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淳安“八都麻绣”看民间艺术的特征

时间:2022-05-17 17:35:03  浏览次数:

“八都麻绣”出产于今淳安严家、王阜的八都一带。这种蓝白相间图案的刺绣,古朴粗犷,别具古风,系当地民间艺术的代表。“八都麻绣”。它是以自种、自纺自织的粗麻布和麻(棉)线为原料,绣出图案后缝制成背袋、脚步、围布、帐额、饭袋、头巾等生产生活用品,考察它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发觉民间艺术的一些特征。

一、地域性

“八都麻绣”,唯独淳安的八都源有,这就说明了民间艺术的地域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民间艺术。实际上,麻绣的产生,与它所处的地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八都麻绣”起源于三国时期(220——280年间)。当时这里战乱频繁,加上交通闭塞,使得淳安县八都源一带于外界交往几乎隔绝。八都源位于淳安的西北山区,从源头到原尾,两山夹一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不植棉,也不种桑,特意种麻,这种麻即是麻绣的主要原料——苎麻。苎麻织成麻布后,用自种的靛青染色,漂白则用炉灰或桐碱煮漂。可以说,织这种麻绣所用原材料,均系当地生产。再如麻绣的一些图案,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象豆枝花等。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蜿蜒曲折的山路连绵一百二十余华里,山间云雾萦绕,故又名“云源”。源中有当地知名的“廿五里青山”峡谷,两边悬崖峭壁,山路崎岖,中间一条溪流,溪水湍急,二十多华里了无人烟,要进里半源,得翻山涉水,交通十分不便。所以,直到解放前,这里的人吃的多为山玉米,穿的多为自织的麻布衣,住的是茅草山棚或石瓦泥墙矮屋,点灯用的是松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当地有首民谣:“脚踏白炭火,手捧苞芦粿,除了皇帝就是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才使这里的一些古老习俗得以延续。因此,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受地域性的制约。

普列汉诺夫说过:“不同类型社会的文化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后形成的。”当然,民间艺术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后形成的,而这种民间艺术形成后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反过来又对这种民间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强化这种特征,这种文化特征就是社会环境因素(包含人文因素)。因此,说地域性,有着两层意思,一是自然环境因素,二是社会环境因素。

二、传承性

民间艺术不是无源之水,它往往比自己归属的正统文化更多地保留着传统的习惯。有的学者经研究,认为是秦汉时期山越人遗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不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八都麻绣流传到现在,有了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这里流传着一种新婚“传袋”习俗。新娘花轿进门时,由利市人手拿装有山玉米、高粱、赤豆和乌麦的麻布袋,边传、边接、边唱,引新人进入洞房。“传袋”含义“传代”,表示祈盼新婚人家子孙繁衍,兴旺发达。这里的妇女,个个会在麻布上挑花(麻绣)。姑娘长到七八岁时,就要学会在麻布上挑花,一直挑到出嫁时。出嫁时姑娘要亲手为丈夫挑绣两条围布,以示成双成对之疑。新婚后,新郎上山干活,要喂上新娘绣的脚布,背上新娘绣的饭袋让村里人看。如果麻绣绣得好,花样新颖,说明新娘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就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反之,就会被人瞧不起。因此,姑娘们对新婚麻绣,总是精心挑绣,好上加好的。有了这样一种习俗,才使麻绣图案千姿百态地承传下来。 “八都麻绣”,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从人的出生到死亡都有所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标准的提高,麻绣的创作者又把大自然的花草果叶和鱼鸟虫兽用甲骨文的图案勾挑到麻布上展现出一幅幅寓意深刻、吉祥美好的一些象征隐喻图案如:“万事如意”“喜鹊登梅”“多子多福”等图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均传递着久远的文化因子,这种文化因子,千百年来,一直被重复地表现着·····总之,民间艺术的传承性蕴含着人类初始艺术的神秘境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本土精神。

三、自娱性

民间艺术带有很强的自娱性。民间艺术其最初产生的目的均是信仰、祭祈以及巫术活动,带有广泛的神秘性、象征性等多种属性。尽管随着发展、民间艺术已经悖离了其最的目的,但混沌中,这种原始的人文信息还是较强烈地存在于民间艺术本身。因此,其自娱性为主,

娱人性处次要位子。自娱性中,包括它的实用性。“八都麻绣”的制作工序非常古老,从种麻、剥麻皮、捻线、纺织直至挑线,全用手工操作。妇女们用脚踏手穿梭的木质机织麻布;用桐子饼或炉灰水水煮漂白;连染色用的靛青都是自家种的。以前的时候每年农历十月玉米收获后至次年农历三月上山播种之前,姑娘、妇女的主要活计就是织麻布、挑花。在当地一直流传着八都女子尽挑花的说法。有一首民谣是这样的唱的“柏子树,柏子桠,柏子树下好侬家。生个儿子会挖山,生个囡人(姑娘)会挑花,一挑挑到十八岁,嫁着个好侬家„„”这质朴的民谣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男耕女织”的生活画面。确实如此,姑娘从小开始学织布,并由母亲传教挑花技艺,待到十七八岁出嫁时,挑花的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了,花样新颖,说明新娘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就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还会巩固在夫家的地位。心灵手巧的姑娘以布的孔眼为针步,白布青线、青布白线在麻布上描龙绣凤、制图作画。她们用“十”字针法,把类似甲骨文字的大自然花草鸟兽,用白色或青色的细麻线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绣出图象生动、令人赏心悦目的麻布绣品。最奇特的是,挑花时从麻布的中间起步,全部挑完后,最后回到中间收针,一针走到底,所用麻线不结。八都麻绣上的那些图案反映人们对福、禄、寿、禧人生目标朴素的追求。体现了其原始的目的,从另一角度讲,也说明了自娱性。它不作为商品,用于出售,以达到娱人的目的。八都麻绣一般都是女人绣的,为自己、为丈夫、为自己的亲人。麻绣绣得好,得到乡邻的称赞,不仅自己高兴,还能受到他人的尊敬。

当然,自娱性为主,并不排斥它的娱人性。有些民间艺术品它的生产,并非为了自用(自娱),而是作为商品出售,象许多农民画,但它的销售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说自娱性是民间艺术的特征,还必须与上述两种特征——地域性和传承性相结合,否则便不能说清民间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 八都麻绣多以“十字花”组成,或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青白辉映,古朴清新。整幅图案均用一根线绣成,中间无间断或系结。它的图案大体分为三类:①装饰图案:一般是对称图案,或由若干幅相同的基本图案组成;②象形图案:它以表现事物形象为特点,飞禽走兽等。③汉字图案:也称寓意图案,如福禄寿禧等,寄托作者的美好向往。

随着改革开放,山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改变,传统的麻绣制品和审美观也正在变化,出现了壁挂,装饰布、门帘、背袋等麻绣新品。八都麻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曾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央视《祖国各地》栏目也曾作报道。“八都麻绣”这一古老的民间刺绣艺术,使人睹目生情,过目不忘。

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它是我们进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群文工作者应该去广泛搜集、整理和研究,吸收其精华,排除其糟粕,这是我们群文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访问: 淳安 民间艺术 特征 八都麻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