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坚持“两个先锋队”必须澄清的几种模糊认识

时间:2022-05-05 08:55:03  浏览次数:

摘 要:如何正确认识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在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有三种观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澄清,这就是:“两个先锋队”不是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两个先锋队”会把党的性质“普化”,会把我们党变成“全民党”;“两个先锋队”会把党的性质“移化”,造成党的阶级基础“转移”。

关键词:“两个先锋队”;党的性质;模糊认识

中图分类号:D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8)02-0077-05

自江泽民同志指出“两个先锋队”思想以后,学术界对党的性质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在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以下三种观点是必须加以澄清的。

1 关于“两个先锋队”思想不是党建理论创新成果的观点

有人认为,“两个先锋队”思想不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因为瓦窑堡会议早已提出。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作出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民族革命的先锋队”。这在当时的确是石破天惊之论,今天以此作为支持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历史根据无可厚非,但以此作为贬低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两个先锋队”的创新意义则不足为据。

重提或凸显已被后人遗忘、淡化或埋没了的前人提出的理论观点,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重新疏理,使其发扬光大,并使其系统化,这是不是理论创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理论创新的本质及理论创新的类型。所谓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解释模式、解释视野的创新,即方法论层次的创新或思维方式的创新。二是创立新的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对前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或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以新的观点、范畴、理论原则等形式,作出新的补充、丰富或新的论证和发挥。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梳理或重新梳理,使其系统化。五是重提或凸显已被后人遗忘、淡化或埋没了的前人提出的某些有价值的思想原则和观点,使其发扬光大。从理论创新的第五个层面来说,我们党多次进行了这方面的理论创新。比如“实事求是”,这是在《汉书》首先提出来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把它发掘出来,拂去历史的尘埃,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了新的阐释。毛泽东给“实事求是”下了一个富有新意的明确定义,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一段话就是毛泽东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作出的新的规定。众所周知,后来实事求是成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又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来没有“唯一”两个字,是毛泽东在上个世纪60年初的一个文件的批示中加上去的,就是说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没有其他任何标准。但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后来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尤其是在文革当中人们却把它淡忘了。当时提出了另外一个标准,就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毛泽东思想,符合的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而他们所理解的毛泽东思想呢,很可能是歪曲了的、教条式的或篡改了的,所以就把真理标准引向了邪路。1978年春到1979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就把关于真理标准的思想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并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奠定了思想基础,开辟了道路。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两个先锋队”思想就是这种理论创新形式的又一个范例。瓦窑堡会议提出的“两个先锋队”,固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敢为人先的无畏气概,在理论上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当年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政治上、组织上并未取得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所以一经共产国际反对,也就主动放弃了这一思想,使这一历史性的理论成果仅仅成为瞬间进发的思想火花。从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经历来看,瓦窑堡会议提出的“两个先锋队”固然因共产国际的反对而取消,但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之后,中国共产党并未恢复这个提法,中共独立自主召开的七大,也并未追认瓦窑堡会议提出的“两个先锋队”的合法性。建国以后,特别是历经20世纪80年代中苏两党论战、决裂之后,中国共产党反倒与“两个先锋队”渐行渐远。基于世情、国情、党性的新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并在党的十六大加以确认并写入十六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这样,新时期关于“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在党内具有了最高法律地位,成为了全党的共识,成为新时期党建理论的新思维。

2 关于“两个先锋队”会把我们党变成“全民党”的思想

有人认为,“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会把党的性质“普化”,会把我们党变成“全民党”。我们认为,“两个先锋队”与“全民党”是有根本区别的。应该指出,“全民党”这个提法本身是不科学的。因为,从“党”这个概念来看,在西方,party(党)是由part(部分)演变而来的,来源于拉丁文的pars,意思是部分而非全体,故“党”与“派”(fiction、gang)大抵相同,最初都是由一部分意见或利害相同的人的结合,其所做所为,也无非是党同伐异,这和我国历史上的朋党是一致的。其次,我们再从“政党”这个概念来看,政党是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团体。从理论上讲,如果在全体国民中,每个人对政治问题的意见一致,则无结合政党之必要,相反,如果每个人对政治问题的意见完全不一致,亦无结合政党的可能。所以政党必须是部分对政治有兴趣,而且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团体。“全民”和“政党”这两个词是联不到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全民党”这个提法是不能成立的。不过,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派别,它主要指的是相对阶级政党的、具有全民性质的政党。

在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全民党”主张的是前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以后,在批判斯大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中,苏共认为,随着社会主义的建成和向建设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和逐渐地消除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社会差别,苏共的人民性也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苏共宣称,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巩固,在苏联已经形成了人民紧密的、牢不可破的社会政治和思想上的一致,工人阶级的思想已经成为全体居民阶层的思想,而工人阶级建成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已经成为全民的任务。在苏共二十二大的报告中,赫鲁晓夫提出,苏联已经是全民国家,无产阶级民主正在变成全民民主,苏联共产党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党。苏共的有关文章说得更加直接:“社会主义的胜利根本改变了局势。工人阶级的理想、它的政策和意识形态成了全体人民的理想、政策和意识形态。与此相适应,党的性质也变了:它从工人阶级的党变成了全民的党。”这就是赫鲁晓夫“全民党”的由来。从此,全民党的思想就成了苏共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赫鲁晓夫的“全民党”思想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两党论战中有过表述,苏共说:“弗·伊·列宁所建立的,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共产党,走过了光荣的斗争道路,引导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取得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苏联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苏联消灭剥削阶级,形成并巩固了苏维埃社会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社会主义完全地和最终地胜利了。共产党,工人阶级的党,现在成了全体苏联人民的党。这一提法一出台,立即遭到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反对,为此,在1963年7月的中苏两党会谈中和苏联报刊上,赫鲁晓夫再次论证了把苏联共产党建成全民党的几条理由:第一,苏联共产党代表着全民的利益。第二,全体人民接受了工人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工人阶级的目标——建成共产主义——已经成为全民的目标。第三,苏共的队伍是由工人、集体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组成的,苏共在自己的队伍里联合着全国一百多个民族和部族的代表。第四,党的活动的民主方法也符合党的全民性质。”

“全民党”这一名称在苏东剧变过程中名声大噪,最终成了苏东各国共产党的坟墓。

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台后,坚持“党本身要进行改革”。1988年,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把他的新思维概括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要求把它作为苏共的目标。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彻底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以及苏共二十八大正式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写进了苏共纲领,宣布“苏共的目标是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而不再是共产主义。从此,改革发生了质的变化。根据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苏共二十八大决定“结束意识形态垄断”,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市场经济”,允许“各种所有制自由平等发展”。在党内“抛弃与全民和全人类价值相对立的阶级立场”,以使党真正成为全民党;取消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提法,改掉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伴随着苏东剧变,原苏联东欧国家在进行政党制度变革中,有许多政党宣称自己要建立“全民党”。东欧一些共产党相继正式改名为“社会民主党”、“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宣布抛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抛弃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抛弃党的理想共产主义,抛弃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抛弃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新世纪,江泽民提出“两个先锋队”思想,其实质在于与时俱进,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而“全民党”的实质在于从否定社会的阶级性进而否定党的阶级性,否定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提出“两个先锋队”思想不是要把我们党改造成为“全民党”,而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首先,从指导思想看,“两个先锋队”思想并不否认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而是旗帜鲜明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世界各国政党政治发展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主张或指导思想。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没有思想灵魂,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归于失败。从政党政治的发展来看,政党原来就是一批有主张有理想有政治目标者组成的政治集团。因此,政党应该有其主义作为指导。孙中山先生曾说,“政党以主义而成立。”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一个政党如果不标明其理想与主义,则必然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惟一的指导思想,八十多年来从未改变过,江泽民在提出“两个先锋队”思想的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当然,我们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主张建立“全民党”的社会民主党则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宣扬超阶级的“人类意识”或“全球意识”、“世界意识”,不管它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都要求取消马克思主义至高无上的指导地位。我们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知道,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工人阶级政党的伟大旗帜。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苏联共产党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用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改变了“主义”,搞乱了共产党内部的思想意识,使党丧失了先进性和凝聚力。

其次,从政党的阶级性来看,“两个先锋队”思想并没有否认我们党的工人阶级性质,而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与群众基础的广泛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告诉我们:政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任何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之上,反映一定阶级的本质特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以实现其阶级利益和政治理想为奋斗目标的,因而都是阶级的政党。从政党发展史看,自政党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全民党。恩格斯指出:“阶级对立……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毛泽东也认为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当今世界上,的确存在自称是全民性质的政党,也的确有把政党名称叫做“全民党”的政党,但事实上它们都是指全国性的政党。如“莫桑比克全民党”和加纳全民党。

原苏东国家共产党在走向“全民党”的过程中,反对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主张“抛弃与全民和全人类价值相对立”的“阶级立场”,要求把党改造成为超阶级的,“全体人民的”、

“全民族的”党。它们宣布:“党是靠个人劳动获得收入者、小经营者、各民族同胞的党”;或者说“党是劳动者和知识分子的党,是联合所有阶层为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而工作的人民代表的党”;或者直截了当地声称,党是“自治的社会政治组织”,“志同道合者的自愿的联合组织”。这实际上是要使共产党蜕变为资产阶级的政党,其宣扬的“超阶级性”只不过是一种欺人和自欺的说法。苏东共产党在走向“全民党”的过程中,反对列宁关于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应在社会中起先锋作用的提法,公然宣布党“既不打算成为一个阶级的先锋,也不想成为一个阶层的先锋。它不谋求对权力的垄断,也没有对真理进行垄断”,推动党变成一个各种政治势力进行所谓“平等竞争”、“争取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

“两个先锋队”思想并不是要使我们党走向“全民党”,而是坚持了党的阶级性和社会基础的辩证统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但同时必须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中国共产党起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性质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但党的性质并不是“全民的”。

再次,“两个先锋队”思想不是要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踏踏实实地实现这一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的提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而主张建立“全民党”的西欧社会民主党在社会党国际法兰克福宣言中,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公正的制度,应当由真正公正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来代替这种社会,并且鼓吹阶级调和,主张通过议会多党制道路实现这种社会主义。苏东各国共产党在走向“全民党”的过程中都反对把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认为共产主义制度是乌托邦,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航道”是错误的,明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说:“现在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我们为之而奋斗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建立自由的和社会公正的社会。”

江泽民提出我们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根本目的是要使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因为我们党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后,“两个先锋队”思想并不是要把我们党变成一个组织松散、纪律涣散的组织,而是强调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纪律。

列宁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只有把全体党员组织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纪律的团结一致的部队,党才能有力量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引向胜利。没有严格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就不可能保证党的决议的贯彻执行,从而也就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它的领导作用。为此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既要有高度的民主,又要有高度的集中,抛弃民主集中制,党就不可能真正有战斗力。

“全民党”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攻击实行民主集中制造成了“兵营式的等级纪律”,形成了官僚专制、行政命令,“妨碍进行公开的探索”,而“抛弃了民主集中制就能够顺利地拆除党的等级命令制的组织结构”。主张党内生活的准则只能是“普遍民主的原则”,即确保党内真正多元化,保障少数人的权利,确保党员和公民自由发表意见和坚持自己的立场,确保个人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是我们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重要保证。江泽民在提出“两个先锋队”的同时,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必须坚决克服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强调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必须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并且强调通过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确保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纪律。

3 关于“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意味着党的阶级基础“转移了”的观点

改革开放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例如,一个人可以今天是企业的工人,明天可以自办企业而成为企业主,今天是党政干部,明天可以下海经商。这种情况使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处在“流动”或“变换”之中。但这并不说明党的阶级基础改变了或“移化”了。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如何看待工人阶级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工人阶级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是在实践中发展、巩固、增强的。当今时代在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人数逐步减少,社会分层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再像传统工人阶级那样一无所有,昔日的“无产者”变成了今日的“有产者”。另一方面,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且逐步取代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的优势地位,由此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成分。根据中央党校一个课题组的研究,我国现阶段可划分为15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社会管理者、知识分子、企业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工人、城镇集体企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雇佣工人、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农村村干部、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失业半失业者、离退休人员、无职业者。就产业工人而言,现代产业工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层次非常复杂,有从事传统产业的,也有从事新兴产业的;有从事体力劳动的,也有从事脑力劳动的,包括从事科技产业的知识化工人、管理者、经营者。这些再现了产业工人的进步与现代化。所以,工人阶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如果看不到这种变化,非要把工人阶级定义在传统的产业工人和体力劳动工人的范围,恐怕自己就会对工人阶级政党还有没有前途产生怀疑。”

(2)知识分子能否取代工人阶级。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分子是中产阶级,是最先进的,而工人阶级则逐步丧失了先进性,主张知识分子取代工人阶级。这种主张是不对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因为,从本质上讲,这些人靠劳动致富,是劳动者,属于劳动人民的范畴。所以,这些群体的出现,不但不

说明工人阶级的观念已经过时,相反正说明,工人阶级的内涵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工人阶级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素质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知识化日益明显,体现了工人阶级进步的总趋势,也体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条件下中国社会进步的总趋势。而且,知识分子属于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阶级,因而不具备成为一个政党的阶级基础。优秀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社会成员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内来,可以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但不会也不能改变党的阶级基础。

(3)如何看待下岗职工。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不适应市场需要的行业被淘汰,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待岗,下岗职工生活比较困难,管理比较松散,组织化程度也远不如过去在企业那么高,产业工人特别是下岗职工的先进性不存在了。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大批职工下岗并不等于下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一方面,下岗的人数毕竟是整个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绝大部分产业工人仍然在岗,不能以部分否定整体;另一方面,下岗职工还可以创造条件再就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行业、新的部门既可以吸纳新的产业工人,也可能吸收待岗下岗职工,有利于壮大中国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有利于提升产业工人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体现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品格,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4)如何看待工人阶级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并不等于说工人阶级的所有个体都天然地是共产党的成员。“任何一个阶级,作为其个体而言,其素质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具体到什么人可以加入共产党时,党只能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因此,党在组织上的先进性之一,表现为党只是吸收最优秀的分子,而不是只要具备工人的社会身份就可以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从社会各方面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党执政的根基就无法巩固。

(责任编校:于 佳)

推荐访问: 先锋队 几种 澄清 模糊 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