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南平市建阳区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时间:2022-05-13 15:15:04  浏览次数:

摘要:指出了南平市建阳区是我国毛竹生长最适宜区之一,竹类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产业发展仍存在竹林经营粗放,竹产品档次低、品牌少、科技含量小等一系列问题。主要分析了建阳区竹产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竹产业;科技;现状;建阳区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4-0207-02

1 引言

建阳区为全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素有“林海竹乡”之美称。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水肥条件好。林农经营竹林经验丰富,竹加工业起步较早,但存在着竹林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竹加工技术落后,未能充分发挥竹资源的潜力。通过对竹产业发展优势进行的分析,为建阳区竹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

2竹业基本现状

2.1 自然条件

建陽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区,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吕,西连邵武、光泽,北倚武夷山、浦城,属武夷山南麓,系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日照充足,雨季集中。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8.7℃。无霜期280 d。年平均日照1766 h,年降雨量1697 mm,相对湿度81%。海拔130~1800 m,土壤有红壤、黄红壤等,土层深厚,厚度为70~120 cm,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植物生长。

2.2 竹资源概况

建阳区于2012年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和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授予“中国特色竹乡”。竹类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有11属43种,其常见的有7属21种,主要有毛竹、苦竹、黄甜竹、四方竹、茶杆竹(篱竹)、刚竹、雷竹、绿竹、台湾桂竹、水竹等。全区现有竹林面积3. 997万hm2,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 5%,其中毛竹林面积3. 963万hm2,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 4%;以苦竹、雷竹、绿竹、黄甜竹、四方竹等品种为主的中小径竹面积达0. 033万hm2。按区域分布,西北部以黄坑镇为主,包括麻沙镇的溪头、杜潭、墩头和交溪村等,总面积1. 536万hm2,立竹密度2175~2700株/hm2,平均胸径10 cm,生长级Ⅰ一Ⅱ级,少数Ⅲ级。西南部以莒口镇的华家山、金山村为主,包括书坊乡的花园岭、贵溪村、徐市镇的南槎、五峰村等,总面积1. 203万hm2,立竹密度2250~3000株/hm2,平均胸径10cm,生长级Ⅰ一Ⅱ级,少Ⅲ级。东部以小湖镇、漳墩镇、水吉镇为主,包括回龙乡的白洋村等,总面积0. 949万hm2,立竹密度1800~2250株/hm2,平均胸径8~9 cm,生长级为Ⅲ级,少数为Ⅱ级。中部以童游街道为主包括将口镇的山尾村、崇雒乡的上畲村等,总面积0. 309万hm2,立竹密度18 75~2475株/hm2,平均胸径9 cm以下,生长级为Ⅲ级,少数为Ⅱ级。竹林蓄积量为1 0701万根,鲜笋年产总量2.4万t,竹材年产2377万根,其中:商品竹2292万根,中小径竹材年产0. 29万t。已建立竹林丰产基地0.886万hm2,占竹林面积的22. 4%,2015~2017年全区建设有竹山引水灌溉蓄水池246个,可灌溉竹林面积0. 049万hm2。新开竹山便道696. 23 km,约辐射受益0.623hm2竹林。

2.3 笋竹加工情况

全区竹加工业起步较早,从作坊式家庭手工业和民间匠人生产的小型竹家具、农具、生产生活用品、竹工艺品等做起到工业化生产的竹筷、竹串、竹胶合板、竹地板、竹餐具、清水笋等5大系列1200多个笋竹产品,发展到2013年有笋竹加工企业为最多有164家。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小企业经不起考验而关闭。现有笋竹加工企业121家,其中笋加工企业1家,竹材加工企业120家,年销售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2017年被列入省龙头企业3家.竹业产值达31. 63亿元,其中:笋竹材加工产值19.1亿元。全区农民人均从竹山上收入2017年为2616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1.5%。

3 竹业存在问题

3.1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竹林经营管理多为粗放型,培育科技含量低。以劈草抚育的方式经营竹林居多,以采用施肥等集约经营的竹林面积占比小,以自然生长的竹林大有存在。在毛竹经营管理过程中,竹农以追求纯林,将毛竹林中伴生的阔叶树砍掉,增大毛竹纯林比重,加上不合理的经营措施,导致地力衰退,毛竹纯林林分结构稳定性及抗逆性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引起病虫害猖獗时有发生。据调查,全区现有毛竹林按照经营水平高低进行分类:经营水平高的占18%,一般的占60%,差的占22%;竹林结构不合理,丰产竹林占比小,且发展不平衡,难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竹加工技术落后

竹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落后,重复建设,争抢原料,造成企业间无序竞争,资源浪费。同时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初加工多、深加工少,资源利用率低。高档次与终端产品少,产品更新换代迟缓、营销薄弱,市场竞争力弱、开拓不足,未形成市场流通主渠道,难以组织化整体流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竹产业结构比例失调,表现为第一产业占37. 0%,第二产业占60.3%,第三产业刚起步,未发挥丰富资源的能力,与国内先进发达地区发展水平相比差之较大。

4竹产业发展的优势

4.1政府重视

竹业经济是闽北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阳地方政府把发展竹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把竹业开发作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增强林业活力的有效措施,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改革产权,落实主体。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确保竹农人人享有长期稳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2002~2006年组织开展了竹业开发擂台赛,采取有力措施,全区竹产业取得较快发展。2015~2017年区政府以福建省第三批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项目为契机,出台了《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竹产业发展工作有关扶持政策的通知》(潭政综【2015】395号),加大竹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规划建设了位于徐市镇,面积1400hm2的“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上规模的竹木加工企业,如引进了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福建龙泰竹制品有限公司等。

4.2 基础扎实

建阳区水肥条件优越,自然灾害发生少,适宜竹子生长。竹农勤劳憨实,有丰富的竹林经营经验和较高的培育竹林积极性。通过2002~2006年竹业开发擂台赛和2015~2017年实施福建省第三批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项目.竹林面积由2002年的2. 98万hm2发展到现在的3. 997万hm2;全区竹业行业有省级著名商标3个,有3家笋竹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0. 27万hm2竹林FSC森林认证,有两家竹制品企业取得专利86项。此外,有十分发达的高铁、高速交通网,便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笋竹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3服务队伍

全区具有高级职称的竹业专家19位,具有中级职称的竹业技术人员31位,共拥有竹产业专(兼)职技术人员260人,竹业科研人员占竹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51人/万人。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指导、科技咨询、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活动,组织林业科技人员进驻到竹林面积千亩以上的村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和实地传授育竹技术,把竹类科普资料发送到竹农手中,成为竹农长期用科学方法培育丰产优质高效竹林的教科书。经常聘请省农林大教授和专家到产竹重点乡镇、村、场,给乡镇政府干部、林业职工及广大竹农进行科学育竹技术讲座及现场技术指导。同时,建立竹林示范基地3个,供竹农可看可学。

5 竹产业发展建议

5.1 以科技兴竹,加强竹资源培育

根据竹林区域分布情况,尊重竹农经营习惯,按照经营目的,实施分类经营。即材用林应选择交通较好、海拔较高、坡度较大、区域积温低、加工业发达的区域,如西北部的黄坑镇和麻沙镇及西南部的书坊乡、莒口镇华家山等竹林。笋用林应选择交通好、海拔400 m以下、离居民点近、坡度小、区域积温高、土壤深厚的区域,如中部的童游街道、将口镇、崇雒乡及东部的小湖镇等竹林。笋竹两用林应选择交通好、海拔处于400~600m、坡度较大、区域积温较高的区域,如西南部的徐市镇、东部的水吉镇、漳墩镇等竹林。以分类制定科学经营的措施,提高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一是采取有效的护笋养竹措施,遵照留疏砍密,留大砍小,留壮砍老的原则合理采伐,调整经营密度和年龄结构。

二是降低毛竹纯林占比,培育竹木混交林。选择与毛竹生长相适应的伴生树种及合理混交比例,据有关研究确认,伴生树种以楠木、枫香、无患子等,竹木混交比例7:3或8:2为宜。混交林具有毛竹生长适宜的温湿度,林内凋落物的增加,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防止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既利于保护天敌;又利于抑制杂草。促使竹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逆性的增强,利于毛竹生长,使之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效益。

三是根据竹子养分需求特性,测定竹林土壤养分含量,以肥力足、肥效长、轻便为原则,确定所需肥料的配方,研制专用肥,达到竹林的轻便、精确施肥要求,提高土壤肥力。

四是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利用天然水源建设竹山蓄水池,采用喷灌设备,改善土壤水份条件,提高竹林的竹笋发芽率和孕笋率,增加冬笋产量。

五是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冬季,对交通便利、坡度小的竹山可采用稻草、谷糠等覆盖,以提高土壤的温湿度,促进竹笋正常生长。

六是采取适时合理锄草松土消灭虫源,冬季深翻松土破坏越冬环境,施用生物农药,糖醋诱杀,人工捕杀等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降低竹林病虫害风险。

七是完善竹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设竹林便道,使不可及的竹山为即可及,有利于竹林集约经营。

5.2 以高新技术,发展笋竹加工业

以竹代木是资源利用的趋势,应用高新技术开发竹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以推广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效益高的工艺技术,促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再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带动效应。重点扶持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的笋竹加工企业。探索和创新多种经营机制如“企业十专业合作社十农户”型,“企业十农户”型等经营形式,使之形成可循环发展的产业链,以加工带动资源培育,从而提高竹农对竹资源的培育积极性,增加竹农的收入。

突出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研发与设计天然环保型竹原纤维产品,以纤维和新型纺织面料工艺技术,进行竹原纤维纺织品加工创新,开发有特点的纺织品种,并确保产品制成率和利用率。同时,利用竹子的韧性与刚性研发与设计新型建筑建材产品,拓展建筑市场。

利用笋竹加工剩余物,创造高附加值。一是以笋加工剩余物的笋头、笋壳及煮笋液为原料,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开发植物甾醇、膳食纤维粉、氨基酸肽粉等产品。二是以竹炭加工副产物竹焦油、竹醋为原料,通过提取、分离、精制等工艺,从中开发新型天然消毒、保鲜剂。三是以竹原纤维加工废弃物为对象,开发安全高效的饲料抗生素添加剂替代品、天然饲料添加剂。

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目的,研制低成本、环保型适用于竹材及其制品的天然防护剂。使之普及利用,促使竹材及其制品防护行业的健康发展阳。

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笋竹产品要人驻国际市场,必须按国际技术标准建设。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要严格把关,以国际技术标准,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标志,抓好竹林的FSC森林认证工作。对品牌和名牌产品要加大宣傳力度,使之抢占市场,扩大销路。提升特色的名牌产品建设,如龙泰“Qbabo”牌要在保质保量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制造优势产品,促使建阳笋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建立营销体系:以市场联合营销,联动经营,创建共同的营销队伍,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建阳笋竹产品经销窗口,形成营销体系。利用电商、物流平台,建立网络营销系统,拓展营销市场。

5.3 以技术交流,加大科技合作

人才是竹业行业竞争潜力重要因素之一,引进、培养、稳定人才,是解决竹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技术人员奇缺、创新开发实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关键。企业拥有人才就有蓄力,才能做大做强。建阳竹业今后发展与科技人才参与密不可分,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竹业科技队伍十分必要。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部门的联系,拓展交流渠道,在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科技成果、竹林培育、产品加工、设备研制、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并有针对性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使建阳竹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竹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科技下乡,惠及三农。科技人员要入村蹲点,开展科普咨询服务。经常性举办多形式的技术培训班、科技讲座,及时传授竹农科学育竹新知识、新技术,普及和推广科学施肥、生态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竹农科学育竹水平。

5.4 以区位优势,开发竹文化旅游

开发竹资源,把握都市生活人们回归大自然心理,发展竹林旅游,既保护生态,又增加效益。以发达的高铁、高速交通网及武夷山干线枢纽机场建设为依托,凭借建阳地处“武夷后花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全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竹资源优势,把竹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产品。根据全区竹资源分布和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分别在莒口镇华家山毛竹场和黄坑镇坳头村不同的竹林自然景观中,策划一批森林人家、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引导群众制作经营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绿色餐饮、卖绿色食品,大力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和文化商贸为主的竹林生态疗养产业。

推荐访问: 建阳 南平市 现状 建议 产业
[南平市建阳区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