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站何以彰显民族特色文化

时间:2022-05-13 15:50:04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通过文化站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实践体会,阐述民族地区基层综合文化站如何为彰显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当地中心工作和经济发展做好调研服务的做法,从而提高基层综合文化站的社会地位和推进文化站自身建设。

关键词:挖掘 打造 提高 推进

我们水亭畲族乡是浙江省十八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是兰溪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畲族乡。全乡36个行政村有8个是畲族村,畲族人口逾3000人,占全乡人口13%。畲族迁入水亭的历史大约140多年,畲民的语言、生活习俗、居住方式和生产劳动方式都与汉族不同,如何挖掘畲族人文历史,整合畲族文化资源、彰显畲族特色文化,为促进当地生产发展和旅游开发服务,是摆在乡文化站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了解学习畲乡人文历史、与畲族群众联络沟通出发,通过文化联畲、文化兴畲的实践,着力研究少数民族乡镇文化工作者在彰显民族特色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中应采取的理念态度和工作方法,与同行和更多的老师、朋友探讨。

1.挖掘畲族文化渊源和个性提炼畲族精神

畲族先民源自公元前商殷时期的中原地区,今河南省南阳、颖川、汝南一带,大批南迁后最早聚居生息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的凤凰山区,从事原始的刀耕火种,因山地垦种叫“畲”,与种熟的田地有区别,畲民自称“山畲人”,指山里的种畲种田人。畲族人民自己创造了“畲”字,确切地体现了历史上畲族人民垦畲造田、勤劳勇敢的劳动本色。

据历史学家统计查证,隋唐后畲民开始陆续迁入浙江,经宋、明几朝代迁入浙江的畲民先后有275个支族,畲民人数达15000多人,成为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族,现在有近20万人之多。我们兰溪市水亭畲族乡的畲民最早迁入大致在清同治五—七年,主要有蓝姓,源于云和县岩下蓝敬泉支族;雷姓,源于景宁叶山头雷孔华支族。蓝、雷二姓迁入水亭,至今均约140年,人口逾3000人。

水亭畲族乡的畲民虽然迁入时间不长,人口也并不很多,但仍保存自己的畲族方言,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生产习俗,在服饰、山歌、婚嫁、丧葬、祭祖信仰、畲医畲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共同的文化特征,一百多年来亘古不变,极具个性和魅力。

由于畲族是外来居住村民,起初多在汉族人忽略的贫瘠的山坳地边,搭铺建篷安顿下来,时常还受原居住大姓村民盘剥欺负,所以他们与生俱来都比一般村民更为勤劳耐苦,更为团结齐心,凭自己族人的和睦团结集体力量获得人格上的独立和不受侮辱。我们乡文化站工作人员据此,把畲族的迁移史和生活、生产发展史调查记载整理成册,通过宣讲、图文展览、编演小节目,协助市政协组织撰写《畲族百年实录》丛书等活动,彰显畲族文化的个性魅力,使畲族人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汉族人增加对兄弟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和尊重,最终使畲汉人民互相信任,从不通婚到通婚,从自惭“畲客”到雷姓蓝姓受优待光荣,畲汉和睦相处团结凝聚,共建美好家园,最后由文化站提炼推荐,经全乡干部群众2万张选票评选,确定“惟勤尚义、和睦奋进”为畲族乡的精神核心,并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畲乡标徽及系列标识系统,将信奉勤劳、崇尚义气的畲族精神融入全乡人民的精神内涵,将和睦相处、奋发进取升华为全乡人民的精神追求。这就是民族地区基层综合文化站应该潜心调研,广泛吸取各方意见,积极参与意识形志领域工作的基本职能。

2.利用畲族文化资源和特色开发旅游经济

水亭畲族乡有八个畲族村民占比例较大的畲族村,畲族的房屋家居摆设、语言风俗、穿着打扮、吃食口味、歌舞表演、红白喜事等都与汉族有大大小小的文化差异,扬畲族文化之长,启发动员他们开发“畲家乐”旅游项目,以文兴畲、以畲促旅、以旅富民,但是乡文化站应尽的辅导职能,也是畲族乡的中心工作,这是促进畲族村、畲族乡生产增效、畲民增收、建设新畲乡的有效途径。

现以本乡上朱畲族村为例,解说文化站为畲族村开发“畲家乐”的具体做法。上朱村原姓朱,是宋代理学宗师朱熹后裔聚居地,又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58年屯军兰溪两个月时光顾过的一个古村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加上清末畲族客家村民的迁入,上朱村周边半公里圈内逐步形成了分水塘、罗坞、上畈等5个畲族自然村,秉承和睦为邻、礼让成风的传统,解放前后又有好多户从畲族自然村搬迁到上朱本姓(娘村)居住。如蓝凤林一家,他家从奎塘畈畲族村分迁到分水塘自然村,上世纪四十年代又迁入上朱村,畲汉已溶为一村。蓝凤林的儿子在抗战胜利后加入(地下)共产党,与国民党伪保长期斗争,积极参加抗丁、抗税、抗租。解放初,孙子蓝玉华20岁担任民兵连长,21岁担任上朱村主办会计,1964年10月1日,作为全省4个少数民族代表赴北京出席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他又发明了“稻板油菜免耕种植法”,受到当地农业部门的总结表彰和推广,成为畲族劳动模范。蓝玉华今年78岁,仍活跃在畲族文化老年活动中心,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的儿子蓝一飞担任国家干部,女儿女婿创办上规模的铜材生产企业,是畲族人广受尊敬的老党员、老劳模。因此上朱畲族村的“畲家乐”旅游开发资源也特别充裕,有五十个床位和房间的敬老颐养休闲养生园,有一千多亩的生态果蔬在上朱畲族村周边沿线相继建成,有畲族风情表演。形成了集吃畲家菜、喝畲家酒、品畲家果、享畲乡风情为一体的畲乡游;2011年上朱村集体经济增收30%,人均收入由前5年的750元增加到5300元,村容村貌也随之大为改观,现在是市级文化特色村和金华市级村庄整治示范村,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比较典型的畲族文化先进村,村两委办公室挂满了奖状奖旗,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成了村里的“自己人”,“座上宾”。

上朱畲族村的“畲家乐”畲文化旅游尝试,不仅引起了其他7个畲族村的仿效,还带动了未列为畲族村的黄村坞村办起了“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文化展览厅”和书画修学游观光点,西姜村利用“全国最大民间家庙” 等古建筑优势,策划培训举办畲乡仙乐等昆曲坐唱文化活动,招徕游客。近两年里,畲乡创业园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形式已引进二十多家外来企业沿这些古村庄落地生产,其中投资1.2亿,占地600多亩的兰溪纺织龙头企业“兰棉”已正式落户该园。一个沿“畲乡创业园”五公里休闲养生旅游文化圈呼之欲出,文化站的文化服务辅导职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和村民们的认可,上级旅游主管部门也把文化站当作同系统的职能单位,使文化站成为当地“七站八所”里的“热门站”。

3.打造畲族文化品牌和环境推进文化站建设

随着村级“畲家乐”和畲族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的普遍开花结果,乡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文化站建设,已连续两年拨出专用经费举办畲族“三月三”风情节,隆重而富有的畲族三月三风情节里,农业部门凑台举办春播种子肥料咨询宣传周,科普、农机、家电、医保都下乡助兴,水亭豆制品加工坊从一家增加到十几家,仍然供不应求。水亭千张现在已在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集贸市场和超市里亮出了自己的品牌,都有了“水亭千张”的声音和身影。“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动促进了水亭农业特色产品如“豆腐孙”、“水蜜桃”、“珍珠粉”、“畲医畲药”等知名度的提高及销售渠道销量的扩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促使领导和群众对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效应的认识度的提高和支撑力的扩大,文化站的综合效能和作用也就随之提高扩大了。

近期,水亭畲族乡党委、政府已决定在集镇中心、乡集贸市场旁边辟出6000平方黄金地块,斥资近千万元,到2011年12月底,已建成“畲乡文化休闲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和“民族团结门”, 乡文化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已结顶,以文化站各活动场地为主要设施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配套中。

畲乡文化广场是一个纯文化的民生工程,广场内不允许任何经济盈利成份的设置,只有畲族历史图文碑廊、排舞操场、树荫休闲、小桥流水,一应俱为村民早晚散步练舞、休闲歇坐。在强工兴业的集镇发展大道上,十分明确地留有这6000多平方的文化净地,应该说有文化站自身努力的一份“功劳”。乡政府文化综合大楼和全民健身休闲广场建成后,水亭畲族乡综合文化站的省级“东海文化明珠”金字招牌,亦会更有含金量、更为锃亮。

为此,我们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首先要练好内功,在继续挖掘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同时,认真整合畲汉和睦相处的百年人文历史,做强做大当地文化品牌,不断彰显畲族特色文化、既做推进文化站建设的好抓手,又做发展当地经济招商安商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由农事专论到周代社会”

2.蒋炳钊:《畲族史稿》

3.《浙江省少数民族志》

4.丽水市民族科:《畲族史源》

5.吴晗:《朱元璋传》

6.《水氏宗谱》、《诸葛氏宗谱》等。

推荐访问: 文化站 彰显 基层 民族特色 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