论空间。在微观层次上,其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案、应用措施等问题,为具体开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的咨询和指导建议。在研究流派上,当前涌现出了社会建构论、哲学心理学、人类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释义学心理学、批判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女性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心理逻辑学、理论神经科学和心智哲学等一批精彩纷陈的学术流派,极大地带动了理论心理学整体学术势力的提高。近十年来,理论心理学在方法论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较有创新的研究进路。

一是元理论化研究路径。元理论化是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进路。元理论是指以学科自身性质以及学科研究状态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研究取向,其根本任务是“致力于理解心理学的本质和潜力”。元理论虽然是一种虚体理论,但却是科学理论中的灵魂和本体精神。现代科学研究的创新工作显著不同于以往阶段的特点在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变革是整体性的知识框架的变革,而不只是事务性的变化。有关理论本身及其社会意义的知识、技术、方法、策略手段、选择和评价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一类知识,这就是“元理论”和“元技术”。元理论和元技术是一种在整体意义上的更多更好的理论或技术。可以为实体理论的规划、设计、预测和评价标准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元理论战略设计规划和建设发展标准,就不可能带动实体理论的发展和繁荣。因此,重新思考传统基础理论的价值和重建科学的元理论基础便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从方法论范畴来讲,元理论涉及元理论方法论原则、元分析方法和元数据三大领域。元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也有着比较明确的研究纲领和程序,并不是“怎么都行,怎么说都可以,或者没有任何标准”。相反地,元理论研究恰恰由于缺乏诸如有实验室的方法这样的手段来依靠,就迫使自己必须“以概念分析为首要步骤、以框架问题为主题”,寻求甚至是更大程度的清晰性、严密性和精确性。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方法论原则,“一方面把心理学家的元理论文本而不是其现实的研究活动视为衡量其科学观和方法论的根本依据,另一方面则把自身的任务定位为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的主体研究方法论原则”。这种科学方法论立场更容易被学术界所认同。在元分析方法和元数据领域,心理学元理论研究普遍加强了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总体分析与定量处理,即使用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检索、分类与编码、研究结果的测定、分析与评价效果”这样4个步骤,分别总结以往研究或实验的量化趋势,寻找出相同内容研究结果所反映出的共同效应。目前已成为元理论性研究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被认为是这一研究方法领域的一种重要革新。

二是多元化方法路径。多元化方法是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另一重要进路。寻找把主观性转变为客观性的途径是理论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面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日益刚性化问题,西方理论心理学者提出应该采取两种主要的应对方式:一方面是选择质化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确立一种弹性的多元化方法论评价标准体系来摆脱目前心理学的发展困境。“把运用不同的方法构成理论,看成是心理学研究实践所坚持的方法论立场,目前已开始在发展方向上占领了这一学科”。理论心理学研究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多元性以及系统的多相关性,认为方法的丰富性、多元性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成熟学科的理论范式是相对稳定的,而方法是多元的。只有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才能揭示科学的丰富内涵。判断科学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多样性。传统实证的方法只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模式,追求确定性和数量化的认识论模式会促使人们忽视质量与思维的创造。多元化的理论心理学研究进路并不意味着科学统一理论的终结,相反地将会创造新的繁荣。

三是模型建构路径。模型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经验现象一研究命题一微型理论(模型)一一般理论”,是当代心理学研究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于科学研究而言,科学的理论必然包含有思想、模型、技术、方法和假设。由于模型方法处于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地位,因此模型建构的进路也相应地成为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把模型当作理论的核心使用,这正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锻造理论的火炉。目前理论心理学的模型化路径集中表现出这样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通过对有关理论的模型方法学质量标准和原则来制定理论心理学的科学评价方案与新理论的开发。第二种类型是集中致力于建构宏观的、理想性的心理学元理论模型,像斯塔茨的“整合的实证主义”和斯德萨兰的“心理逻辑学”等理论模型,便是通过建立具有普遍性的多等级框架来建设与理解心理学理论,以达到一致认同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及其推论。第三种类型的模型研究倾向于对中观的实体性理论建构,如认知科学和后结构主义的模型研究重视从经验性研究中分析建立或创造模型。“这样的方案似乎优于传统的理论方向。如果进一步宽松地说的话,这样的特征甚至将会出现在理论心理学的整个领域”。他们认为,理论心理学最终的目标是增强经验研究方法的清晰度和哲学的反思性。

从目前来看,理论心理学具有四种基本的战略意义:一是共有性战略:将研究内容集中于科学的共同特征,从方法论的层面上强化科学研究的

意义和作用;二是规划性战略: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理论心理学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提出如何取得统一的规划和评价标准”,即将心理学领域统一规划为心理主义和物质主义两种本体论,心理主义的本体论强调要将研究领域应该被限制到思想、感觉和有意义行为上,物质主义则应该将心理学限制到身体的物质状态、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上;三是发明性战略:把研究焦点集中于科学知识产生的可推论的层面,建构心理学知识的发明系统,增强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创造性;四是评论性战略:理论评论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指出有意义的科学阐述,反思、评价、预测或填补理论空白目前理论心理学已建立起了一种“后经验主义”的心理学理论新形态,这种新形态较“实证主义”的“强科学主义弱”,而比后现代主义的“弱科学主义强”。既不同于激进的相对主义的后现代心理学,也不同于狭隘的实证心理学,而是一种有限度的“可推论的新经验主义心理学”。就是力图在维护科学标准和形象的前提下,推动理论型知识的研究水平,在此基础上寻求科学的同一性。

三、国内理论心理学发展的契机

当前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中许多关键领域在性质上的变化,已经给不远的将来提出了新的发展前景和问题。其对于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升学术水平,积极推进国内心理学理论建设和教育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学科建制合法性与合理性之基的确立,为国内心理学的理论性研究的复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代性发展机遇。持续创新是心理学进步繁荣的不竭动力。心理学作为一门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土地上成长壮大起来的一门大学科和重型学科,可他们仍并不满足,继续坚持以更加开放的科学态度与立场,反思与修正传统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重新发现问题、重新发现意义,以追求和建设更加完美的心理学。西方学者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与实践努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心理学在我国长期以来是一门小学科和轻型学科。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心理学的整体学科建设事业虽然走上了跨越式的发展的新阶段,但我们仍是“世界上心理学研究落后的国家”。作为基础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心理学理论研究在国内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在强化实证性研究已成为近30年来国内心理学发展的学术大背景下,目前关注宏观与中观理论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少。学术中心地区鲜有人投身史论领域的事业,研究力量薄弱,所占资源相对稀缺,理论话语权不足,学术队伍后继乏人,因而在应对我国心理学的重大理论或元理论问题时候几乎失声。国内理论性的学术研究所面临的发展危机,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学术研究偏向所造成的。多年来强调实证研究的导向是正确的,但是也需要防止出现另一种极端——反理论或终结理论。如果我们继续寓于狭窄的传统科学观定位,显然不利于我国心理学学科建设进一步走向繁荣。在科学研究中,批判性思维与关怀性思维均是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关怀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一样,都是不可忽视的。按照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的3c理论,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关怀性思维,其中的“关怀性思维”主要体现在承认、重视、尊重、珍惜、关照、培育、同情、欣赏和回应等方面。仅有批判性思维视角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学术研究成果既是批判出来的,更是积极鼓励出来的。在心理学的人才教育和培养方面,关怀性与建设性的思维立场更是异常重要。

其次,西方理论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路径,对于不断深化国内理论性研究水平、提高回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服务需要,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的不确定性是多年来制约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瓶颈性因素。近十年来,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在方法论领域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其不仅取得了“价值理性”方面的积极进展,而且在“工具理性”领域也有了明显的突破。从“价值理性”的方法论意义而言,随着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日益展开,理论研究作为一种分析战略,一种方法论的形式,补充及丰富了实证的研究标准。就“工具理性”意义来讲,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普遍重视从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来界定抽象的概念,从中分析出结构性的一般关系,然后再来建构理论。

同时,深化国内理论心理学理论性研究不仅要提高科学化程度,而且也要加强理论心理学的实践应用研究、政策研究,提升为社会服务的总体水平。格根等学者指出,理论的作用尽管目前还不很清楚,但是关于“什么是心理学理论的目的和功能,一方面现存的问题会为未来元理论工作提供生长点,另一方面现存和潜在的社会事务需要对于理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心理学和社会学要求在学者与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与政治活动者之间开展进一步的对话和交流”。理论不仅反思生活,而且创造生活。理论本身便是实践应用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包含着前理论的成分。理论心理学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对自己的学科和职业实践活动有所贡献。积极借鉴目前西方理论心理学在行动的方法,紧密配合国家社会政策开展质化研究和行动研究,是进一步提升理论心理学回应社会实践需要的重要策略途径。

第三,需要重视解决国内理论心理学研究中的“追新”与“创新”过程中的滞后及错位问题。近年来国内理论心理学面临着追新不够和创新不够的双重突出问题。所谓“追新”不够主要体现在追赶西方先进水平的工作不够系统及到位,在引进、评价、消化或转化领域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中的许多新兴思想和理念,仅仅吸引了个别学者的关注,大多数研究仍然停留在对西方理论心理学的一知半解之中,抑或徘徊于传统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框架之间摸索前行。令人欣慰的是,当今国内学者已经普遍关注到了大力鼓励、支持原创性的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但却面临着元理论视野中普遍性创新与特色本土性的二元对峙问题。有学者强调特色性和本土性,有的则突出普遍性和共通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如何遵循“普遍规律”与“特色创新”这一方法论原则的合理转换。从科学的普适性而言,绝不存在中国特色的数学、中国特色的物理学,但却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中国特色的文化学、社会学;从人类共同性的角度来看,人类具有共同的人性、共同的理性、共同的情感和行为方式,用同样的方法和规则来研究并约束本质相同的人,似乎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动物,不同社会中的人接受不同的文化和制度的滋养,对心理规则的要求和遵守又会带有极强的本土特征。中国人的行为生存方式、文化心理模式也会对全球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会有所补充、丰富以及贡献。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学术界尚没有找到二者联系的中介,结果是只看到对立而忽视了统一。合理把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必须坚持普适性与特色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建构多元同构的心理学元理论基础。然而,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大都沿用西方相对成熟的实验范式或因循其理论框架,普遍关注从硬件设施方面推动学科建设,而“硬件设施方面相信可以很快与国外缩小差距,但在研究思想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我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如果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恐怕是更难达到的目标。”

特色性创新就是我们长期主张的要创建一种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化的心理学,为全球心理学提供新的资料、课题、理念和方法,在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中做出一定的贡献。在这方面,我国理论心理学的特色创新除了要将传统文化心理走向世界之外,还可以做这样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把现代相关研究成果推介到国外;二是积极实施中国的理论心理学行动的方案;三是拿出基于中国立场对世界心理科学性质的重构与理解,将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

在理论创新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国内一批长期从事实证研究的学者为我们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了范例,他们已经在学习引进与创新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像陈霖、杨治良、黄希庭、林崇德等学者推出的拓扑知觉理论、社会内隐现象的“钢筋水泥模型”、“分阶段综合模型”、智力的多元结构理论等理论,标志着中国心理学研究转型发展时期的新成就。面对我国学术界这种“建构模型”、“创立学说”的新的良好学术风气,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下去,大力加强心理学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工作,培养新型的理论心理学的人力资源,通过大力加强理论心理学分支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国内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层次,也是指日可待的。

责任编辑:蒋永华

推荐访问: 进路 立论 契机 内涵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