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萨满艺术的传递

时间:2022-05-17 18:30:04  浏览次数:

摘要:萨满文化艺术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社会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萨满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圈。我们必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萨满文化艺术,祛除其中封建迷信的糟粕,获取其中民族文化和民间科学的精华,秉持正确态度,加大萨满文化艺术的保护力度,创新发展应用。

关键词:萨满;文化艺术;传递

21世纪,世界已进入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与传统共生存的多元时代,在新世纪,许多国家民间艺术得以复苏,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及其产业再次得到人们的再认识和新发现。萨满文化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必然被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的无情冲击而面临消失。但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传型中,萨满文化艺术仍然以传统民族民间艺术顽强生存着,表现出顽强的艺术活力,这也得益于全国上下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当前,狩猎、农耕社会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这类“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土壤不断流失,特别是老一辈的民间艺人的过世,将使得这些具有原创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光彩不在。我们必须要抓紧保护与抢救,做好“传承”与“开发”,加强民间艺术传承的培养与扶植、保住民间艺术的根基和原味。特别是我们看到鄂伦春族萨满教,以及依附其间的艺术载体形式,如萨满服饰、神鼓、神调、祭祀活动等,我们要加强挖掘保护,记录和传承,否则随着文明和城市化进展,这些文化艺术终将被现代化物质文与精神文明所完成取代。

一、深刻认识萨满文化艺术的历史价值

萨满是多源头世界性原始宗教,非一个民族所独有。一个民族发展到某个阶段,都会有对“灵魂”与“巫术”的崇拜,但真正的成体系的哲学和宗教发展后,萨满教被上层统治阶级视为巫蛊之术。只能在文明的边缘和发展相对满后的地区生存,萨满教一直延存近代,也让我们能够看到萨满艺术这种古老的文化。萨满文化诞生于原始社会,伴随着人类走过了5000多年的历史。萨满文化的发源地集中在黑龙江流域,古代北方民族都信仰萨满,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满、汉、赫哲、鄂温克、鄂伦春、锡伯、柯尔克孜、朝鲜、蒙古、达斡尔等民族后裔,至今还保留着萨满文化的遗存。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萨满文化作为宗教信仰,成为人们的重要精神支柱,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多方面需要,特别是在衣食住行、疾病、精神信仰、占卜预测、歌舞娱乐等诸多方面都有应用。萨满主要以外在的“神舞”和内在的“通灵”两种形式来达到人神沟通的目的,“神舞”是萨满借助一种原始舞蹈的形式,虚拟成各种神灵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通灵”是萨满借助昏迷术、梦幻等一些心理手段,以达到潜意识状态与神灵沟通;这也是萨满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一种世代传袭的古老方式。萨满文化艺术在人类诸多文化形态中,既有精神需求满足,也有行为规范要求,并从起源到现在,陪伴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一些人对萨满文化的信仰一直保存,对萨满艺术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对图腾崇拜中,其中有鄂伦春族人对熊神的一种崇拜,满族人对长白山神的一种崇拜等,反映了这些民族对起源的信仰认识。一些故事中,如《乌布西奔妈妈》、《尼山萨满》和《天空大战的故事》中,反映了这些民族与大自然、与生病、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也彰显了正义和邪恶,正义战胜邪恶的人文关怀。萨满文化曾被西方一些国家当作巫术给予封杀,在中国也对萨满作为迷信给予禁止,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当今,特别是在岁时节令,还有如蒙古族祭敖包、鄂伦春族的篝火节与赫哲族的乌日贡大会等等,反映的是本民族的祭祀活动影响,在民间延续了几百甚至上千年,这些节庆活动的举办仍然广受欢迎和关注,在本民族和当地群众中影响很大。在一些地区和民族中,还有与萨满祭司相关的活动和习俗,并以一些禁忌要求严格规范言谈举止,比如鄂伦春族上山狩猎要求不能大声喧哗,满族在西炕不能住人和放杂物。萨满的神学对文学影响很大,现在许多诗歌都闪耀着萨满祭祀时神词的背影;萨满的歌舞对现代歌舞的影响很大,我国东北的二人转中就有一种“大神调”,甚至对欧洲的美声唱法也与萨满的起源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对萨满文化艺术的研究,实际是对我们人类的发展史的研究,是更深刻和认识民族的源头,对认识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歌舞音乐、精神现象等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意义。

二、充分发掘萨满文化艺术的社会价值

萨满文化呈现原始文化形态,跨越了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萨满文化深刻地鐫印着人类文明进程印迹,它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奋进不止的思想基柱。早在石器时代,人群族居依靠自然渔猎生活,形成了对自然敬畏、依赖、保护思想认识。但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又无法科学地认识,而当遭到自然灾害与疾病侵袭时,便认为是自然界对人类的处罚。当人们在科学上无法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时,自然会把希望寄托在精神和心灵世界来寻求解决,而那时对大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产生了万物有神的认识。对于神灵的存在和把握,就需要一沟通的使者,这就有了萨满的神职人员。萨满以出神或者附体方式,从而把人的意愿与神沟通,再把神的精神传递与人,以此来解决现实的自然灾害、疾病、预测占卜、出征和狩猎等需要问题。萨满作为神使,成了神的代言人。萨满一词出自通古斯语族,指的是“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萨满作为沟通人神的中介,被视为氏族的智者、祭祀的祭司、祛病的巫师、部落的首领、占卜师等。萨满地位很高,是宇宙骄子,天穹裔种,他们以吟唱神歌等各种神技,实现与神灵交互,转达人的愿望,传递神的旨志。萨满不但在祭祀中扮演主角,还在氏族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萨满在神权时代地位特殊,往往担任氏族领袖、部落酋长。萨满文化艺术反映了先民的原始信仰、原始意识,反映了人们勇于进取、战胜灾难、驱除妖魔的美好愿景。萨满文化艺术的精神实质,展现了故土观念认识,展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还展现了顽强不息的生存意识,崇尚勇武不屈战斗精神等等。萨满文化艺术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包括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心理学、病理学及精神学等等。萨满文化艺术从理论上研究的时间始自十八世纪俄国亚德林车夫研究开始,从而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对萨满文化艺术的研究时间仅有几十年,已充分认识到萨满文化艺术的价值。

三、加强萨满文化艺术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萨满文化艺术中对音乐、舞蹈、神话传说中的份量很重,并在传承中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艺术化的处理,成为了重要的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并以民间艺术的形式流传影响后世。比如蒙古族歌舞中“安代”,其实质就是最早的萨满治病的跳神仪式之一,经过不断变迁而成为独立的一种艺术表现 形式,但其中包含的音乐、舞蹈却与古代狩猎歌舞存在许多相同之处,而萨满音乐的初始来源就是狩猎音乐。由此可见,古代歌舞艺术不断被萨满文化吸收,并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而后又在民间得到传承的传播。萨满音乐是歌、舞、乐的综合体,又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综合体,萨满音乐整合于生活方式之中,是生活本身。我们看到的萨满跳神音乐,它是一种与神沟通的特殊语言方式,并使用神鼓和腰铃这种专用工具。神鼓与腰铃这种代表性乐器,是通神的祭器,具有变幻莫测、粗犷野性和慑人魂魄的影响力。萨满的神鼓是与神沟通的语言工具,是完成人神之间的沟通媒介。萨满乐舞的艺术价值是直接服从于氏族的祭祀和服务于治疗活动仪式的需要的一种工具、手段,出于功利目的而产生,萨满手中的神鼓腰铃,并不与现代专业演奏家手中的乐器意义一致,也是无法比较的。在萨满手中,神鼓和腰铃是通神使用,既能在祭祀神事中显其灵性,又能在娱乐风俗活动中激发兴致。同时,而萨满教的一些禁忌、祭祀、仪式等活动,也不断渗透到民间生活中,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类似这种通过民俗化的途径保留下来的萨满教遗俗很常见,比如蒙古族的祭敖包习俗就是从萨满教的祭祀山神、地神的自然崇拜传统演变过来的。

四、加强萨满文化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萨满教是北方民族的一种原始宗教,而萨满是特指氏族内部的智者,作为一种文化类别,萨满文化是北方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自然生活状态,它的内容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表现为服饰、音乐、舞蹈、剪纸等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萨满文化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近20余年来,我们的社会已从农业文明迈入工业文明,科学和信息技术现代化是主流文化形态,民族民间艺术的实用与审美价值正被现代化替代而消退,正在消退,成为遗产。目前,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些珍贵的文化内容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今天,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使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并与经济相适应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和抢救这种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文化,要积极开展与萨满有关的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工作,加强对萨满文化艺术生存的整体环境、传承人以及大量遗存的保护力度。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地区召开了申报“中国萨满文化之乡”研讨会,加大 中国萨满文化艺术保护力度,唤起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认识,并与推进相关地区的旅游发展,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走上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重的道路。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萨满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了一种衰弱乃至消失的趋势,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地区和民族都出现了萨满文化复兴的情况,但是,整体而言,萨满文化一直以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存在着。针对推动萨满文化的继承及萨满文化产业创新这一问题,要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萨满文化产业化,进一步开发萨满文化价值,充分展示萨满文化魅力,呈现萨满文化的神奇,实现萨满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五、充分发掘萨满文化艺术中的科学价值

萨满文化作为一种古朴的文化遗产,其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合理因素。在千百年来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实践中,萨满巫术也蕴含着那个时代一些古老的科学基因,对现代科学也有借鉴作用。萨满文化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一些科学因素,能从远古一路延续今天,其治病功能特别是通过心理和精神干预等方式,使民众长其信奉是一直存活至今的重要原因。如萨满医术中固有的心理疗法能和现代西方医学中的心理咨询等精神医学进行跨时代的对话。可以说,萨满医术是迷信和科学相混合的文化复合体。而其主要运用精神疗法和心灵疗法等综合治疗虚病便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现代心理学的科学成份。而现在,萨满医术中的一些传统仍然具有很多社会应用。现在萨满医术的蒙医整骨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特别是内蒙古哲盟整骨医院院长包金山继承其曾祖母——女萨满娜仁·阿柏那萨满整骨术,并与现代医学衔接,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完成了《整骨知识》、《包氏祖传蒙医整骨学》等医学著作。目前,其整骨医术虽然从萨满医术分离出来成为纯粹的医学技术,但仍然保留了一些萨满医术的神秘色彩。

结语。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许多民族的信仰发端,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組成部分。萨满在中国北方诸民族中的传承由来已久,其形成是一种原始的民间崇拜和信仰的产物,属于信仰文化或巫术文化的范畴。我国东北地区的萨满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萨满艺术囊括了宗教历史、哲学、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和民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成就。萨满文化的传承传播要祛除民间信仰的落后愚昧与迷信成份,充分认识其时代历史遗产价值,认识其人类文明传承的积极意义,领略这种神秘和古朴文化艺术魅力,追寻萨满文化艺术深层那种人文力量。要充分整合有关资源,为萨满艺术的发掘和产业化开发搭建平台,运用创新产业融合模式传播萨满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徐英,萨满教传承模式的变异及民族学解读[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2]刘超,萨满教造型艺术的意蕴之美[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3]陈佳,北方民族萨满艺术中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偶制作之研究[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李茉函,萨满造型艺术程式化语言的表现[J];美术大观;2011年07期

[5]朴城君,“神性”谢幕之后——萨满造型艺术及其当下境遇[J];美术研究;2007年04期

[6]博·阿斯巴根,宗教文化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影响及其发展关系[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李宏复,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余雁,萨满艺术的视觉符号特征[J];美术观察;2008年09期

作者简介:丛彦博(1984——),硕士,长春师范大学萨满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萨满文化及少数民族艺术。

推荐访问: 浅析 萨满 传递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