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民歌中的文化生态解析

时间:2022-05-17 16:50:05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通地区个案的实例分析,从音乐学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着重研究并总结民歌中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生态状况,由以反映劳动、生活、风俗等为特色,强调民歌所具有的文化传播与社会写真功能。

关键词:民歌;文化;劳动;生活;风俗1弁言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奠定我国传统音乐产生与发展的基石,诸如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间歌曲、民族器乐等无不受到民歌的影响,而古代的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甚至文人音乐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与民歌交叉授粉,相互渗透。民歌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艺术产物,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劳作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时间推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从民歌中感受到先辈们在劳动、闲暇、社交、娱乐中的真实场景。我国地貌广阔、生态多样、文化丰富,民歌作为与人们最为接近的音乐文化结晶,也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风格。众所周知,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这也是由于不同民族所生活的地区、所从事的劳动、所感悟的世界有所不同而造成。特定的生态环境造就出特殊的文化产物,凝聚着人们内心最淳朴的感受。

笔者拟以南通地区为例,从纵横两条线索分析该地区民歌的类型与内容,并从其特定的社会人文生态环境考察,解析该地区民歌中的人文生态现象与关系,并考察民歌对文化传播与社会写真的功能性。

2地理概貌

南通是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整个地区位于我国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靠黄海,属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和黄海海积平原两种类型。该地区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水陆畅通。该地生物资源丰富,盛产鱼盐米面,是典型的江淮鱼米之乡。其可考的人类活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为古吴越族。在四世纪之前该地居民多与江南一带常有往来,直至东晋时,由于北方战乱,南通地理偏僻,不少北方移民涌入,出现初次的居民融合。此后的六朝、隋唐、宋金元时期皆有类似不同程度的北人南迁,直至明清,基本确定了今南通地区的居民结构。目前整个南通地区包括海安、如皋、如东、南通、通州、海门、启东七个县市。

3民歌体裁歌种

南通地区民间音乐类型多样,不但有历史悠久、广受群众喜爱的曲艺与戏曲音乐,更有体裁丰富、流传广泛的各类民歌,除了劳动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调外,还有极具地方色彩的叫卖调、风俗歌、摇儿歌等,洋洋大观,是南通地区民间音乐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丰富的民歌不但是南通地区其他民间音乐的发展渊源,更是该地区人民传统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同题材的民歌反映了不同的劳动方式、不同的生活景观以及不同意识形态,在这些民歌中凝结了南通地区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还帮助人们传播了知识、传递了信息,成为当地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有力工具和时效媒介。

3.1劳动号子与田歌

南通地区常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加之南通东濒黄海,所以这里的人们以经营渔、盐、米、纱棉、茶叶、木行、染坊等等为业。正因为此,南通地区的劳动号子与田歌直接产生于上述这些劳动场合与相关田间劳作中,并伴随整个劳动过程不断产生。

根据不同的劳动场合与形式,南通地区的劳动号子类型可分为;1)搬运号子,如挑担号子、拉车号子等;2)工程号子,如打硪号子、打夯号子等;3)农事号子,如吆牛号子、打麦号子、筛花生号子等;4)作场号子,如盐工号子、推磨号子、打油号子、打卤号子、窑工号子等;5)船渔号子,如拉篷号子、点水号子、出舱号子、撑船号子、过坝号子、摇橹号子等。该地区的田歌类型可分为:车水锣鼓、推水锣鼓、栽秧田歌①、拔秧田歌、薅草田歌等。

劳动号子与田歌直接产生与劳动场合,并一直伴随着整个劳动过程。传统劳动方式与现代劳动技术相比耗费的体力与精力都较大,且劳动程序也相当单调与重复。但是有了劳动号子与田歌,不但可以统一劳动节奏,更可以调剂劳动者的精神情绪,使枯燥的劳动变得有生气,也是劳动者们自娱与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由于古代南通地区主要的劳动形式以内陆的耕种和沿海的捕捞与煮盐为业,所以与之想配合的劳动号子和田歌也多与田间耕种和船渔有关。如南通启东的“吕四渔民号子”就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通过这些自古流传下来的劳动号子和田歌,足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劳动形式、方法与劳动情景。

3.2山歌

所谓山歌,产生于山野、林间劳动或休息时,一般用于呼喊、对答,也是劳动人民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南通地区虽属江淮平原地带,但也有不少山地,如目前较为有名的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等,这里也同样有着人们劳作和生活的印迹。

南通的山歌除了与田歌相关的劳动山歌(如拔秧山歌、秧田山歌、栽秧山歌、薅草山歌等等)外,还有小山歌【如东】、大山歌【如东】、狼山山歌【南通】、外路山歌【如东】、海门山歌【海门】等等歌种,其中以海门山歌最为有名,已于2008年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这些山歌主要以歌唱劳动场景为主,随口编成,选材精炼,用以表达山野劳动的感受与心情,演唱一般也较为直畅、自由,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此外,南通地区的山歌也有不少属叙事类山歌的,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多在农闲时演唱或表演,篇幅较劳动山歌长大,优美朴实,乡土气息浓重。

3.3小调

小调在众多民歌体裁中是流传范围最广、品种最多的,不但形式规整而且旋律性强,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南通地区的小调与劳动号子、田歌、山歌一样真实的反映着人们生活的景观。

南通地区的小调类型也极为丰富,按照演唱内容和音乐风格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全国皆为流传的典型小调,如鲜花调【如皋】、杨柳青调【如皋】、绣荷包调【如东】、猜调【如东】等;2)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当地人们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生活的小调,如儿歌【南通】、摇儿歌【南通】、叫卖调【南通】、打更调【如皋】、讨饭调【如皋】、摸纸牌调②【如东】等;3)风俗类祭祀礼仪小调,此类小调常常在特定的民间传统风俗或仪式中所演唱,如哭丧调【南通】属于南通地区的丧葬仪式歌曲,童子调③【通州】、香火调【海安】则属于民间宗教色彩的风俗歌等等;4)逢年过节、灯会期间乡民们夜间搭台或沿街走唱的歌舞小调,如花鼓调④【海安】、莲花落【南通】、打连厢【如东】、马灯调【南通】、唱书调【如东】、采茶调【如东】等。此类歌舞小调具有强烈的舞蹈性和律动感,节奏统一、明确、热烈,情绪火热明快,富于喜庆气氛。表演这些小调时往往还配有各式道具,如花、灯、伞、鼓等,有时还具有一定的杂耍元素,表演形式丰富精彩。

南通地区的小调从音乐特征上来看,旋法以级进、小跳为主,结构形式规整,润腔丰富,衬词与地方传统音调和语言结合紧密;从风格上来看,曲折细腻柔美,抒情性与歌唱性并存,具有浓郁的南通地方色彩。

4小结

南通地区的民歌体裁丰富、多样,无论是劳动号子、山歌还是各类小调,都真实反映了南通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形象准确鲜明,情感质朴深刻。通过聆听或演唱当地的民歌,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文化生态之状,无论是劳动还是休闲,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特殊节日,皆能通过民歌涉及的内容直接演绎和展现出来。其实不仅仅是南通这一地区如此,我国大部分地区民歌都有这样的文化传播与社会写真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进步,劳动工具与方式的机械化、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使得劳动号子、田歌、叫卖调等迅速成为了历史的印迹;城市与农村生活的紧密衔接也使得山歌、小调、风俗歌逐渐被各类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所替代。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今人们所享有的全部音乐文化成果,无不是在先人创造的基础上日积月累、年年岁岁发展而来的,即使是当代的最流行的歌曲也有不少借用传统民歌旋律曲调甚至故事情节改编创作的。这也是为什么民歌发展至今几千年依旧不失其特殊地位与艺术价值的原因。笔者尝试性从该角度作此拙文,亦是想以此为例,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该角度研究的某一思路和方法,以期引更多学者关注民歌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注释:①在江苏省,田歌也常被称为“山歌”,如栽秧山歌、薅草山歌等,但特指在田间劳作时演唱的,与民歌中山歌一类有别。

②南通地区有一种娱乐休闲的纸牌游戏,牌长且窄,纸质,牌面印有不同花色与图案,打法类似麻将,民间称“长牌”。

③南通地区有一种地方剧种,称为“童子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唱腔曲调与南通地区的民间歌曲与说唱性曲艺有密切关联。详情可参看笔者拙文《南通僮子祭仪中的戏曲音乐因素》(《中国音乐》,2007.1)

④南通地区的浒澪花鼓与海安花鼓皆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参考文献:

[1] 蒲亨强.中国音乐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 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 民歌 解析 生态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