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阿拉善民歌中的佛教元素

时间:2022-05-17 15:00:08  浏览次数:

【摘要】阿拉善民歌中的宗教歌曲通过描述一幅幅理想的宗教生活、习俗画卷,表达了阿拉善蒙古人崇信佛教的宗教理念,展现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地位,描绘了众生平等脱离苦海的美好意愿。这些充满佛教元素的阿拉善民歌不仅拥有辽阔的宗教意境,还饱含着多种地域、生态、文化象征,因此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广泛传唱。

【关键词】阿拉善;民歌;佛教;元素

蒙古族不仅以骁勇善战横扫欧亚,更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生活在阿拉善盟的蒙古族部落有和硕特蒙古人、土尔扈特蒙古人、喀尔喀蒙古人和蒙古族穆斯林等。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南接宁夏,西邻甘肃,北连蒙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其地貌特征不是传统蒙古族居住的苍茫的草原,而是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组成的浩瀚的阿拉善沙漠王国。由于特殊的历史的渊源、大漠戈壁的广袤苍凉及狩猎游牧并存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各自具有独特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民歌。

关于“阿拉善”这一名称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大多认为是“贺兰山”一词的转音,“贺兰山”则是因为匈奴的“贺兰”部落居住于此而得名,“贺兰”在匈奴语中是“骏马”的意思。

阿拉善蒙古族除东部的蒙古族穆斯林外大多笃信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阿拉善地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传播发展与阿拉善蒙古人的迁徙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卫拉特、和硕特蒙古部首领顾实汗曾于1642年出兵西藏扶持喇嘛教黄教派,康熙赐贝勒爵的和罗理之子阿宝曾奉命护送达赖喇嘛入藏并统兵驻守四年多,之后从青海带回阿拉珠尔经和宗喀巴佛像,在阿拉善王府内设置家庙。[1]特别是1716—1746年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流落阿拉善在此弘扬佛法福利众生,更令阿拉善地区与藏传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专家李少魁教授称阿拉善为“圣地”,他解释说,在藏传佛教文化中,够资格称“圣地”的只有宗喀巴、达赖和班禅的驻地,布达拉宫和塔尔寺是公认的“圣地”,而唯一在布达拉宫没有灵位的达赖喇嘛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供奉六世达赖的肉身灵塔则在阿拉善广宗寺(俗称“南寺”)。阿拉善福因寺(俗称“北寺”)的第一位喇隆巴则是学贯蒙、藏、汉三大显学的文化大师阿旺丹德尔。以仓央嘉措——阿旺多尔济——阿旺丹德尔三位历史人物为主线就构成了阿拉善的历史文化主体。[2]

根据内容题材可将阿拉善民歌分为历史叙事、生活风俗、宗教祝福、爱情婚礼、思念和赞马等几大类歌曲,其中的宗教歌曲,如《恩德三圣》、《江山社稷》、《嘉庆皇帝》等,充分体现了阿拉善蒙古人崇信佛教的宗教理念,描述了众生平等脱离苦海的美好意愿。

根据地域分布、流传范围、家族和部落传承以及演唱曲调和风格的不同,将阿拉善民歌分为阿拉善和硕特夏司特尔民歌、额济纳土尔扈特民歌、阿拉善喀尔喀民歌和阿拉善科勃尔民歌四大类。[3]

阿拉善和硕特部约为17世纪或更早从西域迁移至贺兰山北麓,是阿拉善地区最大的蒙古族部落,其民歌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阿拉善之前居住地(如新疆、青海等)的民歌,二是迁移途中传唱的歌曲,三是定居以后产生的民歌。[4]

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同样约为17世纪或更早从西域迁移至额济纳绿洲,其民歌来源大体也有三个:一是早先居住地即新疆土尔扈特部聚居地博克赛尔地区的民歌,二是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之前传唱的民歌,三是定居额济纳后产生的民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有大批喀尔喀蒙古人从现在的蒙古国来到阿拉善地区避难,与此同时,他们也将包括民歌在内的风俗文化带到了阿拉善,这些从外蒙古传入,并在长期的传唱演化中形成独特的阿拉善风格的蒙古族民歌被统称为“阿拉善喀尔喀民歌”。

在阿拉善音乐体系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分支,即聚居在阿拉善盟东部敖伦布拉格等地区的蒙古族穆斯林传唱的民歌。蒙古族穆斯林们虽然也说蒙语、穿蒙古袍、住蒙古包,但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念《古兰经》,由于信仰的不同,在音乐领域也产生了相应的差异。阿拉善科勃尔民歌以阿拉善和硕特长调民歌为主,既保留了阿拉善和硕特民歌的演唱特点,又吸收了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拉特等邻近地区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别有一番情趣。

阿拉善长调民歌的代表曲目,高居阿拉善八大经典长调民歌之首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是阿拉善和硕特部建旗初期为了稳定民心、凝聚民力、共建家园而产生并传唱的。这类反映阿拉善和硕特部最初定居时社会风貌的历史歌曲统称为夏司特尔民歌。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是难以寻觅的故乡;

佛海无边宗教之道,学成有为效力国家;

…………

种在北方的大麦精华,献给兄长的美酒之尊;

种在田间的五谷精华,献给贵人的美酒佳酿。

阿拉善和硕特蒙古部信仰藏传佛教的黄教派,即格鲁派。格鲁是藏语“善规”的意思。因该派僧侣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派,由大师宗喀巴创立,是藏传佛教五大派别之一,主张缘起性空的佛教思想。格鲁派认为戒律乃佛教之本,针对当时寺院生活腐化、僧纪废弛的不良风气,提出僧人应严格持戒、寺院应加强管理的宗教改革理念,很快后来居上。

这首长调民歌有很多译本,下面是阿拉善著名翻译家魏·巴特尔翻译的版本,其中关于寺庙神灵的意象,寄托着人们对佛祖的高度崇拜和祈求佛祖庇佑的美好愿望,无不体现出佛教在阿拉善蒙古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是我们难得的故乡;

漫漫香火是虔诚的信仰,太平美满是我佛的祥光;

…………

太平欢乐是今朝的恩赐,万众共享这无穷的安康;

因寰宇世道常变故,望我佛保佑福无量。[5]

长调民歌《如此美丽的阿拉善》中出现了诸如安多、兰州、鄂尔多斯、银川等具体地名,也有以喀尔喀蒙古三旗的所在地指代外蒙古的地理位置,还出现了雪域高原、大戈壁、草原等自然景观名和黄河、贺兰山等山川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阿拉善建旗初期的地域疆界和自然风貌。其疆域“东起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西与额济纳河接壤,北逾瀚海,从喀尔喀起始,南与甘肃凉州、甘州接界”。[6]

歌曲开头出现的“安多”是指三大藏区之一的安多藏区,位于青海、甘肃、四川与西藏接壤的高山狭谷地带,这里应该专指和硕特部迁徙至阿拉善前游牧的青海地区。安多藏区更是和硕特部信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诞生地。

相传这首歌是由和罗理手下一个叫南柯巴拉的喇嘛献计创作而成,帮助和罗理成功地从清廷那里划分到广袤的土地作为牧场,从此和硕特部得到繁衍生息。从这段民间传说中也可窥见当时藏传佛教广建佛寺、僧侣众多、十分兴盛,已成为阿拉善蒙古人坚定的宗教信仰,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重大事件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影响深远。

遥望那西部千里外,安多寺庙在闪金光;雪域高原看过来,兰州古城在视野;

远眺那广袤的北方,是喀尔喀蒙古的三个旗;沿着北疆看过来,是无边无垠的大戈壁;

…………

这首歌的另一个版本多了后人加上去的一段唱词。

才思敏捷的大臣们,循规蹈矩理朝政;坚固的城堡多繁华,两座寺庙在两边。

其中的“两座寺庙”指的就是广宗寺(南寺)和福因寺(北寺)。

《千佛洞的影子》是阿拉善蒙古人在迁徙途中创作的歌曲,千佛洞即甘肃敦煌,距离阿拉善盟很近,这首歌既表达了离乡背井的人们对故土的思念也传达出他们对佛祖的强烈得到尊崇和祈求。

千佛洞的远景,迷迷茫茫中闪现;但愿它能够洞察,我心中的祈愿;

密布的马蹄云,下起了瓢泼大雨;牵挂着年迈的阿爸,心中充满了担忧。

《恩德三圣》是典型的阿拉善和硕特夏司特尔民歌,记述了阿拉善和硕特旗阿宝王爷迎娶道格欣公主的故事,具有情节性、传奇性、历史性和纪念性。

供奉着恩德三圣的您啊,享受荣华富贵的您啊;

十五的月亮般明亮的您啊,洞悉一切事理的你啊;

…………

理藩院里轮值的您啊,明察一切事理的您啊。

“恩德三圣”指佛教中的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佛教中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表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功德。观世音菩萨从字面看就是“观察世间民众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表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称大精进菩萨,表喜舍。这首民歌一是称颂尊奉佛法的王爷公主功德无量,再是祈祷佛祖菩萨保佑王爷公主前途无限。

《阿拉腾山岭》这是一首典型的宗教民歌,是阿拉善和硕特夏司特尔民歌中传达佛教思想的经典曲目。

雄伟的阿拉腾山岭,美丽的五台仙境;环绕四周观望,景色迷人的圣山;

巍然耸立的西山,犹似八瓣莲花;西山脚下仰望,是多么秀丽的圣山;

高耸入云的北山,鲜花姹紫嫣红;北山脚下仰望,是多么迷人的圣山;

绵绵起伏的东山,五颜六色的鲜花;东山脚下观望,多么神奇的圣山;

巍峨壮观的南山,开满芬芳的花朵;南山脚下观望,景色怡人的圣山。

阿拉腾山,即五台山,阿拉腾是蒙语“金色”、“金光”的意思,阿拉腾山即是“金色的圣山”或“金光之山”。相传阿拉腾山供奉着曼殊释利佛(文殊菩萨),曼殊释利佛是金身佛,故称“金色的圣山”或“金光之山”。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因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成为蒙古族佛教信徒首选的朝圣之地。五台山与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甘肃拉扑楞寺并称蒙古人心中的四大佛教圣地。

歌中“犹似八瓣莲花”唱的是佛教寺庙建寺选址非常讲究风水,藏族和蒙族认为寺庙的地理位置以“地似八瓣莲花、天似八幅金轮”为最佳。[7]五台山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立,形似八瓣莲花。这里还有文殊菩萨东海取歇龙石,施法降五龙,洒甘霖使五台山变清凉之山的传说。山上除了有供奉文殊菩萨的演教寺,还有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等数十座佛教建筑。

《阿拉腾山岭》的另一个版本则是:

雄伟的阿拉腾山,美丽的五台仙境;

骑着狮子的曼殊释利(文殊菩萨),是众生信拜的神仙;

耸立于西边的山上,有班禅大师的神邸;

绕到西边叩拜,是我佛神圣的仙境;

耸立于北边的山上,有那菩萨的神灵;

绕到北边叩拜,是多么神圣的地方;

巍然屹立的东山,有宗喀巴大师的神灵;

一路叩拜到那里,是多么神奇的地方;

祥云缭绕的南山,有金刚菩萨的神灵;

诚心地拜到那里,是多么神奇的地方;

…………

关于五台山的民歌,阿拉善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名为《仙境五台山》的经典民歌,歌词如下:

巍峨的五台山上,弥漫着层层的云雾;虔诚的叩拜到跟前,一片祥云升腾;

在那吉祥的西山,八瓣莲花盛开;攀上西山叩拜,吉祥的烟雾弥漫;

在那高耸的北山,开满了艳丽的黄花;登上北山叩拜,吉祥的烟雾升腾;

在那巍峨的东山,无色的花儿争艳;登上东山祈祷,吉祥的烟雾升腾;

金色的阿拉腾山上,座落着五台仙境;骑着狮子的曼殊释利,是众人崇拜的神灵。

由此可见阿拉善蒙古人对佛门圣地五台山是多么地神往。

阿拉善喀尔喀民歌中也有着丰富的佛教元素,例如下面这首《三岁的黑骏马》:

三岁的那个黑骏马,腰侧印着烙印子;腰侧印的那个烙印,是玛尼的三字真经;

四岁的那个黑骏马,马蹬印着烙印子;马蹬上印着的烙印子,是玛尼的六字真经。

歌中的“三字真经”指佛教的三字明咒:嗡阿吽。这三个根本音韵是宇宙时空一切能量的来源,是充满宇宙的根本发音,持诵此三字明即可获无量无边、圆满广大之功德。

“六字真经”指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嗡玛尼呗咪哞。此六字拼成“六部心要”,意为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万物只要听到就能消除一切魔障、解除一切痛苦、倾心向善、弘扬佛法。

阿拉善民歌中的宗教歌曲通过描述一幅幅理想的宗教生活、习俗画卷,渲染浓烈的我佛崇拜之情,宣扬心皈净土的佛教理念,全方位地展现了佛教在阿拉善蒙古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借由虔诚的信仰阿拉善蒙古人点燃生命的花火,不懈追求美满的生活。

这些充满佛教元素的民歌不仅拥有辽阔的宗教意境,还饱含着多种地域、生态、文化象征,因此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广泛传唱。

参考文献

[1]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专号.卫拉特史论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室,1987:39.

[2]李少魁.文化阿拉善 圣地阿拉善——试论从仓央嘉措到阿旺多尔济、阿旺丹德尔的藏传佛教文化传承[EB/OL].阿拉善新闻网,2005-08-30.

[3]马英.阿拉善长调民歌的来源及体系分类[EB/OL].阿拉善新闻网,2010-03-12.

[4]陶额日登巴图.阿拉善和硕特夏司特尔民歌的起源和特征[A].乌兰杰,等.首届内蒙古国际长调民歌研讨会论文集[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23.

[5]白水.蒙古长调民歌百汇[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159.

[6]彭家杰,张淑玲,关仲锁.阿拉善盟盟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149.

[7]王武烈.建寺文化的迷失与觉醒[M].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3:191.

作者简介:鞠善日(1973—),朝鲜族,硕士,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推荐访问: 阿拉善 佛教 浅析 民歌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