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文教学中注重品德教育

时间:2022-03-17 10:15:08  浏览次数:

摘要:语文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品德教育。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享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品德教育;健全人格;民主和谐;天真本性

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与情感世界,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智者交流,从而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感染,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智,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一、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已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因此,要“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提倡师生合作”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潜力充分被挖掘。作为语文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有利于交往的心理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才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学习枯燥乏味,在孩子的眼里这些抽象的符号,真的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j q x”的教学时,“j q x”很孤单,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去做客,然后放音乐,让学生跟节奏踏步,我们来到了“j q x”的家,你瞧,“j q x”来了,孩子们天真的本性被激发出来,争先恐后地打招呼。老师接着说“‘j ’ 唧唧唱起了歌欢迎我们,‘q’带来许多气球来欢迎我们,‘ x’说“请吃西瓜。”我们应该怎么办呀?”有的孩子甚至天真地舔起了小嘴。孩子们有的大声说“谢谢”;有的说“你们真好”。老师接着说“小‘ü’也跟着我们来了,他可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脱帽敬礼,道谢,我们可要向他学习哟。”孩子们笑着跳着,有的模仿着脱帽敬礼。孩子们已经完全走进了情境中,此时的汉语拼音已经变成了他们的玩伴,拼音学习变成了游戏,在欢笑声中孩子们的天真被释放出来,孩子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 运用语文知识,促进良好人格形成

语文知识,除了字词句外,还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教育意义,学生从教材中不但可以学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还可以从文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果学生能真正从语文中受到了各种熏陶和教育,那么,在他们的言行中就应有所表现。如果老师不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就可能成为“课堂上激动,下课后心动,课后就不动”的局面。加之,语文教学具有将读写结合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时,就不能只局限于遣词造句,特别在作文教学中,也不能只局限于谋篇布局,还应帮助学生讲究思想新颖,见解深刻,内容丰满,真正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与良好人格培养进行统一,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魏书生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雕塑学生的心灵”“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这种认为,不无道理,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写《助人为乐记》《妈妈为我而笑》《诚信可贵》等作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学生的辨別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作文与育人相辅相成,既训练了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又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何乐而不为呢?

三、 尊重个性,引导学生多元发展

语文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文中的内容是多元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受其认识水平和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但是,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看,教师包办得太多,教师总是按照自己事先确定的重点和路子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准备好的要讲够,学生讨论必须归结到教师的答案上。因此,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合理的学习空间,多为学生设计出一些有一定思维度、内容宽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切实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悟得”表现出来。

如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学了这一课,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说说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答案相一致,就是:我们不要多听奉承话,这样容易上当受骗。然而有一位学生站出来说:“学了这一课,我知道了遇事一定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因为狐狸能想出办法吃到乌鸦嘴里的肉,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我特别佩服狐狸。”按照常理,教师可能对这位学生的回答不加赞赏,甚至要给予否定,但是我却没有当即否定他,而是对他说:“你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棒!”当然,我随即也引导学生做人不能像狐狸一样狡猾为人,否则,没有人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自己感悟的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学会倾听,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充分享受思维的快乐,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发展。

四、 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杠杆,是获取课堂教学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多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因此,我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认真听取、公平对待。例如:一个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有畏惧心理,我就鼓励她:“慢慢说,再说一遍。”当她第二遍说得较为熟练时,我便面带微笑进行赞扬,经过多次的激励评价,她的回答一次比一次熟练,她从中找回了自信。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促使学生健全人格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斯宾塞.珍贵的礼物.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

王炳芬,天津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小学。

推荐访问: 品德 语文 注重 教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