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2 08:07:07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04-0018-04

2010年9月,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在全市115所普通高(完)中正式启动。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各高中学校新课程的推进情况,了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听取学校对改进课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成都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2010年11月中下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课改办”),组织了省、市部分专家和普通高(完)中部分校长、教务主任,现场调查了37所普通高(完)中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其余78所学校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调研分六个小组,每组成员构成:省专家一人,普通高(完)中校长、教务主任各一人,市课改办一人。主要调研学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机构完善、课改培训、课程管理、学分管理、选课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学校推进课程进程中的经验和困惑等方面的进展情况。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市普通高(完)中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的具体情况。

一、实施与进展

(一)学校完善了组织机构,精心组织课改

1.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根据调研反馈情况,很多学校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看成是自身发展的一次新机遇,并以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全市115所普通高(完)中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落实了学校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以及相应的专家支持力量,逐步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

2.成立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

根据调研反馈情况,全市115所普通高(完)中都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93%的学校(104所)制定出了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确保了学分认定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全市普通高(完)中的第一学段学习已结束,许多学校的学分认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3.成立学校选{果中心

目前,全市115所普通高(完)中有87%的学校(99所)建立了选课中心,并根据《成都市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科学的选课指导制度。其中,制定了《选课指导手册》的学校有85所,占74%;98%的学校(112所)已经做好或正在实施学生的选课工作。

(二)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注重实际效果

1.学校管理干部培训

全市多次分批组织普通高(完)中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开展课改培训,要求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课改工作制度,形成课改管理机制,对课改进行科学管理,在课改工作落实上做细致的思考,不断提高对课改工作的领导能力,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效推进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调研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全市115所普通高(完)中参加市级培训的管理干部共计1634人次。

2.教师全员培训,转变观念

从2010年7月开始,市课改办分别在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棠湖中学设立了历史、物理、美术、音乐、数学、地理、信息技术、英语、生物、体育与健康等学科的全省远程视频培训授课教室。新任教高一年级的教师们通过观看国培DVD光盘,登陆个人学习账号,在线自主收看专题讲座,学习拓展性课程和相关学习资料。而且,参与网上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的人数达6904人。

3.跟进培训,理解课标,把握教材

2010年8月23日一28日,由成都市教科院牵头对全市在2010年秋季上岗的13个学科高一教师进行了市级课改现场互动培训,有6240名教师参加。培训要求教师要深入、全面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集中方向钻研教材,具体、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破难点、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师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校本培训

各学校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形式多样,包括组织教师收看新课改的专题光盘,请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印发课改学习资料,组织高一年级教师外出交流培训,提供课改书籍供教师自学,组织教研组和年级组教师集中学习,专题研究课改等等。例如,双流县棠湖中学在培训中,将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形成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紧密结合,创设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课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做中学”的教师培训既改变着教师的观念,也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升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彰显校本课程特色

从调研中我们得知,各学校的国家课程设置均按照市上部署,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按标准开齐开全。许多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和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指导表,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提高学校课程的建设开发能力,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开发与实施结合的学校课程体系。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显示,92%的学校(102所)在高中课改前已经开设有校本课程,一些学校正认真进行学生的选课准备工作。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设置过程中特别关注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

(四)在课堂实践中内化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方式

课改理念主要是在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方式中去呈现的。在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全市115所高(完)中在市课改办和市教科院的统一要求下,正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力求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并以此提高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质量。市级各学科的研究课、示范课已经全面铺开;在新津、成华、双流等区县,区域性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展示活动从10月份开始就已热火朝天地展开;大邑中学、成都十七中、田家炳中学、树德协进中学……各种研究课、竞赛课、公开课、说课、听课与议课、教学设计比赛持续不断,精彩纷呈;校长上研究课、干部听课正成为许多区(市)县和学校推进普通高中课改的“必修课”。

(五)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素养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有96%的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细则,115所普通高(完)中都成立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78%的学校进行了三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有89所学校已制定出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三年规划。其中有83.1%的学校已经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时安排上,有25.5%的学校每周在正式课程中安排一课时,8.7%的学校间周两课时,35.5%的学校利用周六、周日或寒暑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另外19.7%的学校是以其他方式安排此课程。

(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由成都市教育局普教二处、市教科院、市课改办共同承担的《成都市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成都市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方式研究》三个市级重点课题申报省级重点资助金项目课题获得成功并已相继完成了开题论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实质性的研究。此外,今年共有20所省市级样本校和校本教研引领学校承担了成都市教育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各高(完)中纷纷提出“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的思想,围绕课改确定学校课题,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研工作。

二、问题与分析

(一)学校干部的教育观念转变困难

调查显示,少数学校领导的课改认识不到位,还在等待——等市上的统一安排,等其他学校先做。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一些学校领导干部对课改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和敏锐性,课改意识不强,问题思考不多。正因为干部的观念转变不到位,在个别学校存在着课改管理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工作不落实的现象。许多教师虽然参加了培训,但教学理念更新很慢;一些教师虽然也认同新课程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改变不了使用了多年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

(二)教师对课标、教材把握不准,疑虑重重

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而模块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教材的内容增量、教学活动增时,与之相反的是教学内容的实际使用课时量却大量压缩,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始终存在。不少科目感觉时间不足。部分教师对教材体系不清楚,对哪些内容在选修教材中还会出现,而在必修教材教学中可以弱化的情况不清楚。他们认为:“课改要求大胆取舍,然而取舍过多,阶段性考试怎么办?学生基础知识的漏洞过多怎么办?新课程要求螺旋式进步,但每一个内容都蜻蜓点水,将来如何应对高考?”这说明许多教师还依然徘徊于“如果不讲,万一高考要考怎么办”的疑惑之中。

(三)实施过程中缺少“硬件”与“软件”

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普通高(完)中面临的是,缺乏教学实践场地,没有实习工具,理化生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验教师等明显不够,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教师难以配齐专职的。一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没有场地和多余的教室,没有必须的教学设施设备,选修课的开设受到极大限制。师资的不足,给课程的实施带来困难,尤其是农村学校缺少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四)教师对学业考试与高考“怎么考”的彷徨

调研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在问:高考成绩到底和平时成绩有没有关系?四川省的高考会怎么考?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成绩如何在高考中体现?如果高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不能和高考挂钩,而学校又没有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自主权,高中教育就有可能回到只抓应试而不顾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老路上去。

(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困难

96.2%的学校和教师认为,目前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还不能满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领会课改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

各学校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深刻领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O一2012年)》精神,认真学习和反复研究省、市有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文件,明确分工,明晰责任,确保课改不折不扣地进行,并把课改实施情况作为考评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市级和各区(市)县教育研究培训机构要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上,组织课改专家组和学科指导小组到学校进行调研视导,及时指导学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政府经费投入,为课改的深入推进提供保障

建议财政继续加大对全市普通高中课改的资金投入,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将普通高中课改经费投入到学校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室、实验器材、师资培训、校本教研、专项课题研究活动之中。各区(市)县财政将财政资金投入的重点放在区域内的普通高(完)中学,以保障学校通用技术、理化试验、综合实践等方面的教学设施设备与场地需要,保证区域内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需要。

(三)持续不断地开展课程改革教师培训

围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培训工作。高一年级教师培训工作要坚持分类别、分学科、多渠道并行的实施策略,培训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实例分析、现场观摩、互动研讨、自主学习、参与式培训、合作交流及校本研修等形式。要制定严格的课改培训考核制度,并把课改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计入学时;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做到课改培训务实、有序、高效,确保培训质量。

(四)聚焦课堂,研究教学,提高质量

全市所有普通高(完)中,必须“念念不忘”课堂教学,牢牢抓住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去优化教学设计,通过观课议课、说课磨课、上示范课、上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去提升教学质量,并在这一过程中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逐步形成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五)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建议各高(完)中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要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多元的,能满足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推荐访问: 成都市 调研报告 改革 情况 实施
[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