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院士程耿东:人生创新没有尽头

时间:2022-03-06 10:16:10  浏览次数:

2015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校长程耿东教授现身说法,让学生对我国计算力学的结构优化研究多一层认识。在他看来,当前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结构优化研究更是大有可为,可以成为帮助我国自主创新产品与国外产品竞争的重要先进的设计工具与方法。

两进大学坎坷求知路

程耿东1941年9月出于生苏州,不满两岁时,父母离异,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程耿东知道母亲良苦用心,学习异常刻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进入北大,程耿东学习更加刻苦,家境困难,买不起书,他就天天跑图书馆,阅读、摘抄。

未名湖畔,晨风暮雨,寒来暑往,程耿东收获了知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风格。1964年,程耿东大学毕业,经过认真思考,他考取了力学研究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大连理工大学(当时叫大连工学院)研究生。

来到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很快,他的才华受到他的导师唐立民教授的赏识,继而我国力学大家钱令希院士也发现了程耿东的才华,对他非常器重,并预言:程耿东将来一定会成为力学方面栋梁之才。

然而就在程耿东为了自己的科学家之梦勤奋苦读时, “文革”开始了,一夜之间,他和学校所有研究生都成了“修正主义苗子”。由于程耿东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典型,1968年9月他被送到北大荒的一个农场进行“改造”。经过一番认真“修理”,一年后,被安排到沈阳88中当了老师。

即便在这种条件下,程耿东也没有放弃对钟爱的力学专业的学习,不论在农场还是在学校,他把一切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遇到问题,就写信向导师和钱令希请教。

惜才如命的钱令希除了认真解答程耿东请教的问题,还多次写信鼓励程耿东,并且只要出差或开会到沈阳,都要到88中看程耿东,叮嘱他业余时间好好钻研学问,学习外语。

1972年邓小平重新工作,一上任,就大抓科技发展,提出要给专家配备助手,钱令希作为国内著名的力学家,自然在要配助手的专家之列,于是他抓住这个机会,向相关领导提出要程耿东做自己的助手。几经努力,程耿东终于第二次走进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校门,并在钱令希院士的亲自安排和指导下,投入到了国内尚不发达的计算力学的科研中。

当选中俄两国院士

1978年,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程耿东凭借多年学习打下的扎实基础,顺利登上了改革开放后公派留学生的头班快车,来到丹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成为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学会主席尼奥德森教授和著名力学家奥洛霍夫教授的学生。37岁的程耿东的刻苦令两位导师刮目相看,他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学业,成为这批公派留学人员中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奥洛霍夫教授还在程耿东的论文发表时,一改导师署名在前的惯例,坚持把自己的名字署在程耿东后面。奥洛霍夫教授这一做法,在学术界极为少见,为程耿东后来的成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博士毕业后,程耿东正式开始了科学研究工作,他把国际力学界最前沿的课题——“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定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很多人听到这个名词都觉得陌生。当有人问程耿东研究的是什么东西时,他形象而通俗地解释:“很多人坐过飞机,一定会看到飞机的机翼并不是用一块完整的材料制造的,通俗一点讲,是拼出来的。那么这些材料怎样组合才能既保证安全飞行,又节省材料呢?这就是工程结构优化要研究的内容。现实生活中,从易拉罐到飞机,从房屋结构到海洋石油平台,结构优化的研究无处不在。”概括的说,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改进产品结构(可以是易拉罐等产品,也可以是楼房等工程)设计,使其能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减少资源使用,得到优化的设计。结构优化对提高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以汽车为例,减重10%,可减低油耗6%至 8%。

在上世纪70年代,他曾利用只有8K内存的计算机完成了一批标准设计。他在90年代初也曾突破传统概念束缚,在弹性薄板优化的研究中提出扩展设计空间、引入微结构、材料和结构统一设计的思想,并被公认是结构拓扑设计优化方法的奠基性工作、近代布局优化理论的先驱。

对于程耿东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他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能源、机械、力学及过程控制学部外籍院士。

对于程耿东而言,对于科学的探索和追求是无止境的,而攻克每一个难关都会给他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程耿东曾告诉学生们:“做研究要做得漂亮,做到自己晚上躺在被窝里都能得意地笑。”“很多创新只是捅破一层窗户纸,往往只是用别人没有想到的很简单的模型和方法突破了关键。”在他看来,这样的创新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时刻有创新的意识,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要反复不断地问自己究竟创新点在哪里。

获首个大学校长奖

1995年11月8日,程耿东被任命为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一走上大学校长的岗位,程耿东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上,明确提出:“大学,就是要有大师级的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绝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基于这种认识,他决定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花大气力引进高层次师资,一方面努力加强已有教师的培养提高。这些办法和政策一经推出,立即收到很好的成效。对外,很快聘请了177位兼职教授、7位海外学者特聘教授,并约请8位两院院士每年短期来校指导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内,给优秀中青年教师解决了包括住房、岗位津贴和职称评聘等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程耿东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讲:“只要你努力,你就会得到支持,得到发展”。而且说道做到,在他第一个任期内,全校教师就有719人次出国进修,165名在职教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2名教师开始进行博士后研究。程耿东担任校长共11年里,大连理工大学进入了教育部“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而他也在2004年获得了“IET教育基金大学校长奖”,这是中国首个大学校长奖。

他也曾应学生之邀为本科生上课,化解枯燥的工科课堂。程耿东的讲课条理清晰且又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且不乏奇思妙语,原本预计1小时的课程,在学生连珠炮似的提问下,讲了两个多小时。年逾古稀的程耿东全程站立讲课,为他准备的椅子却闲置在了一旁。

从大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程耿东担任了大连市科协主席,2015年,又以最高票入选为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的学会执委,并被推举为学会主席,这是首次由亚洲学者当选为该学会主席。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推进优化设计学者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与发展,营造团结、和谐、平等的学术氛围,支持世界上更多年轻人更好地发展,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责编:孙展)

推荐访问: 院士 没有尽头 创新 人生 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