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榆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时间:2022-03-14 08:49:50  浏览次数:

摘要: 地榆作为常用传统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其应用价值广泛。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地榆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进行了简单综述,可为深入研究和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也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中药地榆;化学成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293-01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蔷薇亚科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或长叶地榆S.officinalis var.longifolia的干燥根,主产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东北地区、内蒙古、贵州等地。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可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临床用于治疗便血、崩漏、水火烫伤、痛肿疮毒等病症。现代也常用于止血、抗炎消肿。

1化学成分

地榆含有的药用化学成分较多,主要为鞣质、皂苷、多糖和黄酮类,以分布于根茎为主。

1.1鞣质等酚酸性化合物。

鞣质类化合物作为地榆的主要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多个种类。刘欣[1]研究得到4个酚类化合物,并鉴定出各个结构,分别为(+)-儿茶素;4-O-β-D-吡喃葡萄糖-1-基-5-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3",4"-三甲基鞣花酸;(4α-8)-非瑟酮醇儿茶素。刘海英[2]从地榆提取物中检测到了聚黄烷醇多酚单体三个、二聚体五个、三聚体五个。没食子酸二酸基酚两个、三酞基酚三个、四酞基酚一个、五酞基酚十二个;并且确认了地榆多酚主要组分包括没食子酸、单酷型黄烷醇二聚体、儿茶素、鞣花酸。

1.2皂苷类化合物。

地榆中的皂苷类成分主要以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主,王哲[3]利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从地榆中得到了4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是3β-O-α-L-阿拉伯糖基-19α-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基酯(1);地榆皂 苷Ⅰ(ziyu-glycosideⅠ)(2);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基酯(3);3β,19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基酯[4]。

1.3黄酮类化合物。

从地榆中分离出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是黄酮醇类衍生物,还有花色素类衍生物,如儿茶素、槲皮素、矢车菊苷,以及花青苷等[4]。秦国伟等[5]分离出(+)-儿茶素。程东亮等[4]分离出槲皮素-3-半乳糖-7-葡萄糖苷和山柰素-3,7-二鼠李糖苷。

1.4多糖类化合物。

地榆中含有多糖成分。郁建平等[6]研究发现地榆中多糖成分主要以葡萄糖等多种单糖类为主。

1.5其他。

地榆中尚含有其他多种成分。根茎中含有少量甾体成分,如β-谷甾醇;含有少量阿魏酸、熊果酸等有机酸;以及少量的蒽醌类物质如大黄酚等。同时,地榆中维生素与无机盐的含量较高。

2临床应用

2.1止血。

陈园桃[7]分析了地榆在自拟大黄地榆汤中发挥其止血作用。徐小平等[8]对加味地榆散进行了药效学研究,发现加味地榆散对动物内脏创面出血有止血作用,显著减少动物出血量。止血方地榆粥适用于吐血、咯血、尿血、痔疮出血、血痢不止及水火烫伤等,其中地榆起到止血作用[9]。

2.2抗炎、消肿。

董晓利[10]用地榆大黄寒冰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张美芳等[11]应用黄柏地榆溶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较好。地榆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且受炮制影响较大。俞浩等[12]实验表明地榆水提物抗炎作用强于地榆炭水提物。

2.3抗溃疡。

地榆可有效治疗溃疡,其中维生素A类物质还可促进上皮生长,加速创面和溃疡愈合。已有研究表明,地榆的有效成分可作用于创面溃疡,既可形成保护膜覆盖患面,又可以预防细菌侵袭,产生较好的疗效。

2.4止泻。

地榆有一定止泻作用,曾万玲等[13]进行实验证明了地榆水煎液对蓖麻油或番泻叶所导致的小鼠实验性腹泻有治疗作用,且效果显著。

2.5其他作用。

吴卫刚等[14]进行药理实验证实了地榆对高尿酸血症肾病肾损害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此外,还有文献报道地榆能够抗肿瘤、抗病毒,还有增强免疫、镇吐等多种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欣. 地榆 中 酚 类 成 分 的 研 究[ D] . 长 春: 吉 林 大学,2013.

[2]刘海英. 地榆多酚的组分分析及功能研究[ D] .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王哲. 地榆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D] . 长春: 吉林大学,2012

[4]程东亮,曹小平,邹佩秀,等.中药地榆黄酮等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 中草药,1995,26( 11) : 570-571.

[5]秦国伟,陈梅玉,徐任生.地榆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1,22(11):483.

[6]郁建平. 长叶地榆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J] . 食品科学, 2008,29( 3) : 181-183.

[7]陈园桃. 自拟大黄地榆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72 例[ J] . 黑龙江中医药,2003( 1) : 26-27.

[8]徐小平,杨 鸿,刘小会.加味地榆散的药效学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2):34.

[9]胡献国. 凉 血 止 血 说 地 榆 [ J] . 东 方 药 膳, 2012( 9) : 40.

[10]董晓利. 地榆大黄寒冰散治疗带状疱疹120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06):8.

[11]张美芳,李莉. 黄柏地榆溶液冷湿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J]. 山东中医杂志,2001,(11):665-666.

[12]俞浩,方艳夕,毛斌斌,等. 地榆炮制前后水提物抗炎效果研究[ J].中药材,2014,37( 1) : 34-37.

[13]曾万玲,宋杰云,岑燕飞, 等. 地榆水煎液抗实验性腹泻及其他药理作用研究[ J].贵 阳 中 医 学 院 学 报,1992,14( 4) : 55-57.

[14]吴卫刚,毛培江,杨毅,等. 地榆对高尿酸血症肾病肾损害大鼠的保护作用[ J] .浙江中医杂志, 2014, 49( 5) : 323-324.

作者简介:玄静(1995-),2014级中药学专业。

通讯作者:田晓萌(1990-),2015级中药学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 地榆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