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生物制品课发展式教学理念探讨

时间:2022-03-04 08:08:09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提出“发展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倡导师生淡化“固教固学”思想,以发展专业素质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倡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发挥先进的学术思想对于教学实践的影响力,达到科研与教学相统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适当增加生产实践比重,让学生学以致用,注重教学实效,从而培养更多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生物制品课;发展式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6-0007-03

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学科层面而言,现代生物制品学汇聚了生命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智慧结晶和优秀成果。现阶段,为满足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需要,高校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先进务实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实效,强化专业素养,培养更多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生物制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融合了现代的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技术为支撑,主要研究各类生物产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1]。近十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例如,2008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600亿元,同比增长25.15%,占同年全国GDP的21.86%。英国GDP的10%得益于生物技术[2]。然而,我国生物制药单一企业目前最大年销售额仍低于5000万美元,不足于美国Amgen公司的0.4%。作为全球性“朝阳产业”之一,生物科技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高校生物制品课的设置,旨在发展学生的专业志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振兴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由“以人为本”向“以用为本”深化。为此,我们提出“发展式”教学的核心理念,以“维系师生身心发展、强化学科专业素养”为第一要务展开教学活动。发展式理论最早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让(1896—1980)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其独树一帜的“临床法”,该方法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由最初的口头交流阶段发展到口头交流为主、实物操作为辅的阶段,再到实物操作为主、口头交流为辅阶段[3]。受其启发,发展式教学理念首先讲求把教学目标由“关注教学任务”转向“关注学生发展”,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强调师生以“活动—发展”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一、塑造教学质量,深化教育内涵

2007年1月,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正式启动。“质量工程”是普通高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饮誉社会的“口碑”工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的课程得靠高水准的学术保障。这是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的根本区别”。教学质量一般由教学模式、课堂效率和学术影响力共同承担。其中,课堂效率是教学水平的集中反映。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学术修为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要素)[4]。另一方面有赖于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就会产生“学其理”的积极性。凯得斯维特将课堂气氛作为有效教学的动力之一[5],足见其重要性。与纯科研相比,教学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反映颇多。云南大学金子强教授认为,科研是技术,而教学是艺术,技术可以计量,艺术则很难计量。有学者称教学艺术是教育工作者融入对人生的体验和情感,进而对教学经验、技巧的一种超越、升华和创造,因而具有情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特点[6]。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20世纪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质量不仅有科学的内涵,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还可以融入智慧、学术、艺术、情感和创造力来加以完善。

(一)抓好生物制品课的教材建设

根据生物制品课特点,选取教材时应当有所侧重,尽量选用本学科代表性的教材,也可以为学生系统性地量身定做。例如,为避免内容重复,将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等基本理论加以提炼,以历史进程和产品研发历程为轴线,贯穿以阶段性新工艺和新成果,形成结构清晰和特色鲜明的指导教材。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处理好教材内容的取舍、主次、详略等矛盾关系;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处理好章、节、单元、概念、原理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教学目标的关系[7]。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属于软环境创建范畴,包括教案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师自我心理准备等。备课时,教学设计可以借鉴迪克和凯里模式的成功经验,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认识上将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成分对成功的教学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系统观点来看待教学的好处是能够把握这一过程中各个成分的重要角色,各个成分之间必须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8]。环节设计时,可以预设“引子”或“序幕”,起到烘托气氛、集中注意力和目标导向的作用。此外,教师在心理调整上、课堂角色定位方面要勇于转变,做好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甚至旁观者。

(三)创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是优秀教学模式共同的创建者和体验者。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赵丽琴老师给予了我们较为中肯的建议,“大学生心理特点反映出时代的烙印”;“了解学生心理,懂得赏识和肯定,主动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放手让学生多参与疑难问题的探究和总结,收获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经历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完全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英国朗曼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的《教学即沟通》(Teaching as communication)一书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大学阶段,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教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世界观、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的成熟,从长远而言胜于对某一学科专业的认知。因此,不要过于强调外在的东西而忽视学生的内在修为,也不回避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北京大学刘宝存教授认为,“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说明其中蕴涵着更为重要的学术思想和创造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个性(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与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相背离时,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界定、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实践,应当注重开拓学生的专业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信心,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发展。

二、适应行业发展,拓宽学科视野

众所周知,各类生物制品在人和动植物健康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生物制品行业发展速度快,前景广阔。然而,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服务方面明显滞后,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低下,因此,只有培养高素质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人才,才能符合行业发展需要。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制品课教学必须适应这种行业特点,贴近实际,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再者,由于生物制品具有特殊性,因此,必须全面实行GMP管理[9]。GMP管理的根本是“人”[10],企业实施GMP管理体现了行业准入和行业规范,这对于刚刚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真正的考验。

在教学中,应突出展示生命相关学科前沿动态,增加学科间借鉴、融合与渗透。例如,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捷径;干细胞技术将造福于人类面临的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纳米生物技术产品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修复和改善组织功能方面前景广阔等。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生物品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个案,如“毒疫苗”事件,可借此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

三、提高专业认知水平,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对教师的期待,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11]。作为发展式教学理念的倡导者,我们首当其冲地要受到事业、职责和角色压力的多重考验,而专业认知水平是教师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前提,是教师专业能力的聚焦点。在执业生涯中,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长期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积淀,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学习、借鉴与扬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使然。就生物制品课教师而言,根据自己的专业层次,规划适合自我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把专业发展目标融入日常的生物领域专业教学与科研活动之中,不断探究和反思,注重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培养专业自觉、专业理想和创新能力。专业自觉要比专业认知更进一个层次。专业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体现于自觉意识到提升专业能力的紧迫性,表现出认真、端正和积极的态度,进而发现专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创造性地解决,并形成理论性较强的教育研究成果。其次,要树立生物技术专业理想。有了矢志不渝的专业志向,才能对教学工作充满激情,才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才能让精心培育的高教常青树结出累累硕果。第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专业范围内革旧布新,提出假设、组织论证、着手解决,不断推动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发展式教学理念引导所有生物技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当率先成为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的行为典范。

四、侧重教学实效,完善评价机制

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要通过实际效果来验证。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真实反映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目标考核必须密切联系生产或科研实际,可以侧重于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学期中间组建学生课题小组,确立一个简单的生物产品研究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简单易行的生物产品制备的技术路线;并以项目可行性报告形式预测该产品研发的可行性,阐述国内外的研发情况、技术路线、生产工艺、产品形式、产品质量标准等;期末以答辩形式进行项目结题验收。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进行产品诸事项论证等主体性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信息处理、知识消化、报告撰写及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自选课题、自拟方案,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设计思路,在开放实验室从事生物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尝试。此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而具体,以点带面,层次递进,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也可以被纳入目标管理系统,适时进行量化与定性的跟踪评估。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应用,生物制品课应当坚持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一致的认同。

众所周知,伴随高教改革步伐向前迈进,各种教学理念也方兴未艾,涌现出诸如“民主式”、“人人可成才式”、“教即导式”、“自主、探究、合作式”、“开放式”、“双赢式”及“多元评价式”等。而我们提出并践行的发展式教学理念以其创新内涵和人性化魅力必将广为倡导。科学家劳厄说,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即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使每个从事并愿尽力做好这份工作的人不断去学习、充实和发展自身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职业。所以,我们应该担当好自己的执业角色,在发展式教学理念指导下,务实与创新,交流与借鉴,总结与反思,以期待高校生物制品学科教育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王俊丽,聂国兴.生物制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

[2]赵清华,范明杰,李玉清等.英国:10%的GDP受益于生物

技术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7).

[3]张建卫,刘玉新.皮亚杰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4]Babar Zaheer Butt,Kashifur Rehman.A study

examining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

[5]Kindsvatter,R.,Wilen,W.& Ishler,M.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R].New York & London:Longman,

c2000.

[6]张善,李森林.教师应努力把教学水平提高到教学艺术

高度[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7]刘龙飞,雷连莉.谈高校教学创新[J].社科纵横,2009,

(3).

[8]盛群力.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J].广州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7).

[9]卢锦汉,章以浩,赵铠.医学生物制品学[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95:33-45.

[10]郑晓丽,沈红杰,吉海滨等.生物制品的GMP管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01,(3).

[11]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3).

推荐访问: 生物制品 探讨 理念 高校 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