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03-10 09:04:10  浏览次数: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84年全国首批五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到现如今的全国逾百所高校设有医学检验本科专业,20多年来为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检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检验医学也称实验室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的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医学前沿学科。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对循证医学的重视,临床诊疗对检验医学的依赖与日俱增,对检验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迫切需要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熟悉检验历史及最新检验技术;了解检验信息化、检验质量管理;且能够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全新检验人才。

一 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发展需求

随着医学实验室认可认证的快速推行,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推陈出新,检验流程的全面信息化,目前临床检验已经进入了质量检验、仪器检验、信息检验的时代[1]。《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12对医学实验室的定义:“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遗传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该类实验室也可提供涵盖其各方面活动的咨询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进一步的适当检查的建议”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评价某个实验室,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的设备、实验方法学,而是还需要实验室具备临床咨询服务的能力。这些无疑都在要求重新定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培养学生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意识和基础知识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检验医学与管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的设立有助于提高检验人员对管理的认识,更好的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医学实验室投入于各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可认证工作,比如ISO15189、CAP。这些临床实验室的认可认证工作中的文件及条款乃至经验和体会都是很好的教学材料。根据检验医学发展的趋势结合目前临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为: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3]。学校在师资队伍梯队中,可以吸收临床实验室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检验科管理层人员共同承担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的切身体会,把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科建设。

2 开设检验仪器学,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以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

自动化仪器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4],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单纯用于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少且落后,已然跟不上临床步伐,检验专业教学中仍以传统手工检验方法为主。课堂上检验仪器学的教学仅限于原理的介绍和检验科走马观花式的见习。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生动的临床实例去启发同学,对临床新仪器也只能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的脱节。针对这种问题和现象,遵循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检验仪器学课程,吸收医院检验科临床经验丰富的检验人才到教学队伍,担任专业课任课老师,教导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工作问题,真正、有效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校的理论课堂注入临床的活力。

3 增加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信息化处理的能力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已全面进入实验室。其带来的高效率、低人工成本、完整的数据信息让各大医院尝到了甜头。但同时而来的系统管理维护、数据信息保存处理等问题也成为目前各大医院检验科面临的重要任务。临床实验室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兼备的人才,能在检验信息平台的建立、管理上,与系统供应商及临床信息科做好沟通,来完成实验室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通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计算机信息课程、医学工程课程等,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检验人才,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满足检验学科和医学发展的需求。在学生实习阶段,开辟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把医学教育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医院和企业单位的合作优势,设立企业实践基地,为医学检验生创造一个新的良好的实践平台。

二 构建检验平台,加强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教学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医学检验专业与临床实验室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依托学校医学检验专业,集合医院的临床资源,搭建一个基础检验理论和临床检验技术结合的新平台,引入临床实验室中经验丰富的检验人才到教学队伍,实现学校与医院之间设备、技术、人才等的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医学检验院系本身都会按照所授课程内容设立相应教研室,如微生物教研室、临床血液学教研室、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等等。临床实验室教师人才的加入,建议根据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专业工作方向分配到相应的教研室,明确专业分工,使教师专业水平向深度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检验教学的需要。

三 重视毕业实习,建立合理的实习带教模式

毕业实习是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教育部2012版的高校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明确医学检验属医学技术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更加体现了现代医学检验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1 建立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带教计划

为规范加强检验实习生管理,检验科应建立实习管理制度。同时根据检验科的具体情况及学生实习时间制定严谨科学的带教计划。结合检验技术的发展,带教计划可以分为自动化仪器教学工作和手工实习教学项目,通过自动化仪器操作与手工操作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模式,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流程,了解仪器检测操作过程,提高对检验结果的判断能力。

2 分专业组选拔带教老师,建立实习带教老师队伍

实习阶段是锻炼临床检验操作能力的主要时期,也是将课堂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带教老师临床实习教学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习生今后的工作能力[5]。目前检验科对实习生的管理带教方式主要为指定一名实习总带教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检验各专业领域的实习带教缺乏指定老师易造成实习阶段中不同老师带教方法的不一致。因此我们建议有条件的科室建立一支专门的带教队伍,专业组选拔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业务骨干负责检验各专业领域的带教,同时设立一名总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的实习安排和日常管理。

总之,医学检验是综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技术方法为实验手段,以临床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理论、实验、诊断三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专业学科。随着医学检验的高速发展,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临床,也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掌握新技术、新方法,适应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需求[6]。通过建立医学检验专业与临床实验室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体系,增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检验仪器学、计算机技术等课程,建立合理的检验实习带教模式,培养符合现代临床医学要求的复合型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2012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Z],2013:5.

[3]梅传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57-58.

[4]张继瑜,陈茳晶,陈晓静,等.临床基础检验手工项目实际应用的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87-88.

[5]李晓征,杨雪.规范化管理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1(22):2549-2550.

[6]王川,李筱梅,等.基于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的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47-648.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探讨 检验 医学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