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京津冀城市承载力不堪重负了吗

时间:2022-05-03 16:35:03  浏览次数:

【摘要】京津冀区域城市虽然在速度和规模上取得了比以往都要强劲的发展,但是其承载力已经难以负重。这就需要采取相应对策解除承载力的警戒,从而使京津冀区域城市发展在中国经济社会规划发展中继续绽放光彩。

【关键词】京津冀 城市承载力 预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工业制造和城市群高速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我國以区域基础性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为依托,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都市圈。由于特殊性地理和政治地位,京津冀都市圈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中国区域经济圈之一。但是当前京津冀都市圈承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都市圈的可承受力度,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势必会降低京津冀城市群的质量,并阻碍国际化城市群建设。

iM9M]m?饨ky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北京人均教育财政投入最高,其次是天津,而河北省最低,其人均教育财政投入不到北京的30%,不到天津的40%。主要表现在河北省在办学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性教育设施上水平比较低,这样的教育资源不合理状态导致河北大量学生向北京和天津转移以寻求较高的教育资源,直接加大了北京和天津两地的教育教学压力。另外,河北省居民基础性社会保险覆盖率和水平也比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低,且基础性医疗设施和条件比较差,加大了北京和天津两地的经济社会承载压力。

提升京津冀城市承载力的对策研究

一是重构京津冀人口和经济结构体系。基于对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利益双方的考量,需要平衡人口、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比重,实施京津冀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根据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要采取差别化的发展措施;其次,强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如放开户籍管理制度等;再次,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京津冀区域发展经济带,以北京和天津为经济带发展领头羊和主线,河北省作为经济发展的后方基地;最后,加快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城镇化进程,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从人口、生态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推进。对于北京、天津两个核心城市,要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着重培养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驱动力高的行业,而后向河北省进行城镇化辐射。

二是加强城市人口增长率的可调控度,提升核心城市疏解功能,整合和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对于城市的人口规模实行双管调控机制,以实现空间结构上的优化配置。从人口进入京津冀区域方面来看,要对人口就业结构和方向加强引导;从京津冀区域人口转移角度来看,基于产业人才需求类型、人口密度、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可承受力和就业者的从业倾向等因素方面,加大核心城市人口聚集度和密度向周边地区转移和输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优化城市资源空间结构,坚持以北京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圈,逐渐向河北和天津两侧辐射和转移,使京津冀三者形成有机统一整体,在经济结构、产业分布和发展空间上建立相互链接性。

三是实施生态、生产和生活一体化空间战略,培养创新性城市发展模式。以生态发展提升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和效率,而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和引导生活消费来丰厚生态性城市群建设发展。注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科技发展,注重以信息科学技术进行全区域内辐射和扩散,促使京津冀城市群全方位信息科技网建制。使区域城市群建设规划与生态学理念形成有机结合,让绿色发展、低消耗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区域城市群建设的指导性原则,从而解决资源有限性和发展无限性、人口流动性大和岗位结构稳定性、环境承受有限性和发展规划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城市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可循环性、便捷性以及和谐性得到有力提升。

四是加强区域制度机制建设,革新旧制度体系,重构新机制模式,为实现区域建设生态文明化提供制度保障。综合性地审视区域城市建设进展中的制度机制,根据现实建设的新需求,建构新机制体系,使新体系能够与时代发展、现实需求和问题诉求同步。例如:加快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区域内城市资源调整机制和利益分配长效机制建设;建立第一、二、三产业相互配合和转化生态性发展机制;建立协调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调节机制,并完善经济法和公司法体系,促使企业、公民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兼顾这种需求对生态体系的破坏力和资源环境的可承受力,以整顿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促使其发展在生态良性循环轨道上正常运行,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预警能力。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与京津冀城市群的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其城市群发展好,就会相应地提升其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这需要京津冀城市群内的每一个公众为了自己未来的长远利益,提高城市建设的公共参与度,凝聚各方力量,承担其维护城市群可持续性发展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挥公众智慧和能力落实京津冀城市生态性文明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义务,使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与时代、现代和国际接轨,走出一条符合区域特征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注:本文为河北金融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协同发展视角下京津冀重点城市综合承载力测评研究》(项目编号:JY2015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贵祥:《京津冀都市区综合承载力的新思考》,《民盟华北五省市区生态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责编/杨鹏峰 贾娜(见习) 美编/于珊

推荐访问: 承载力 不堪重负 京津冀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