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例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时间:2022-05-06 15:25:02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教师应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充分利用文本细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具体策略有:借助拼音标注,扫清自学障碍;借助笔顺呈现,引导书写规范;借助方法指导,奠定自学基础。

【关键词】统编教材 自主学习 拼音标准 笔顺呈现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00-0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统编教材编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仅充分考虑到语文知识积累、人文情感熏陶,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中的一处处细节悄无声息地传递着学习方法,让教师与学生倍感温馨。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细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浅析借助教材细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也曾在多种版本的传统教材中被选录过,但相比传统教材,统编教材在一些细节上作了一些调整,因此,教师应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编者对这些细节调整的良苦用心。

一、借助拼音标注,扫清自学障碍

对照人教版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即便是同一课文,同样是课后习题,统编教材的编排相对暖心,即多了一处为课后题目标注拼音的细微改变。教材编者对课后习题做了这样的改变,可能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且刚刚开始正式学习汉字,对汉字学习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课后习题中对学生有可能不认识的、对阅读形成障碍的汉字做了拼音备注。编者这样给课后习题标注拼音,一方面便于学生顺利阅读,了解题目大意,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拼音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敏锐地发现统编版教材的这一不同,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例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将其作为教学导入,并鼓励学生跟唱。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你知道这首歌曲唱的是谁吗?”(生答略)“你们谁还听过乌鸦的故事?”(生答略)“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关于乌鸦的故事《乌鸦喝水》,现在老师板书课题,你们进行书空跟着写。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在学生读了课题后,再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以后有哪些疑问。最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读一读课后习题,看看自己有没有与课文编者想到了一起。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在课后习题中备注拼音,有助于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很顺利地在思考之后借助拼音读懂课后的习题,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自然而然地从质疑过渡到对课后习题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进行质疑,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思考习惯,为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奠定基础。而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对照学习课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借助笔顺呈现,引导规范书写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性,还要求学生写好字,并且对写字训练的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即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一年级小学生由于书写汉字的机会较少,且经常出现拿不准字的笔顺、写错笔顺、提笔忘字等情况,因此书写不规范的现象比较常见。

在统编教材中,针对一类生字,编者在其上方呈现了这个生字的具体笔顺,当学生练字时,就可以根据笔顺提示来写。这就避免学生在书写时出现上述列举的书写不规范的现象。我们进一步研读教材就会发现,除了笔顺,教材还特别注意字的大小、占位。比如,“石”和“只”字都带有“口”,但在呈现中其占位、大小都是有区别的,又如,“出”和“多”,虽然上下两个部分相同,但大小不一样。这在呈现中同样可以通过比较得以发现。对此,教师可以这样开展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里“只”也有一个“口”,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口”字有什么不同呢?(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口”与“只”,让学生自行观察比较,并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发现“只”字中的“口”,与以前所学的“口”字在大小、占位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现在我们都已经清楚了“只”字中“口”的大小与占位,请你们在下面试着写一写,记住刚才观察的发现!

(学生自行书写“只”字,教师巡视)

师:孩子们,你们好好观察一下生字“多”,再看一看这幅大雁塔图,比一比,想一想,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地方。(多媒体呈现生字“多”与大雁塔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部件,“多”是由两个相同部件构成,而大雁塔也是由相同部件构成。不过大雁塔上小下大,因而结构很稳。如果在书写汉字“多”时也能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整个汉字就会更加美观稳重)

(学生自行书写,教师巡视)

师:比较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刚才我们借助比较,写好了两个生字。接下来请你们自行观察“石”与“只”、“多”与“出”,想一想,两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然后试着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学生观察后自行书写,教师巡视)

“石”和“只”属于一類字,怎样引导学生写好这两个生字?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笔者认为这是较好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将“只”字中的部件“口”与他们以前学过的“口”字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大小,还有占位的变化。当学生自行发现这些变化,在汉字书写时就会注意。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抽象具体,借助字与画的比较,再引导学生从中观察两个部件相同的生字,学生就会发现,要想让字看起来更稳重,重要的是上小下大。这样,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发现,对于生字的认识会更深刻,在书写生字时也会更加注意。

上述生字教学片段中,教师从扶到放,引导学生将生字与熟字、生字与画面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自行观察,自行书写,这样做,能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助于他们自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三、借助方法指导,奠定自学基础

培养辨别、筛选信息以及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是信息时代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部编教材也考虑到这一点,每篇课文都有相关的学习方法指导。比如,《乌鸦喝水》一课的课后有一个小泡泡,上面有一句话“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也许这个提示对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刚刚接触文本的小学生来说,却是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个方法,就会数自然段落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学法。

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先提出问题:“文章是由一个个段落构成的,而段落又是由一个个句子构成的。现在请你们数数看,这一篇课文有几个段落。”引导学生自行数段落之后讨论交流:这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划分段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时,教师适时呈现小泡泡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段落的依据——前面有两个空格,让学生再数一数段落,验证一下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经过尝试、探索与交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数段落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一来他们还不太理解段落的含义,二来他们才学会数数。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实践、交流以及教师点拨发现数段落的方法,他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并能马上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实践中,把方法转化为技能,使以后的学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细节上还有诸多变化,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教材只是个例子,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的是研读教材,并将其文本细节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便让学生能够循着这一路径获得自学的方法。

(责编 黎雪娟)

推荐访问: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途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