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让物理课堂绽放德育之花

时间:2022-03-06 08:19:28  浏览次数: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学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在德育大纲的实施途径上又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中.”“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根据上述精神,本人结合自己近十年的做法和体会,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一、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一些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以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例如,阿基米德在浴室中洗澡,发现身体浸入水中,水就会从盆边溢出,于是突发灵感:阿基米德定律从此诞生了.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了他苦苦思索的“黄冠”之迷,也是流体力学诞生的基础.“树上苹果掉下,总是落向地面”.这在大家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在牛顿的眼里却孕育着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

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事例,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进行更深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利用物理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把它抽象为因果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惯性.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或者把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其方法是:①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教师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能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象.③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不仅可以把知识学得更好,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利用物理中的课外小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班会课,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的过程一点都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对“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相互合作精神.

四、利用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配置课本前页的彩图和插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利用图像再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万众欢呼、激动人心的情景,学生也为之激动,引起了极好的感情共鸣.1970年4月,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一事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拥有研究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2003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宇航飞船首次把杨利伟送上太空,创下了宇航飞船载人的历史.2007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东方红一号、宇宙飞船、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加强.讲述这些重大事件,学生耳闻目睹、易于接受,对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既是创造性劳动,又是教育的艺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德育内容的渗透,启发情感,启迪思维,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明显的德育效果.

推荐访问: 德育 之花 绽放 课堂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