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在文化视角下浅析哈萨克族色彩观形成原因

时间:2022-05-12 13:55:05  浏览次数: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影响哈萨克族色彩观的原因之一,有些神话传说在民族之间广为流传,由于地域差异,有些神话传说只存在于个别部落之间,例如,关于一对勤劳朴实的夫妇,膝下无子嗣,他们为此很苦恼,有一天女人在做奶疙瘩,男人在劈柴,突然间一只白天鹅从女人的胯下飞过,第二天女人就怀孕了,虽然这个神话故事只存在于哈萨克族的个别部落,没有像卡勒恰哈德尔与白天鹅少女结合的故事那样广为流传,我们在故事所设的背景里可以看出,一位妇女在做酸奶疙瘩,酸奶疙瘩为白色,是哈萨克族招待贵客的上品,故事中的白天鹅也是哈萨克族崇尚的动物,这些美好的白色事物构成了故事的主线。其二,这对勤劳朴实的哈萨克族夫妇,多年膝下无子,但是白天鹅从妇女的胯下飞便有了身孕,白天鹅成了神物。

现在在有些哈萨克族地区,仍然保留着不孕女子到泉边求子的习俗,在哈萨克族民间叙事作品里,无儿无女的老夫妻为求子,一定会到泉水边过夜。这种在泉水边求子的习俗流传既广且久。在这个传说中,水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角,哈萨克族认为水是圣灵居住的地方,是生命的开始,在创世神话中,认为天地原来是被水包围的,后来天被分成三层的,上层是水的源头,下层是水的结束,我们居住的陆地实际上是被一只牛角托着的一块陆地,无独有偶,在塔塔尔人中间也流传着类似的故事,把世界分成三成,唯一不同的就是,把哈萨克族的创世故事中的牛换成了一只巨大无比的乌龟,哈萨克族认为水是来自天界的有灵性的事物,有人甚至认为居于水中的白天鹅,就是通往天界的神物,哈萨克族认为水是蓝色的色,哈萨克语中形容水的色彩是用来形容的,翻译成汉语就是有蓝色之意,水又是哈萨克族自然崇拜的一部分,蓝色变成了哈萨克族喜爱的颜色之一。

哈萨克族对于红色的喜爱有一部分原因业也是来自于神话传说,哈萨克族流传着关于火娘娘的故事,在新娘向公婆及长辈行屈膝礼后,人们递给她一碗油。新娘将油倒在预先备好的一盆火上,宾客们念道:“火娘娘,油娘娘,请给我们把福降。”火焰烧得越高越旺,预示着这对新人的生活越是美满幸福。

可见哈萨克族对于白色、蓝色、红色的喜欢,是哈萨克族神话故事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哈萨克族已经在心底里不自觉的把神话中的色彩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了哈萨克人日常生活。

伊斯兰教的影响

哈萨克族禁忌黄色,不喜欢黄色的事物,从来不会穿黄色的衣物,甚至在家人远行的时候,不能让出门的人带黄油。哈萨克族有句谚语,翻译成汉语说道:“如果带黄色出门,事情一定办不成。”为什么被汉族认为是尊贵的皇家色彩的黄色,却在哈萨克人心里,却成了禁忌的色彩,笔者认为其和宗教影响密不可分。

孜娜提古丽的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出,作为游牧经济的主体,牲畜成了哈萨克人的全部财产,到了一年的秋冬两季,万物枯槁,满眼都是枯黄的草木,也是哈萨克人生活最艰难的时刻,忍饥挨饿,人民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这种对于草木枯黄的忌讳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对黄色的禁忌,对于孜娜提古丽提出的观点,笔者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也有商榷之处,笔者认为对于草木枯黄的心理过程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致使哈萨克族对于黄色的禁忌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宗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对于哈萨克族色彩观的影响是深远的重大的,黄色成为哈萨克民族的禁忌色,就是伊斯兰教长期作用的结果。

纵观哈萨克族的宗教历史,在伊斯兰教没有进入哈萨克草原之前,哈萨克先民信仰过众多宗教,曾经在中亚广泛传播的宗教,哈萨克先民都有信仰,各个时期的宗教又有不同的变化,哈萨克先民最早信仰萨满教,后来有信仰过景教、摩尼教、佛教等,在宗教信仰的过程中,一直存在这几种宗教并存的现象,这些宗教在哈萨克先民之间得到广泛传播,宗教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存在。哈萨克族的康居部落从汉代起就信仰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突厥民族原先为信仰佛教,唯到隋末唐初,东突厥地区也信仰佛教之后,在西突厥统治下的哈萨克先民也被迫接受佛教,佛教作由上层的统治者渐渐开始向下层的广大的穷苦百姓之间传播,佛教开始渐渐融入哈萨克先民的生活当中,在唐朝平定西突厥之后,唐朝在原来西突厥统治的地方,也推行佛教,这一举动致使更多的哈萨克先民开始信仰佛教,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佛教的宗教文化对原来哈萨克族早已形成的固有文化的蚕食,随着唐朝平定西突厥,带来了佛教在天山南北的空前发展,可见佛教在西域乃至整个中亚草原广大地方得到长足发展,据史料记载,佛教的广泛传播,使得天山南北佛寺林立、信徒众多,在佛教中,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与佛教有关的事物上,一直到公元8世纪,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变,改变的原因是另一支重要的宗教登上历史舞台,从公元8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开始向哈萨克草原推进,当时在中亚建立的萨曼尼王朝就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到公元10世纪,吐鲁黑帖木儿建立的喀拉汗王朝甚至不惜武力促使哈萨克先民改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哈萨克先民的影响也渐渐由边缘向中心过渡,再加之统治者强行推行伊斯兰教,使得原先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改变,由于伊斯兰教是禁忌黄色的,在色彩上最典型的就是由原来佛教崇尚的黄色渐渐被禁止,同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以同样认为黄色不吉利,相反的能佐证之—情况的是蒙古族,同样是草原民族的蒙古族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上,相互借鉴吸收,相互融合,这也是草原民族文化的主要特点主基调,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在宗教信仰上在古代有共同之处,或这个确切的说,是在某个角度下他们民族信仰同属一宗,后来由于伊斯兰教的侵入,哈萨克族才形成和蒙古族不同的信仰和习惯,例如,哈达是蒙古族送给尊贵客人的,而在蒙古族的哈达里,也有黄色的哈达,这说明蒙古族并不是禁忌黄色的民族,笔者到伊犁地区伊宁县走访时,当地的学校的维吾尔族老师就明确地告诉笔者,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喜欢黄色,认为它不吉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哈萨克族对于黄色的禁忌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宗教的原因,而作为游牧民族的哈萨克人,伊斯兰教的影响,再加之自身对于草木枯黄的不认同,这种禁忌的效果远远大于一家一等于二的效果,所以哈萨克族对于黄色格外禁忌。

游牧经济的影响

图腾崇拜源自内心的恐惧,是将不解的自然力量和另一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加以结合,这种事物表现出的某种特定的性质与人们期待看见的气质相吻合时,人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气质赋予这个事物,让它成为这种美好气质的代表,给予它常态性格,使其成为保护自己带有人格的神化物,它们会成为一种超乎于外物的精神存在,这种精神在物化上的表现就是,人们把美好的感情寄托于他物,哈萨克族对于一切白色事物的崇拜,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哈萨克族作为游牧民族,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一年两季的转场堪称一部民族史诗的鸿篇巨制,其生活保障主要是源自他们的所有财产——牲畜,由于游牧经济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十分的低下,于是大自然成为草原的主宰,忍饥挨饿的牧民,对于食物十分珍惜,而他们日常的食物主要以白色为主,平日里日常三餐不可或缺的奶茶,款待贵客的奶疙瘩,成群的绵羊,都为白色,甚至是适应民族游牧经济的毡房也是白色,有了白色,使人们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给人带来的艰难和痛苦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白色的食物,是整个民族的生活的保障,哈萨克人祈祷能天天有甘怡的奶茶,酸香的奶疙瘩,白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色彩,人们祈祷得到上天的眷顾。不仅在生活中,在语言中,也都是用白色来祈祷,如:人们在离开家之时,家人都会用()其意义为一路平安。

图腾崇拜和萨满教的影响

哈萨克族先前信仰过萨满教是无可厚非的,已故的哈萨克文化研究的泰斗苏北海就在其著作《哈萨克族文化研究》中明确提出这一点,并举大量翔实的考据加以佐证,在萨满教的崇拜观念里,主要是自然崇拜,他们曾经崇拜过,日月星辰,风雨水火等。当下中国的萨满教研究主要是狭义萨满教研究,萨满教的学术定位是萨满研究的基础问题,黄强、色音在《萨满教图说》中详细的阐述了狭义萨满教和广义萨满教的区别,狭义萨满教主要是:指西伯利亚为中心的东北亚,包括中亚、北极圈等范围内;广义萨满教是指:东起西白令海峡,西至斯堪的亚维纳半岛,以及北美、澳大利亚、北极爱斯基摩人之内的所有原始巫术,在搞清楚广义和狭义萨满教之后,笔者把本次的研究放在广义的萨满教研究之下,广义的萨满研究主要是指各类圣灵附体的特征的民俗研究,其包含了天神地祗,风雨水火,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祖先亡灵等很多方面的崇拜,如果把哈萨克族对于颜色的偏好放在广义的萨满教背景之下,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哈萨克族游牧的生活造就了天神地祗,风雨水火等的崇拜,借此表达民族对美好愿望的诉求,想得到神明的庇护,在哈萨克族萨满巫师(哈萨克语巴克瑟的萨仁)的歌中唱到:

我的披白挂蓝的女神灵……

为求善事宰杀的白头羊,

为跪拜铺展开的白垫子……

身着白色的,身着蓝色的……

那个个子高的,身穿蓝的。

在那匹灰白色马的下边……

角如弯月的蓝色种公羊……

我的乖乖蓝色的种公马……

你这熊的头发透着红色……

我的乖乖的白色的种骆驼……

这首巴克瑟的歌主要表达的是呼唤自己的萨满教巫师的灵魂,并呼唤萨满巫师回来治病消灾,驱除邪惑,文中大量提及蓝色,白色和红色,这三种颜色也是哈萨克族喜爱的颜色,我们在这首歌中会发现,巴克瑟大量由色彩来形容哈萨克族喜爱的牲畜,现实的生活中没有蓝色的羊、马等牲畜,这些牲畜也有是哈萨克族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哈萨克人依靠牲畜来生活,把美好的色彩赋予牲畜,希望牲畜能够保护,牲畜满圈,生活能够长久幸福。在人、牲畜、色彩在哈萨克人心里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联接这些关系的重要线索就是萨满教对于哈萨克族的影响。

哈萨克族的自然崇拜里,对于天的崇拜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哈萨克族把天称为腾格里(蒙古族也把天称为腾格里)在哈萨克语中()表示天的意思,由有蓝色的含义,哈萨克族先民对于天的崇拜,自然而然得就转加到对于蓝色事物的喜爱,蓝色成了神明的代表,是天的象征。出土的鄂尔浑—叶尼塞碑铭上说:“上面是蔚蓝的天,下面是漆黑的地,在两者之间创造了人类。”换句话说,在黑暗中蜗行的人们,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在美好愿望的驱使之下,选择了光明,也就是选择了蓝天,选择了腾格里。

在哈萨克族的传统图腾崇拜文化里,撒萨满教对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对于哈萨克族的色彩观形成也是不可小觑的。

色彩与民族审美观念

崇尚力量的审美观念

笔者认为哈萨克民族有崇尚力量的传统,在色彩观念上的表现就是对于红色的偏爱。

相较于农业民族,游牧民族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更加艰苦,更加动荡,也更加渴望力量与强大。高山雪地,酷暑严冬,天灾战乱,转场迁移,相互攻伐,不断的战争,都使哈萨克先民对于力量的渴求更加迫切。在哈萨克先民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需要力量,这种种因素造就了哈萨克族对于色彩的强烈对比的要求,在众多色彩里,红色首当其冲。在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一些突厥民族共同的古代文化珍宝《乌古斯传》中,是这样描述乌古斯的,他写道:主人公乌古斯是一个面青、嘴红,眼红、发黑的类似于狼人的形象,而哈萨克人对于狼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其力量和速度,恨的是它是牲畜的天敌,对于狼的崇拜是完全意义上对于力量的崇拜,狼作为草原上大型的猛兽,有着惊人的速度和凶猛的攻击性,经常袭击哈萨克人的牲畜,但是狼的力量与速度,也正是哈萨克人急切追求的,在这个层面上讲,正是在饱受苦难之后的哈萨克人民需求的精神力量。至今,在哈萨克族里,还能找到对于狼崇拜的现象,例如,父母给孩子带上狼髀石,也就是,狼的蹄腕骨,据说是可以驱邪除灾,希望孩子长大有速度,有力量。或者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狼,哈萨克语中叫()。哈萨克族对于红色的崇拜也上源于力量。

和谐的统一的审美观念

民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根本上制约着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演化与历史发展趋。势作为全国第二大牧场,新疆有着极其丰富的草场资源,以天为伴,以草为友的草原民族最常见的就是满眼的绿意了,作为生命的色彩,也是哈萨克人生活的希望,一个生于草原,长于草原的民族,对于绿色的喜爱绝不是偶然的,整个哈萨克民族的感知和想象力会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与生存环境存在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哈萨克人常年受到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包围、熏陶,绿色便会不自觉的沉淀于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当中,一切与绿色有关的事物都会激起他们对于美好草原的向往,那种审美与快感便会油然而生,或许,在经历转场辛劳,斗争洗礼之后,绿色就上一股清风,把和平安详的气氛吹进哈萨克人的心里。

结语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重要的跨国民族,她所创造的灿烂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支奇葩,而在草原文化中用色的大胆明亮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光芒四射,令人叹为观止,随着社会的发展,渊源于动物本能的社会成员的审美需要被召唤而凸现出来,色彩审美规律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了解和明白哈萨克服饰色彩形成的原因,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哈萨克传统的民俗文化,对于丰富兄弟民族的的文化有相当的意义。

总之,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光彩夺目的历史民俗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尽宝藏,作为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理解和明白哈萨克文化,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把敏族色彩观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现象,是我们研究的更本出发点,一是我们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丰富中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宝库,添砖加瓦,做出贡献!

推荐访问: 哈萨克族 浅析 视角 色彩 原因
[在文化视角下浅析哈萨克族色彩观形成原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