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代国内旅游市场供需不平衡分析

时间:2022-05-12 12:50:05  浏览次数: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旅游事业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多关于旅游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这些负面报道很大一部分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从最基本的旅游需求和供给方两个角度,分析旅游市场供需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

关键词:旅游;供给;需求;游客;期望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180-02

一、旅游供需矛盾的基本内容

旅游供需矛盾是指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既相互适应,又必然相互矛盾,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而旅游业就是在维持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发展的。与其他商品的供需关系截然不同,旅游供给是固定不动的,它是存在于某个固定的旅游环境中,而旅游需求必须是到达旅游地才发生的,是时刻在移动的。

二、目前国内旅游供需矛盾的表现

学术上就会将旅游的整个过程分为六大类:食、住、行、游、购、娱。旅游的供需矛盾也是体现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下面就通过这六个方面具体叙述国内目前旅游供需矛盾的体现:

(一)食

旅游供应商主要是酒店、餐馆等为游客提供食物、饮料的旅游企业。在饮食方面所体现的供需不平衡主要的人群就是团队游客们,选择参加旅行社方式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三餐是包含在之前所交的团费中的,因此游客们不能对“食”选择。大部分旅行社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只为游客提供简单的一日三餐,或者提供的正餐餐标与旅行前旅行社提供的菜单完全不相符。

(二)住

在住宿方面,服务的提供商主要是各种酒店、客栈等。部分的热门景区景点不能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比如每年去青岛旅游的游客中,工薪阶层占很大比例,这部分游客迫切需要清洁、廉价并能提供基本服务的酒店,而对配备康乐中心等大型辅助中心的昂贵酒店等需求量并不高,他们对酒店的需求与当地供给的这种不平衡现象给普通商旅客人和工薪阶层市民的出行和住宿带来了不便。

(三)行

“行”的提供商主要是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与旅游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往往成为当地旅游业是否具有竞争性和可进入性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去年四川九寨沟的“游客滞留事件”为例,2013年10月2日,九寨沟景区由于人太多,发生滞留事件。有些游客在候车点排队等候时间长了,没有坐上景区公交车导致情绪激动,跑出候车点,拥上公路,导致景区交通的运行瘫痪,造成拥堵现象。

(四)游

“假日旅游经济”是以节假日为契机,实现旅游需求与供给的互动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假日经济形式。在这段特殊时期,国内旅游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供给量。总体表现为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小,存在供给“瓶颈”。以三亚旅游市场为例,由于气候和区域位置等的原因,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份是旺季,旅游需求量的迅猛增加,在热门景区游客不得不排队等候一两个小时,极大地破坏了游客的游览兴致与审美体验。

(五)购

“购”服务提供者有旅游目的地旅游纪念品销售店铺、电子商务形式提供的网络购物服务等。现在一般的正规旅行社,游客在报名的时候,行程就已经标明了购物点多少个、购物时间有多长。而有的旅行社为了抢生意推出低价团,游客也冲着低价团报名,因为旅游和其他商品一样,一分价钱一分货,以较低价格推出活动的旅行社肯定会安排相应的“进店购物”,这是必不可免的事情。如果导游或旅行社没有事先跟游客协调、商量好的话,这时候就会产生矛盾。

(六)娱

“娱乐”服务的提供商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供消费者自娱自乐的运动和运动、健身场所。在一些具有很强的旅游地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如滨海旅游目的地青岛、三亚。部分游客对各种海上和水上项目的需求较大,而当地却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和各种辅助设施来满足游客对海上娱乐项目的需求,而一味地建设一些高档的星级酒店、娱乐场所等。

三、旅游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从供给角度考虑

1.供给方没有针对性。由于旅游市场上游客层次和种类的不同,面对着旅游产品的盲目雷同和恶性竞争,旅游企业作为旅游的供给方通常采取的是“一锅煮”的形式,并没有针对游客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供给方式,即没有针对性.

2.供给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旅游业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实践证明了政府在现代旅游业的主导型地位使得我国旅游业能够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这又会造成旅游政策落地的时间滞后性。当一个地方的旅游企业发现游客对本地的酒店有很大的需求量,企业向政府申请建造酒店的公文时,必须经过很多政府部门的协商和批准,这其中耽误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造成建造酒店成本的提高和时间上的滞后性。也许在酒店建好之后,游客又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旅游需求,这样长期以往的滞后性,就会造成旅游供需的矛盾。

3.旅游供给的间接性。“食”是开展旅游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也是旅游者评价旅游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2012 年《中国旅游报》联合搜狐社区开展的“旅游团餐”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对旅游团餐质量不满意,同时近七成的受访者对“为提高团餐质量而支付更多费用”表示不介意。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了目前游客对我国旅游团餐质量的基本态度,一是不满意当前旅游团餐的质量,二是愿意为高品质旅游团餐支付更多的费用。往深层来说,就是旅游过程的中间商太多,如一个小型的旅行社在接到游客订单后,由于成本和人数达不到出团标准,会将游客转手“卖”给另一个旅行社,这中间两个旅行社都要对游客交的钱分成,这样循环下去,最终真正提供服务的酒店和就餐点拿到的提成少,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旅游服务质量的下降。这种旅游“中间成本”就会造成最终游客高昂的旅游费用,经过各种“中间商”后,游客真正享受到的旅游接待服务和供给质量将大大降低。

4.市场信息不对称。这里指由旅游企业行为产生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拥有信息的优势,有专门为其收集和推广信息的机构或组织;二是旅游企业向旅游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旅游信息。旅游业还通过劝诱、虚假宣传等行为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对旅游产品或者服务作语意含糊、令人误解的宣传,这种虚假宣传刻意夸大了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供给能力和接待水平,而游客的旅游需求也会随着虚假宣传而增加,旅游供需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增加。

(二)从需求角度考虑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的话,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需求,表现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是在人们较低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和实现的需求。为了满足高层次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例如探亲访友、考察学习、疗养度假、旅行观光、揽胜探奇等。而旅游供给往往变化较慢,旅游需求受到外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对这些外界因素反应较敏感,造成了供给跟不上旅游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在面对下面的旅游需求特征时:

1.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相互依存关系看,一方面旅游供给虽然收到许许多多的影响因素制约,但归根结底最基本的影响是来自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规划和发展都要以旅游需求为前提,离开旅游需求所制定的供给发展必然是盲目的。因此在这里,首先对于供需矛盾的主要来源——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对于旅游供给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和固定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旅游供给方很难准确地把握住游客的多样化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做出精确的供给。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又决定了游客对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种不易控制的旅游需求会随着各种突发性事件对当地旅游业产生影响,比如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就会导致一个地区旅游业的萎缩,而一档热门的旅游节目又会拉动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2.需求的非理性和集中性。需求的非理性是指在中国浮躁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之下,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有“跟风”的趋势,一味地选择一些热门的旅游景区,追赶所谓的“风潮”,这就造成了热门旅游景区的人满为患。旅游的集中性多是在中国现有的休假制度下,每逢“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等旅游热潮时期旅游人数急剧增加,而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旅游供给是相对稳定的,即旅游市场的供给是有限的,这样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景区景点的“人满为患”、部分热门的景区景点不能满足游客的住宿,餐饮的要求、旅游交通中买票难,乘车难。再加上中国人旅游的“非理性”特征,更是加剧了旅游的“供需矛盾”。

3.游客的期望。为了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生活节奏,人们会通过定期的旅游形式消除紧张和摆脱厌倦,随着环境的改变,人们不再受到在家时的各种角色和行为束缚,加之新异事物给人带来新的刺激,从而消除或减轻原有的紧张。但是,由于每个人在旅游开始之前都会对自己的旅行有一个期望,而旅游供给和旅游地的接待又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完全满足每个游客对旅游的心理预期。这就是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旅游供给之间的差距。旅游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形的,主要是以旅游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旅游者对产品质量的判定不能像一般商品那样,可以用具体的尺度和指标去求证。因此,旅游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旅游者自身的感受和期望。由于这种感受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会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心理预期与实际的旅游供给产生一定的差距。

推荐访问: 供需 不平衡 旅游市场 当代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