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戏中悟人生

时间:2022-05-11 12:45:03  浏览次数:

中国戏曲在世界独树一帜,其中又以京剧之位魁首。它堪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尊为“东方歌剧”,京剧何以得此盛名;历经数百年,京剧几经沉浮,这尊中华瑰宝又将如何传承……

我们希望探究历史,将最原本、最纯粹的中华京剧呈现给世人。而究竟怎样摸清脉络,如何求解各种疑问,一代京剧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年逾七旬、从艺60多载的陈国卿老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百年沧桑三迎鼎盛

从公元1790年,清朝乾隆55年,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为帝贺寿开始,集合昆曲、秦腔的剧目、曲调和艺法,京剧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近百年的融汇,京剧才得以形成,并演变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戏曲剧种。

18世纪末诞生之初,皇公贵族的喜爱、民间戏曲演出的繁盛,让京剧迅速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京剧也随之蛰伏数十年。直到上世纪20至40年代,以“梅”(梅兰芳1894-1961年)、“尚”(尚小云1900-1975年)、“程”(程砚秋1904-1958年)、“荀”(荀慧生1900-1968年)为首的诸多流派的诞生,让京剧表演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艺术舞台上盛极一时,京剧也迎来第二次鼎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京剧获得了不断发展。如今更是随着国力强盛和全球化发展而越发被世界所关注。京剧迎来了新的春天。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考进中国戏曲学校(后升级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专业大学),1950年,从上海百里挑一考入北京的陈国卿,如今已从艺62年。曾任该校附中校长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陈国卿老先生,真正见证了新中国60多年、中国京剧的新发展,言之凿凿而感慨良多。

六十春秋走向世界

“中国戏曲学校是1950年成立的,当时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是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四大名旦’的老师、梅兰芳的师傅王瑶卿;第三任是‘名丑’爷爷萧长华。1978年,学校升级为学院,变成了戏曲大学。” 陈国卿老人娓娓道来,新中国的京剧,就是在这样一个最优秀的院校摇篮中成长至如今的辉煌。

确实,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戏曲学校培养出了刘长瑜、刘秀荣、李长春等一大批影响至今的京剧表演人才,后来的人们回忆起那段时光,都认为那是中国戏曲教育的“黄金年代”。1978年,高校恢复招生,于魁智带着全家人凑起来的二百元钱和二百五十斤全国粮票来到北京,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历经熏陶与培养,如今的于魁智已被获赞中国京剧界“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老生”的美誉。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从上世纪初,京剧大师梅兰芳将京剧带出国门,让西方社会第一次见识到京剧算起,至今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京剧走向世界的呼声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如今,陈国卿教授依然在致力于让京剧走向世界。每年2月至6月,陈老都要前往美国的孔子学院,为京剧学习班代课,同时举办小型演出和讲座。“全美国有70所孔子学院,仅一所教京剧课程,而且还是很初级的过渡阶段。”他认为,京剧要走向世界,关键要了解外国人观看的需求,要走进外国人的内心里。“现在大多数老外认为京剧就是《三岔口》、《闹龙宫》、《霸王别姬》,热闹好看。”被标榜为给外国人演的“观光剧”。但真正的戏曲文化精髓,是蕴含在京剧得剧目当中。

在一次俄亥俄州大学社区讲座中,陈国卿首次“破例”地演出了冷门文戏《三击掌》,“这是不被我们看好的一出老戏,讲的是丞相之女王宝钏非要嫁给出身贫贱的薛平贵的故事。”出乎他的预料,借助良好的字幕翻译,演出获得热烈好评。一位名叫查理的60多岁老人紧握陈国卿的手说:“太好看了,在美国还很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在美国的现状就是‘谄富拒贫’,这戏就抨击了这种现象。我们不要看观光剧,要看《杨门女将》、《白蛇传》、《西厢记》,要看《赵氏孤儿》,看这类含义深刻的京剧。”

传承京剧,让京剧走向世界,当然需要让观看京剧的人真正了解剧目中的精髓,这样的京剧才能获得共鸣,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拥有生命力。

探究精髓传承之道

“京剧有史以来就是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它不可能成为青年人喜爱、热衷的艺术形式。”京剧剧目中的内涵,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生积淀,才能真正深刻地领会和感悟。一生从事京剧历史研究和教育传承事业的陈国卿老人,将京剧表演艺术总结出三大特点:“综合的表演手段,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虚代实时而以实代虚;夸张精巧的舞台美术,服装道具金碧辉煌。”

脸谱,最能体现京剧的夸张之美。十字纹脸、六分脸、僧道脸、精怪脸等,非常讲究色彩搭配。“红脸关公,非常忠义;绿脸蓝脸,都是草莽英雄、绿林好汉;三刚不见红。京剧最讲究的即是中华民族的三原色:红、白、黑。”梅兰芳创造的白蛇传形象,一身缟素、两绺黑发、中间一点红,即是对此最完美的体现。

不过,现如今很多青年京剧演员对传统精髓并未有透彻理解,陈国卿老人用京剧四功中的“做”(主要指动作和眼神)举了个生动的例子。三国题材《群英会》里有一段戏叫《对火字》,讲得是曹操83万大兵压境东吴,周瑜派鲁肃请诸葛亮一同商议破敌之术,瑜、亮各背身写一个“火”字(即用火攻破曹)于纸上,然后示于对方,心意相同,此计共谋。戏中三人性格各异,周瑜奸诈小气,鲁肃忠厚老实,诸葛亮成竹在胸,这一切都要通过细微而鲜明的人物语气和眼神表现。“鲁肃是忠人,看人说话眼珠在当中;诸葛亮深谋远虑,思虑时眼珠微微倾斜;周瑜心胸狭窄,议事时眼珠撇于犄角。” 陈国卿用生动的形体和神态,完美诠释了京剧的表演真谛。“然而现在的青年演员表演此戏时,三人神态表现看不出差异,根本没有领会演绎的精髓。”

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如此评价当今京剧界的现状:“京剧如今的表演不要说四功,只剩下一功就是唱。”中国京剧的现状确实如此,两年一届的“青年京剧大赛”、“学京赛”,青年演员仅凭扮相好、嗓子好,仅凭唱熟唱精一小段戏,就能屡获大奖,获得国家一级演员称号。“青年教师不求甚解,会教两三出戏就以为不错了;青年演员功利心强,会一段戏就演出,获奖、得奖金、给房子、得级别。徒有虚名!这就是现在人们浮躁心理的表现,把京剧的专业性都变成业余了。” 陈国卿对京剧界当今的现状很是不满,“如果都这样,京剧亡就亡在这了。”

听书、看戏,这种延续数千年人们最惯常的休闲爱好,已经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现在主流的论调认为,京剧已经日薄西山了,该进博物馆了。这个说法是不对的。”陈国卿老人不无遗憾地说。京剧剧目中蕴含的“忠孝节义”,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教育和现实意义。

确实如此,京剧需要传承发展的土壤,中国文化同样需要京剧,世界需要京剧,如此大美之艺,必须竭力珍传。

推荐访问: 人生 戏中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