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业院校把“企业”搬进校园的适配性研究

时间:2022-03-30 08:19:27  浏览次数:

【摘 要】分析职业院校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类型与实践,针对把“企业”搬进校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把“企业”搬进校园的适配性条件。

【关键词】职业院校 企业进校园

校企合作 适配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52-03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无可争辩的一个办学方向。它是职业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许多学校不顾自身的条件纷纷提出要把“企业搬进校园”。

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理念确实非常好,但是,如果学校不顾自身的条件,也不管企业的类型,盲目把“企业”搬进校园,则不但达不到学校的预期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把“企业搬进校园”之前,应着重研究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适配性,即什么学校适合引进什么样的企业?需要引进的是企业的什么东西?引进后,学校需要作出哪些改变或完善,方能“移植”成功?需要哪些制度保障?等等。本文试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一、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类型与实践

从目前职业院校的实践看,把“企业”搬进校园还存在不同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类型:

(一)把企业的设备搬进校园

把企业设备搬进校园的,一般都是理工科学校,如机电学校类。在这类学校,实训室摆放的通常都是企业的仪器设备。

(二)把企业的生产车间搬进校园

能真正把企业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并能成功运作的,目前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方的职校。如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深圳通发激光模具设备有限公司把价值100万元的设备和车间搬进该校,这个车间所用的操作工序、管理方式和技术培训都与公司的工厂完全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佛山市禅城区华材职校,该校学生不出校门就可在生产线上实习,并获得实习报酬。温州职专也实现了前方是教室、后方是车间的零距离校企合作。

(三)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即虚拟商业环境搬进校园

由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对其产品的大力推广,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即虚拟商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 ,以下简称VBSE)搬进校园的做法,在职业院校甚为流行,特别是财经类学校。如广西财经学院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与用友公司联合建立广西首家ERP实验中心。ERP软件可模拟企业经营的应用平台,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在平台上体验企业采购、生产、物流、仓储、财务等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西银行学校等,都在财经类专业(如会计)上运用了用友公司开发的虚拟商业社会VBSE,以下简称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教学。

(四)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制度搬进校园

提倡把企业文化、制度搬进校园的,一般都是一些文科类职业院校。这类学校为了使学生更早地在心理归属上融入企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在行为特征上接近企业,从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企业人”的烙印,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接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如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打造的就是把企业文化搬进校园的品牌。安徽省行知学校为了使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专设了企业文化展示长廊,该长廊以“企业文化进陶园”为主题,采用喷绘版向学生介绍相关企业的厂容厂貌、产品特点、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内容。

把企业文化、制度搬进校园,最直接的莫过于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了对班级实行“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即将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融入班级管理中,把班委会式管理模式改成公司化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采取此种模式的有宁波兴港职业高中、郑州商贸管理学校等。早在1999年,宁波兴港职业高中就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班级公司,班委会变成董事会,草拟了公司章程和制度,并根据公司制度形式设置班干部,日常考核也以公司考核形式进行。此后在国内先后有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北京东方大学清华颐文专修学校等一大批学校开始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公司化”、“企业化”管理模式的试点和尝试。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把企业搬进校园有很多种“搬”法,不同的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情况和条件,有区别加以引进。或引进设备,或引进车间,或学习流程,或培养文化、建立制度,或整体引进,即上述提到的所有方面都引进。

推进校企合作升级,把“企业搬进校园”几乎是所有职业院校的目标和方向。然而,把企业搬进校园,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

二、把“企业”搬进校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不少职业院校已经尝试了把企业搬进校园,但多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引进的设备已淘汰,不能适应就业需要

一些企业把陈旧或已淘汰的设备捐赠或转移给学校。学校用这些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发现根本不能学以致用。

(二)引进的企业影响教学秩序

一些学校在对企业生产车间进行整体引进的时候,没有作出合理安排,以致影响了常规教学活动。如没有把生产车间区和教室区、宿舍区严格区分开来,生产车间产生的噪音将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还有的学校引进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学校在引进之前若没有做好排污安排,把企业搬进来之后,将会直接影响到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技能型教师缺乏

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学生实习前,上的几乎都是理论课,偶尔有实训的,也是以虚拟的为主,因此,对教师的技能要求并不高。但把企业搬进校园后,完全改变了学校原来的教学方式和格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企业搬进校园后,很多学校发现,技能型教师明显不足,跟不上实训的需要。

(四)缺乏相匹配的教材

原来纯理论的教材适应不了把“企业搬进校园”后“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对教材作出改编或重新编写。目前,技能课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缺乏标准,这样很难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践操作。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明显

目前职业院校在对理论和实践课的安排上大都是采取“2+1”的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理论(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第三年离开学校到企业实习实践。把企业搬进校园后,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是交叉进行,再根据原来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已经是明显不合理了。特别是把生产车间搬进校园的情况,学生的课程设置必须作出改变。

(六)学生适应性不强

职业院校的学生许多动手能力较弱。把企业搬进校园后,一些学生不习惯在生产车间边学边做的方式,经常出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损失。这种参与式的教学,学生还需要一个适应和过渡期。

(七)企业投入不够,积极性不强,缺乏长效机制

学校由于资金缺乏,在把企业搬进校园的过程中往往只提供场所,其他基本依赖于企业。一些企业受其自身条件的影响,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样会影响到其后期投资和对技术人员的投入。

把“企业搬进校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企业搬进校园之前,学校没有对企业和学校进行适配性研究,没有调整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把“企业”搬进校园的适配性条件

要使“企业搬进校园”后得到良好的运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选择恰当的企业

学校在把企业搬进校园之前,首先需要考虑学校自身是否具备搬进的条件,特别是搬进企业生产车间上项目的情况。如学校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场地、教学设备等。然后,学校需要考虑的是要搬进的是什么企业,以及要搬进企业的什么。

因为校园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学习,因此,学校在选择企业的时候,除考虑企业的类型与学校的专业相匹配外,更要关注企业本身。对于污染类的企业、噪音重的企业要拒绝引进,宁缺毋滥。学校应引进在国内外至少在国内较有名气的企业,尽可能减少企业本身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聘请和培养合适的教师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特别是实验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对实训进度的安排、实训内容的组织、实训过程的控制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过硬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现状是职业院校理论课教师过多,业务操作指导老师不足。要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学校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掌握企业的实操情况,然后回来指导学生,学校通过“走出去”战略培养校内双师或多师型教师,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请进来”就是直接把企业的业务骨干请到学校来给学生上技能操作课,让学生更直接地与企业、与企业员工对接。

(三)编写符合需要的教材

把“企业搬进校园”后,改变了原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严格区分开来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是交叉进行的,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螺旋上升式的方式接受知识。因此,原来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进行重新编写,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同时,由于一些学校的学生是真刀实枪地在车间进行生产,因此,编制实验或实训操作指导书变得尤为必要,以此实现规划操作。

(四)调整教学计划安排

把“企业”搬进校园后,“2+1”的教学和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安排,学校需要对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作出重大调整。如长安职高把企业生产车间搬进校园后,对教学计划作出了如下的调整:第一学年为职业基础培训年,60%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4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到车间实践,并到这两家企业见习,第二、第三学年为专业及专业技术培训年,20%的时间学理论,2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60%的时间到这两家企业培训。在教学内容上讲究实用、实效,理论“够用就行”,以企业的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其岗位合格为目标。

(五)培养学生适应性,建立实验实训制度

在学生的培养方面,重在增强其动手能力,注重行动导向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养成独立完成实训任务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建立实验实训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六)组建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把“企业搬进校园”无疑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开展。但如何确保企业和学校的合作良性开展,是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组建职教集团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出路。

通过组建职教集团,明确校企多方的权利和义务,让学校和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共享资源,集团内互通有无,让合作各方在合作中都获得切实的实惠,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一旦从职教集团中切实感受了好处,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把“企业送进校园”、把“技能人员(教师)送进校园”。只有捆绑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才能获得长效发展。也只有这样的合作方式,才能实现职业院校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初衷:使学生在校园内中做到“六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

【参考文献】

[1]费佳煜.财务情景综合模拟实验教学系统研究——会计核算子系统分析与设计[D].沈阳:东北大学,2007

[2]尤文江.高职院校班级“公司化”人才管理的新探索[J].中国人才,2011(14)

[3]前方是教室后方是车间温州职专实现校企合作零距离[J].职业技术,2007(11)

[4]黄巧娣.把企业搬进校园,校企合作模式升级——市计算机学校做大做强汽车专业[N].乐山日报,2010-03-23

[5]周祖臣学校公司联手 打造教学新平台——广西财专把企业“搬进”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4-01-29

[6]企业生产线搬进校园[EB/OL].

http://fs.southcn.com/fszt/fsjbh/zxdt/content/2008-10/20/content_5083161.htm,2012-03-11

[7]蔡新良.企业文化进校园实践与探索[EB/OL]http://txnews.zjol.com.cn/

txnews/system/2011/07/13/013983274.

shtml,2012-03-11

[8]行知学校将企业文化搬进“陶园”[EB/OL]http:///zhu-

yeguanli/system/2010/10/12/003373128.

shtml,2012-03-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2011A0017)

【作者简介】沈立君(1964- ),女,广西银行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与政策;盘长丽(1980- ),女,广西银行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法规。

(责编 何田田)

推荐访问: 搬进 职业院校 校园 研究 企业
[职业院校把“企业”搬进校园的适配性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