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工匠精神”成就深圳市教育专家张玉彬

时间:2022-05-03 18:25:03  浏览次数:

张玉彬,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个人,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深圳大学、深圳城市学院教师培训特聘专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广东省化学会理事,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新课程远程培训核心团队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广东省考试院特聘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专家,深圳市第六届党代表,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深圳市首届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首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库专家,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优秀教师,深圳市福田区首届首席教师,深圳市福田区首届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在多种教育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0余篇,编著或参与编著了《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中小学课堂“学”与“教”》《中小学课堂教学百问百答》等十余部学术著作。

张玉彬老师是深圳市首届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他将专家工作室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辛勤耕耘,锲而不舍,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并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面对张老师,我总在思考,一个整天被琐事缠身的基层教研员,何以能如此优秀?何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他的成功,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该向张玉彬老师学习些什么?后来,我陆陆续续拿到了张老师的几本著作,在拜读中,发现了他的一些成功因素。最近,张老师准备出版他的新著《做有思想的教师》,在恭读的过程中,张老师成功的秘诀似乎在我头脑中也逐渐清晰起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玉彬老师的成功,在于他有勤勉之志。

张玉彬老师从教以来,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尤其是从2005年至2017年,期间正式出版了学术著作16本,有300多万字。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这个出版量是少有的。这十二年的4000多个日夜,他几乎每天坚持学习与写作。如果加上他写作的公文和各种材料,估计在这十二年间,他的实际写作量应该在500万字以上,平均每天的量远远超过1000字。尤当注意的是,他的这几百万字并非虚构的写作,而是研究的成果,每一句话下面都有扎实的研究做支撑。如果算上研究的时间,可以想象,玉彬老师倾注了多少心血,实在令人感佩!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张玉彬老师的成功,也在于他扎實而接地气的研究。

这里有两点,一是,张老师的研究是深入而扎实的。翻翻《做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看看里面那些数据和图表,以及里面那些鲜活的事例,可以发现他在研究上所下的功夫。再翻翻张老师的其他十几本著作,更能发现他的研究的深入和扎实。如他对化学实验的研究,除了论文之外,还有厚厚的化学实验教学专著;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就出版了四本著作,分别是《化学优质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百问百答》《中小学课堂“学”与“教”》。由化学课堂教学,到整个中小学课堂教学;由课堂的实操技巧,到理想课堂的构建,都有深入细致的探讨。

二是,张老师用他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是教研,该怎样做教研。做教研就要深入地去了解为什么要做研究,研究的本质是什么。其实,一切研究,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研究,都是基于问题,基于需要。从张老师的十六本书的关键词——化学分级评价、化学高考复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新课程实施策略、高中化学校本培训、中学化学中绿色化学与环境教育、优质课堂教学方法、理想课堂的构建、中小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生如何学会合作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于一线的需要。在教学一线发现什么问题,一线老师有什么需要,他就研究什么问题。这样,他的研究就很接地气,因此很受欢迎。的确,教研,尤其是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研,套用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诗句“好诗不过近人情”来说,就是好的研究无非接地气。

坎井鸣蛙自一天,江山放眼更超然

张玉彬老师的成功,更在于他具有广阔的视野。

张老师能转益多师,广泛接受各个流派的理论,学魏书生,学李希贵,学黎加厚;他参加教育部新课程远程培训化学核心专家团队,参与全国教师资格试题的研制工作,广泛接触全国的化学教育名家;参访众多名校,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清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干部管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校区、香港教师培训中心;他还走出国门,到美国布朗大学教育学院等名校进行短期访问和学习。这一切,无疑广泛地拓宽了他的视野。

他是一名化学教师,但他从化学课堂出发,到化学的考试研究及化学的课程建设,然后跳出化学,研究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合作学习,甚至跳出教学,进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层面,研究教师发展,比较中美教育,等等。正如他自己说的:“于是,我实现了自己的第三次跨越。跳出学科看教育,回归学科求发展。”他成功地实现了跨界发展。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

张玉彬老师的成功尤在于其立志做有思想的教师。

王夫之在其《古诗评选》中说:“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这“胸中的丘壑”是什么?就是思想,就是个人的价值发现。论文写作,著书立说,实际上就是写出自己在研究中的发现。就如张玉彬老师,作为一个化学老师,并非研究写作出身,却能有如此丰硕的著述,除了他的认真扎实和接地气的研究之外,更应归功于他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中的价值发现,就像张老师的专著《做有思想的教师》的书名所表达的那样。《做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是张老师从教三十年来的思想小结,书中可以看出他绝不人云亦云,总是坚持自己的思考,正是这样,不断地学习、探索、思考、发现,不断地积累,以自己对教育的独特视角,凝练出自己的教育思想。

张玉彬老师曾在《广东教育》上发表文章《新课程不要拒绝“教书匠”》。当社会都在催促教师要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转型,要做课题、写论文、出教育科研成果的时候,张老师却能冷静地发现其中隐伏的教育浮躁,从而大声疾呼:“新课程不要拒绝‘教书匠’!”他认为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首先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学技能娴熟的“教书匠”。对教师来说,教学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实践工作,教学经验是一个老师最可宝贵的人生财富。实际上他是在呼唤一种“工匠精神”。而他的文章发表在2006年,比政府提出的“工匠精神”早了至少五年,这充分体现了张老师的慎思明辨的精神,体现了他教育思考的敏感性,体现了一个基层教育研究者的学术理性和思想深度。正因为脑中有思想,所以研究有深度;胸中有丘壑,所以笔下有文章。

环顾基础教育的教师群体,勤奋的老师常有,肯思考的老师也不少,做扎实研究的老师并非仅见,做接地气的研究的老师当不在少数,视野广阔的老师也往往能找到,但是像张老师这样,五者兼备的,却是凤毛麟角。正是五者兼备,成就了张老师:肯思考,于是有深度;视野广阔,于是有广度,有高度;研究扎实,于是有厚度;研究接地气,于是有实用度;勤勉,于是有持久度。

[作者系教育部国培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推荐访问: 工匠 深圳市 成就 精神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