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几种常见的生活方式病

时间:2022-04-04 10:05:20  浏览次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也相对增加。那么,这类疾病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

肥胖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有关研究显示:肥胖可导致人的寿命缩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专家指出,肥胖症会从两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一方面它可以引起身心障碍,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外观的不美和生活的不便易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还可引发气急、关节痛、浮肿、活动耐力降低等;另一方面,它与诸多危及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资料表明,肥胖症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是导致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发病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比正常妇女高2~3倍。此外,肥胖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肥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_有人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

血脂增高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会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可使血流被中断,可能导致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脂肪肝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脂肪肝的病因有以下几种:①嗜酒、酗酒: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直接毒害作用,可使脂库转运到肝脏的脂肪增加,并减少脂肪从肝脏内的运出,使肝脏对脂肪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肝内脂肪酸堆积于肝脏,就会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先出现、最为常见的病变,其病变程度与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总量成正相关。②肥胖:肝组织活检资料表明,约有50%的肥胖症患者合并有脂肪肝。其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运输代谢能力,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而造成肥胖性脂肪肝。③营养过剩:营养过剩,尤其是偏食荤菜、甜食的人,由于过食高脂、高糖食物,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使平衡状态发生紊乱,造成营养过剩性脂肪肝。④营养不良:人为地节食、长时间的饥饿、神经性厌食,肠道病变引起吸收不良、热能供应不足、蛋白质供应低下,导致脂肪动员增加,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出进入肝脏,使肝内脂肪蓄积而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⑤活动过少:进入中老年之后,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内脏功能退化,代谢功能下降,若活动及体育锻炼减少,转化为能量的体内脂肪随之减少,过剩的脂肪易于堆积肝脏而形成脂肪肝。⑥其他:患肝炎、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疾病,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怀孕及某些家族性代谢性疾病均可导致脂肪肝。

肝功能异常人体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在各种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各种氨基酸代谢中,有一些酶能使某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另外一种物质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这种酶就叫转氨酶。人体内的转氨酶种类很多,但在血清中只能检查到两种,一种叫谷一丙转氨酶(简称ALT),另一种叫谷一草转氨酶(简称AST)。这两种转氨酶在肝脏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清中总含量的100倍,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浓度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000~5000倍以上。因此,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能使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增加1倍:即使肝细胞没有坏死,只要肝细胞有病、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内的转氨酶也会大量地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血中转氨酶浓度的明显升高。血中转氨酶浓度的升高,出现在肝炎早期症状之前。因此,血清转氨酶的活动性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非常灵敏的指标。正常人的血清谷一丙转氨酶(ALT)、谷一草转氨酶(AST)均为0~40单位。但是转氨酶除分布在肝脏外,还可分布在心、肾、骨骼肌、胰腺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有病时,也会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如患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会升高,但由于心肌中AST的含量比较多,因此血中AST的活性常比ALT高。除此之外,诸如胆囊炎、胆石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伤寒、疟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某些生理条件(如剧烈运动等)也会使转氨酶升高。

血压异常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例如人在活动时血压上升,而睡眠时血压下降。一次测量血压高不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境嘈杂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建议经常复测血压,采取低盐饮食,并注意劳逸结合。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等疾病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的易发因素有:①一定的遗传性。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②食盐摄入过多。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③食用饱和脂肪酸过多。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的人群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④长期饮酒。饮酒易使血压升高,使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⑤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受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压。⑥吸烟、肥胖者也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由此可见,高血压实际上与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血糖异常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有:①视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且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②遗传倾向。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就比正常人高3~4倍。③皮肤瘙痒。糖尿病会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④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导致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⑤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几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⑥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占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⑦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⑧脑梗塞。糖尿病人易发脑梗塞,约有10%~13%的脑梗塞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

推荐访问: 几种 生活方式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