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探寻“流动”的世界

时间:2022-03-09 08:20:56  浏览次数:

新闻缘起

从中国科技馆获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家春日前在中国科技馆开办主题为“身边的流动”的讲座,通过唐代诗人李白和张继的名诗《早发白帝城》和《枫桥夜泊》解释古人观察到的流动现象。探寻日本“3·11”海啸与福岛核泄漏、2011年极端气象灾害和美国航天飞机退役等事件当中的流体力学的原理。

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流体现象,也许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们就像空气和水,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气象灾害、日本海啸、美国航天飞机的退役等均与流体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身边的流体现象无处不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广大市民面对面,为我们详细讲解“身边的流动”。

李家春说,2011年,人们遭遇了众多极端事件:日本海底地震导致海啸和福岛电站核泄漏;澳大利亚飓风、我国干旱与洪水灾害等异常气候问题,而它们的预测、预警都是流体力学的前沿问题。同样是在这一年,美国航天飞机历经30年,共飞行130余次,而后全面退役。在其退役的种种原因中,防热系统不可靠等安全问题,成为流体力学工作者需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日本海啸与流体有关

“日本‘3·11’地震海啸灾害伤亡惨重,并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海啸灾害的发生需要几个条件,其中包括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公里、海底板块垂向运动等。传播到浅海海湾和海滩地区,因水的积聚和涌升而致灾,在夹带杂物以后冲击力更强。利用地震波与海啸传播的速度差,可以预警防灾。”李家春说,“为什么日本这次没有做好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震源很近,离海岸线仅133公里,时间差很短;第二在于日本没有预见到九级地震会造成如此大海啸,防波堤设计标准低。如果核电站建在西海岸就要好得多。”

气候异常缘于大气环流非常不规则

2011年气候的异常使人类遭受很多损失。澳大利亚百年难遇的“雅斯”飓风;韩国首尔百年一遇的暴雨;包括北京城区内洪水也相对严重。气候异常究竟缘由何在?李家春对此解释:“由于海陆分布、地形高低、植被覆盖、土壤干湿等因素,还有诸如地球自身的公转和自转、日地关系、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大气环流是非常不规则的。近百年来,还有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全球变暖,大气活动增强,表现为平均值缓慢上升,在平均值上下幅度的变化也增大。”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因为防热系统没有设计好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原因也是瞩目的焦点之一。我们知道,航天飞机的好处是运送量大,把人和物资运到空间站去,所以人能够长期地在空间站进行科学活动;可以多次往返,似乎可以节省费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回地落点比较准确。李家春说:“航天飞机退役最重要的原因是,防热系统没有设计好,维修费用很高,失事率高。两次失事,一次是挑战者号,一次是哥伦比亚号,牺牲了14个人,这样就不经济、不安全了。所以在2011年的2月、5月、7月,发现号、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最终退役。两架失事,三架放到博物馆。”

诗词里的“流动”

有谁想到古人的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流体现象呢?在讲座上,李家春先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为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将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以及江山的壮丽多姿融为一体,描写的淋漓尽致,而“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则体现出了一种流动现象。

李家春说:“为什么三峡建成前后,船的航速不一样?没建三峡之前可以轻快如飞。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高峡出平湖’,流速就大大减缓了。实际上,这是由于河道的比降不同,也就是说水面的坡度不同所致。河水流动的动力,来自于重力沿着底坡的分量,比降大,该分量也大,所以流速也就增加了。”

此外李家春还举出《枫桥夜泊》里的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表意来讲,是说苏州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诗人的船头。那为什么晚上寒山寺的钟声能传过来?“这里面反映了一个科学原理,”李家春说,“声波在大气当中的折射现象。到了晚上,大气的密度处于稳定层结,上轻下重,这样声音就会全反射回来,而白天的分层情况不同,所以可能听不到钟声。”

延伸阅读

现代流体力学具有先导作用

什么是流体力学?在讲座上李家春通过解答流体和固体的差别、流体的相态以及流体运动的表现形式等问题,说明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介质的对流、扩散,以及相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导致质量、动量、能量输送的现象。

流体力学既是一门经典学科又是一门现代学科。在17世纪,牛顿基于前人的天文观测和力学实验,发明了微积分,并总结出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由于原理是普适自然与工程各个领域的规律,从而使力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先导。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超级计算机、先进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力学进一步凸显宏微观结合和学科交叉的特征,并进入现代力学发展新阶段。李家春说:“现代流体力学在航空航天、海洋海岸、环境能源、生物医学、材料信息等诸多工程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现代流体力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且在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各个工程技术领域仍具先导作用。”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

流体力学历史悠久,它发展的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基于实践经验的古代流体力学,基于严密数学理论的经典流体力学,基于物理洞察力的近代流体力学,以及基于现代高新技术的现代流体力学。

西方的古代力学,最早的有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提水机,达·芬奇的扑翼机和降落伞,以及哈根·泊肖叶的管流实验。这些也都是流体力学,而且西方关于定量化的研究做得好,并上升为规律和理论。经典力学则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代表,主要推广到连续介质——就是像水、空气这样的介质。李家春说,经典力学可以得到很多理论公式,但是也面临困难,比如说解决不了飞机的问题。而近代力学靠的是物理思想,在1904年,普朗特在海德堡数学会上提出了边界层理论,解决了阻力和飞机设计问题。如果没有这个理论,到现在为止,我们不可能坐飞机在十几个小时到达纽约。

“中国古代的流体力学有很多好成就和贡献,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家春说,“鱼嘴分水堤严格控制内外江的水沙量,飞沙堰溢洪道控制洪水量,宝瓶口起着一个水库的作用,这些都是流体力学原理。”

专家答疑

疑问:要解决比如说航天、海洋、能源、环境问题,是用数学模式、物理思想、现代的超级计算机,还是兼而有之?

李家春:关于研究手段,比如气候预报,需要的计算量非常大,单纯靠手算是不现实的。100年以前曾有一位天文学家预测一个天体运动,推导了100多项,后来发现计算错了,结果算了一辈子都白算了,所以没有计算机不行。但是现在有另外一种趋向,就是年轻人不爱学数学、物理,单单学计算机,而且公式不推了,程序也不编了,为什么啊?因为有软件。人家编好程了,他只需要输进去数据,结果就能出来,挺不错啊,就是他不了解里边的含义,错了也没法改,这是不行的。只有学习了数学、物理中基本的知识以后,才能了解算出来东西对还是不对,了解里边的规律是什么,才能做到创新。

疑问:如果某些力学问题解决了,它能够带动哪些技术,解决人类的哪些问题?

李家春:我举个例子——湍流,这是一个百年的难题。湍流是1883年雷诺发现的,实际上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水流里边、大气里边到处是湍流现象。但解决它又非常难,因它是无规则运动。20世纪以来有很大进步,第一条,就是把它的发生原因、转变过程、统计规律以及它的结构弄清楚了,但现在要预测它,对飞行力学、空气阻力、传热这些现象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因为它的尺度非常小,计算机能力还不行,现在十的七次方已经很多了,它可能要算到十的十五次方,现在做不到,所以还要靠大脑的智慧。大家要知道,不必要把所有物质都分辨到原子、分子,这不可能,只有依靠物理思想对小尺度的现象建立模型,进行简化,计算量就大大减少了。所以还要学普朗特的精神。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实现了减阻,每年都能省很多石油,可以把环境污染问题做得更好。

另外,污染处理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流动起来了就不会发生污染,这是非常简单的原理。但是处理污染事件时,做环境的人往往只用化学的方法,或者只用生态的方法,而不用流动的办法。实际上处理苏州河的时候,做流体力学就考虑利用潮水涨落把污染物带出去,这能提高效率、节省费用。昆明的滇池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解决好。所以光靠化学不行,一定要用流体力学原理,利用或产生流动,使得水活起来,污染就可以治理好了。

疑问:蜜蜂飞时会突然在半空中停住,同时翅膀还在不停扇动,它和流体力学有关吗?

李家春:现在有一种生物流体力学,专门研究对人类的健康、植物的生长、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问题。生物流体力学还有一个方向,专门研究生物运动,包括鸟类的飞行、昆虫的飞行与鱼类的游动。靠翅膀运动要做到两条,第一是周围形成很多涡,产生力场,保证它的升力大于体重;第二要节省它的能耗。所以实现悬停要做到升力要足够大,以便保持平衡,同时能量消耗要小,才能长时间维持。不同的生物运动方式各不相同,悬停运动只是其中一种,还有鹰或者大雁的运动方式。我们通过研究它周围的流场结构,计算它的作用力和能耗,来看看是不是能长时间维持平衡。了解了原理后,我们便可以通过仿生学,研制微型飞机。

推荐访问: 探寻 流动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