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探寻八闽天然美食

时间:2022-05-18 12:50:05  浏览次数:

zoޛ)j馟iiii]64ui駍4]4imZ主持方丈济空和尚,用西门莲作“鸡莲肚”治好了乾隆皇帝的病,乾隆皇帝特为金铙山寺题写了寺名“报国寺”以表其功,“报国寺”三字寺名一直延用至今。建宁县民间对建莲的各种传说、故事甚多,有一部份已收录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给病入膏肓的秦可卿所开的药方中写道“引用建莲七粒去心”,第52回贾府宴席上有“建莲红枣汤”这一佳肴,指的就是建宁莲子。

西门莲塘还有一段光荣的历史。1931年,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曾到建宁西门了解情况,并带领红军战士帮助农民修建莲塘。红军撤出建宁后,“百口莲塘吐清香”,成了传递红军消息、鼓舞群众的暗号。1959年,建国十周年观礼,为表达老区人民对毛主席当年亲手挖过莲塘的感谢之情,精选10斤建莲晋京,至今建宁县革命纪念馆还珍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收条。

闽江河蚬 鲜得“掉眉毛”

蚬子,是一种淡水养殖贝类,福州方言称“蟟仔(音扭秧)”。闽江是我国河蚬的主要产区之一。从大樟溪口到马江,都产蚬子。由于水质和沙质都很好,所以闽江产的蚬子特别肥厚鲜美。尤其是那玲珑丰满、色如田黄的黄蚬,更是江中珍品。

收蚬子也是有季节的,夏季洪水大,蚬子就不好,其他季节的蚬子比较好,所以有“穿背心吃蛤,穿棉袄吃蚬子”的民谚。

蚬子是福州一种大众化的食品,民间有句话“无钱人天天蟟仔菜,有钱人日日鸡鱼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蚬子就是福州普通人家夏季的当家菜,腌蚬子、凉拌蚬子、糟炒蚬子、蚬子冬瓜汤……变着花样地吃。用蚬子熬出来的汤浓、白、鲜,是福州传统小吃“锅边糊”的主料之一;福州人也常用它来煮面或粉干,味道十分鲜美。

老福州人吃蚬子,最简单也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凉拌。记得小时候,闽江还很清澈,夏天常与小伙伴们去江边游泳,顺带着总能摸一小袋蚬子。拿回家养上半日,洗干净了放到沸水里捞一下,加点蒜末姜末,半勺虾油,淋上几滴香油,就是一盘鲜得“掉眉毛”的凉拌蚬子了。做这道菜最讲究的是火候。煮老了,蚬子全开了,鲜味都跑到水里。煮嫩了,蚬子壳紧闭,吃不方便。硬咬开来,生生的,也没有鲜味。只有煮到蚬子刚刚开一条细缝,佐料渗得进,鲜味跑不出,用舌尖顶开,尝那蚬肉,其味鲜美,唇齿留香。

霞浦“三菜” 远近闻名

很久以来,霞浦的“三菜”远近闻名。这“三菜”是指什么呢?就是指海带、紫菜和榨菜。“中国海带之乡”霞浦县素以滩涂养殖闻名,拥有中国最美的滩涂风光。“霞浦海带,是全国最好的海带,其口感之美,质量之优,举世无双,是集佳肴良药于一体的珍宝!”由于海带养殖的区域,都和大黄鱼等海水鱼养殖区域相邻,拥有清洁、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使得霞浦海带不论从形态、口感、营养,都优于国内其他海域生产出来的海带。除此之外,霞浦还有着“中国紫菜之乡”,而培育着千万生命的大海已然成为了种植紫菜的一座水上农场。同时,榨菜产量与四川涪陵、浙江余洋并列为全国三大榨菜基地。

漳港海蚌 味迷天下客

上世纪80年代初,闽菜大师强木根、强曲曲创出“鸡汤氽海蚌”特级菜肴后,使产于福州长乐的漳港海蚌扬名天下。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出访中国,漳港海蚌就以特供品的身份上了国宴的餐桌。

漳港海蚌可以说是海蚌中的极品,壳很薄,肉质鲜美细嫩。在美食界有一种说法,全世界最好吃的海蚌有两种,一种出产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还有一种就是福建长乐出产的漳港海蚌。而现在威尼斯的海蚌已经绝迹了,因此漳港海蚌更显珍贵。

漳港海蚌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必须是半淡半咸的海水,25℃左右的恒温,8米~10米左右的深度,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位于闽江口南岸的漳港海区。一位研究漳港海蚌养殖的专家称,要从3厘米大的蚌苗长大到9厘米的成年海蚌大约要3年时间。

宁化鱼生 快刀飞上桌

自古以来,生鱼片就是我们祖先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有一句成语,脍炙人口,说的是好吃的东西人人都喜欢。炙是指烤里脊肉,而这“脍”则指细切的肉,主要是生肉,这当然也包括鱼。

对生食非常热爱的古人,还用一个“鲙”字来专门代表生鱼片。于是我们经常能在诗词里读到生鱼片的身影,白居易说,“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把吃生鱼片与看歌舞并列,可谓为人生两大乐事。

当下,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改变,日本生鱼片大行其道,中华传统鱼生的踪影则相当难找,只有在客家人和广府人聚集的地方则还保留这传统的美食。。

宁化是客家祖地,保存了大量的中原遗风和民俗,生鱼片的做法也是很正宗。鱼需用草鱼,两三斤为佳,在制作之前,先将鱼放清水中养两三天,吐尽腹中污物,然后方可下刀。古人称制作生鱼片为“斫鲙”,这个“斫”字在当代口语中已经不见,但在客家方言中依然有勃勃生机,市井中常闻“斫两斤猪肉”,相当形象生动。

言归正传,生鱼片的制作是一项技术活,但见厨师用毛巾裹住鱼头,快速用刀背去鳞、内脏,过水冲洗干净后再去皮剔骨。而后就是关键的切片,宁化的生鱼片是不提前放血的,鱼肉血污用干净毛巾擦干,师傅再快速走刀,鱼肉便成透明薄片。动作之迅速,令人眼花缭乱,还未看清,已经打完收工,摆盘上桌。切下的鱼片红白相间,红如胭脂,白如冰雪,不由令人食指大动。

时下吃生鱼片有很多顾虑,最怕的就是寄生虫,防御的关键就要看蘸料了。除了酱油、麻油、醋和蒜头酱之外,现在还加上超辣的芥末。宁化当地有人用喝高度白酒来消毒,一口白酒,一口生鱼片,鱼片的甘甜和白酒的辛辣,在口中回味,让人大呼过瘾。

南日鲍 平民食得起的“软黄金”

传统饮食文化里,鲍鱼被誉为海洋“软黄金”,是名贵海产软体动物,八珍品之一,是贝不是鱼,常让不少人误认为是鱼。而“南日鲍”是鲍鱼中的一种,俗称“牛眼睛”,鲍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东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

南日鲍产于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大岛——南日岛,南日岛有“鲍鱼岛”之称,这里水质清新、水温适中,鲍鱼适合生长的水温是摄氏10度~28度,南日岛的海域水温合适;除此之外,这里水流急,没有工业污染,各项指标都非常适合养鲍鱼。南日岛原来是海带、紫菜的重要产地,丰富优质的海带、紫菜资源为鲍鱼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南日鲍色彩鲜明,壳孔有3个~5个,并且壳孔周围有上突起,附有独特藤壶,以南日出产的新鲜海带、紫菜、龙须菜作为饵料,鲍鱼体肥壳艳,鲍肉细嫩,味道鲜美独特,煮熟后鲍肉不会明显收缩,接近天生的绿色食品而饮誉天下。

推荐访问: 探寻 八闽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