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软件技术专业学分制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3-20 10:11:50  浏览次数:

摘要:该文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将学分制应用于该专业的可行性。

关键词:学分制;软件技术;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0-4654-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不长,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大规模发展开始于90年代末。在过去的20年里,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最初高等职业教育沿用本科学科系统模式,是压缩后的本科;后来在2000年提出“能力本位”为指导的课程设置模式;2006年又提出了“工作过程向导”的课程设置模式。各种模式都有利弊,要么强调学生发展,要么强调学生就业,但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的束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重整体,不重个体发展的倾向。处在市场经济和个性化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对市场和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来办学,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给学生提供构建适合自己个性和条件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机会,赋予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和个人发展创造宽松的学习、成才的环境[1]。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侧重通用知识、通用能力、必备素质和通用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就业和升学,意在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素质高、技能强、能就业、有发展后劲的应用性人才。它满足了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2]。

1 现今我国高职教育基本教学模式

现今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这两种教学管理制度有其优点和长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弊端就日益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1)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2)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拔尖学生和有特色的学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不利于发掘教师的潜力。教师只能按照规定好的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按照规定好的课程、教材讲课,不能开设自己擅长的、喜爱的、有独到见解的课程。4)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被动地按计划讲,学生被动地按计划听。而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不感兴趣的、认为对就业帮助不大的课就不愿学,对有兴趣、将来便于择业的社会上热门专业、课程,则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能有学习的选择权。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育思想,许多高校都开始实行学分制[3]。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模式中,教学过程亦实行学分制。

2 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一种综合教学管理模式,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4]。

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以学分代替学年,根据课程的学分总量以及教学时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数量。学生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修读指南的要求,自主的选课、选教师、选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方案,包括学习进程、修业年限等,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与选择性,它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学分制可以克服日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统得过死、培养模式单一、负担过重、专业偏窄等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5]。但实行学分制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忽略。学分制下不在执行严格的课程计划,原来按专业需求配置的课程体系被割裂开,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教学计划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知识结构缺乏了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不加强指导,选课方案难以优化,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学分,盲目选课[5]。学分制的实施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前提,教学资源不足,学分制就只具有象征意义。

3 软件技术专业特点

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拥有庞大的就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开设有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和软件技术综合应用3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动手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程序员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网络、硬件技术的计算机维护人员。

软件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工作,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都很高。软件企业主要看重员工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1)实践动手能力 。2)再学习和创新的能力。3)沟通合作能力。4)毅力和耐心、抗压能力[6]。

而目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还很难满足软件企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1)缺少开发项目经验。2)学生的再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弱。3)沟通合作能力弱。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本专业现行教学模式与学生情况的不协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总学习时限短、学习科目多,但实践动手机会有限;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甚至对所学专业或方向不感兴趣;综合实践机会少,对项目开发的整体流程、团队合作意识体会不深。

4 实施分段学分制后软件技术专业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利用学校现在软硬件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需要摆脱时间、班级甚至教室的限制,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学分制。目前大部分学校软件技术专业一个特点就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经行进一步的学习。学校现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原来5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现在浓缩到4个学期中。而软件技术专业原来从二年级开始分方向也相应的改变为在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就分专业方向。结合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现有情况,我们设想在以下几点作出改变。

4.1 第一学期不实行学分制

由于一年级新生对本专业认识有限,所以我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还是实施传统的班建制。这样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模式还是学校生活都不会和高中差别过大,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一学期中,学生集中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同时通过讲座、参观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期末考核,学生已经对软件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喜欢学习什么,自己对哪方面知识掌握的更好,这些经验对于下学期的选课非常重要。

4.2 从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学分制

由于只是一个专业内实行学分制,所以我们对所有课程按照课程专业性和难度进行分等级划分,即把所开课程分成不同专业等级,同一门课又按照难度分成不同难度等级。为了避免学生选课偏科严重,规定学生在选课时必需在每个专业等级都选一到两门课。对于同一门课程进行难度等级划分,具体表现为同一门课不同课时数配合不同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高难度或者低难度。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多种形式的多门专业相关的扩展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一到多门。

以《离散数学》、《数据库》和《JAVA程序设计》这三门课为例。这三门课程对于软件技术专业来说都是必修的,但是从专业技能方面考虑,它们属于不同专业等级。

《离散数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学生在校总学时的限制,所以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只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课程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讲解计算机技术中涉及较多的那部分数学知识,如数理逻辑基础、关系基础、图论等;扩展等级,这部分课程为那些喜欢数学的学生准备,包括基础等级中没有涉及到的集合论、组合数学等。基础等级计划课时数在20左右,扩展等级课时数不超过20课时。

《数据库》是专业基础课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都需要学。课程难度划分为初级、中级两个档次,不同档次对应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初级课程课时数为60学时左右,中级课程课时为100学时左右。

《JAVA程序设计》是专业课,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这门课专业性强,相关知识扩展深度和广度都较大,所以在课程难度上我们将它划分为4个等级:JAVA初级编程、JAVA高级编程、JAVA WEB初级应用、JAVA WEB高级应用。学生必需在学习过前两个等级中某一门课程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后两门课程进行学习。

经过课程改革,学生就可能在一个月内学习完一门课程,也可以全部学完一门课程的初级、中级、高级阶段。

4.3 实训课程的选择

由于实行学分制,导致不同学生的课程安排差别较大,那么对于实训这样的课程就不可能一次性安排几十个学生。由于实训课程都是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才开设的,因此我们根据每学期学生选课情况,动态的安排综合实训课程。选择不同专业课难度等级的学生也必需选择相应难度的实训课程。根据学生原来选择的专业课程和难度等级的不同,我们再安排相应数量的教师指导实训,实训题目由教师提供,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

4.4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综合实训及毕业设计等类型的课程,我们同样按照学生选课情况,即学生选择开发平台及其难度等级的不同,动态的进行课程及相关指导老师的安排。

4.5 选修课

我们仍然允许学生在自己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选修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以上就是对实行学分制后,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设想。与现在现行的教学模式相比,弹性的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由于同一门课程有了难度等级的划分,不同难度的知识被安排在不同的课堂上,这样就避免了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资源浪费的浪费。实施学分制同时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上面实行学分制后我专业教学模式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在实行学分制后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从每一门课程的认识、备课,到教师角色,教研室的设立都要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软件产业发现迅速,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因此分制教学模式中的细节要可以灵活多变,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5 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行学分制后,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也需要相应的进行改变。教学计划强制能力的减弱和学生在学习计划上的自由,可能导致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迷茫,需要加强相关教师、辅导员的指导。学生选课自由度的加大,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给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较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关中.“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10(5):72-74.

[2] 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98-102.

[3] 向宁,罗庆春.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1):242-245.

[4] 丁岚峰,等.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4-5.

[5] 张士军,于桂花.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1-72.

[6] 戎小群.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4):117-118.

推荐访问: 学分制 软件技术 教学模式 探索 专业
[软件技术专业学分制教学模式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