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研究

时间:2022-05-11 08:45:03  浏览次数:

摘要:体验经济时代,所有产业活动的开展乃至于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观感印象在物理层面来说必然要落实到城市的微观形态上。通过对城市微观形态内涵的界定,在对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依存性进行细化的基础上,提出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概念。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分析总结该区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主要集中在环境观感印象优良、能有效引聚创意人才、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等3个向度。这3个向度从城市环境设计的视阈,为当地发展创意经济和构建创意城市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厦门;微观城市形态;创意产业承载力;共生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3.005

创意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范式,是创意经济、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的区域性空间载体,是解决传统工业城市和传统经济遗留问题的创意平台,也是实现传统城市空间再造与管理机制优化、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创意指数(creativity index) 概念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专家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2002年在其著作《创意阶层之兴起》中首次提出,旨在以简化的形式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并为决策者的行为、评估、测量以及影响力的监测等提供一个指导。[1]

创意指数指标体系中,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指标、生活环境指标这两个一级指标权重为22.8%,其中,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指标权重为11.9%,生活环境指标权重为10.9%,城市空间环境(氛围)同时从属于这两个指标的内容,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环境在创意指标体系中占据了1/5的权重。此外,文化產业规模指标一项就达到了12.2%的权重,可见城市创意指数中,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环境空间一共占据了近1/3的比重,对于创意城市的营造影响巨大。[2]

来自城市规划、创新经济、区域经济、经济地理、技术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学者通过多维指标体系,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多元评价体系,虽然角度各有不同,但是都强调创新环境这一重要考量内容,[3]其中,杨冬梅、[4]李琳、[5]邹燕[6]等学者都明确归纳了“创新环境支撑力”这一评价指标,可见城市环境的支持对于创新城市和创意经济繁荣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学界对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研究突飞猛进,在现代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和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有较多研究成果出现。例如: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城市作为创意产业群集之地,存在发达的网络,是商业竞争包括产业竞争成功的良好处所;[7]查尔斯·兰德里(Charles Landry)认为城市是消费场所,反映和影响文化与经济发展(含创意经济)的过程。[8]

20世纪70年代由Bill Hillier教授创立的空间句法(Space Syntax)从数理角度微观的层面研究了城市形态要素和人的社会环境行为之间的关联。[9]英国学者弗罗里达(Florida)将城市形态与创意产业兴起的关系更拉近了一步,指出城市要促进创意产业,必须依托一个“创意性社会结构(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reativity)”建立城市创意的生态系统,由此提出了城市氛围的说法。[8]我国学者尹宏研究指出:创意经济发端并存在于现代城市,创意产业必然具有城市选择性。[10]这里面就包含了城市环境形态与创意经济之间的特定共生关系,也隐含了微观的、可感知的城市环境形态对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承载作用这个研究视阈,还衍生出一个适用于不同城市发展的、可参照的研究思路——微观城市形态、创意产业共生对于创意城市规划和空间设计的影响。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微观城市形态

创意的概念广泛而开放,这个概念促进了新的城市发展范式的快速传播,促进了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新的物流业发展,催生了新的生产系统和构架上的变革,然而这些新的系统和变革都必须由可感知的具体的城市形态作为物质载体。城市形态的三种基本物质元素确定为建筑物、开放空间、街道,[11]这些基本元素构成了微观城市形态的界定基础①。这三种基本元素以其整体的造型力量代表了城市空间的内涵,也以其自身的符号语言对城市形态在时空发展中的整体性与复杂性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因为它们的特性,客观上决定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形状、密度以及这些空间的潜在用途和发展可能性。《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城市的个性和特点取决于城市形体结构和社会特征”。[12]也就是说,能被人感知、理解乃至认同的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城市物质环境的外显特征——城市风貌上,而城市风貌在形态上要通过特定的造型空间和综合的感受氛围来表达。

因此微观城市形态可以界定为:一个城市必然具备的能让绝大部分城市体验者(含居民和游客)感知、理解、认同的包括城市街道、建筑、设施、公共空间、文化景观等综合构成的城市风貌和形态氛围。微观城市形态虽然区别于城市区域规划中的宏观城市形态,但同样具备历史连续性。

(二)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创意经济城市空间依存性的具象与拓展

创意经济的城市耦合性和选择性具体表现为:创意产业发展取决于城市的工业经济发达程度、区位条件、创意要素配置能力、创意产品(服务)市场需求以及人文创新环境。通过对国际经验的研究,创意经济以及产业的发展趋从于五种指向,分别为区位指向、要素指向、市场指向、创新指向、环境指向。[13]这五个指向其实是城市对于创意经济发展所必须提供的支持,也是创意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以需求压力和承载满足的角度来对城市与创意经济的关系进行,可以表达为如下公式:

其中F为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压力,f为城市对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的综合承载力,包含了如政策支持、工业发达程度、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空间环境的支持力、市场等诸多变量因素,fn是不同向度的承载合力。不同的城市其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压力不同,而且城市所能提供的承载力也更不确定,通常情况下f≥F,才能保证该城市创意产业的正常发展。创意产业需求压力的承载力体系如图1所示。

推荐访问: 承载力 创意 微观 形态 产业
[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