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重建研究

时间:2022-05-14 09:30:07  浏览次数:

摘 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制度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社会 评价力量弱、高校被动参与等问题。一个理想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体系应该是由政府 评价、社会评价和高校自我评价三方共同组成的多元共治型评价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重建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02-0845(2009)12-0064-03

一、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

自从《学位条例》颁布以来20多年里,我国的学位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 ,各种类型的 质量评价工作也相应开展起来,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普 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评价理论的发展,也为我国学位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极 其宝 贵的理论借鉴,使得我国的学位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然而, 由于 我国学位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评价制度的建设至今还处在探索阶段,以致目 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政府干预过多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是政府直接领导、控制的从上至下直接 建立起来的单一的政府行政型评价模式。政府不仅是高等 教育的主要投资者,也是高等教育的办学者和直接管理者,扮演着既掌舵又划桨的角色。这 种角色的错位,势必会带来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弊端。如:评价主体单一化,无法更好地满足 社 会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需求;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评价行为易出现某种垄断性和随意性; 评价活动具有封闭性,造成了政府评价周期较长、灵活性低、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局面 。

2.社会评价力量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 会各利益主体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利益关系人,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满足社会各方 的需求。培养的人才、创造的成果以及提供的服务最终都要到社会上去接受检验,所以,社 会 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然而政府独家控制了评价权,社会评价没有 相应地发展起来,缺乏建立社会评价体系有关的政策、法律依据,社会评价的法律地位得不 到保障,缺乏完善的、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评价中介机构。

3.高校被动参与评价

尽管政府评价体系中,高校开展的自我评价是基础,但是,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评价。 因为自评标准由政府部门提出,并非基于高校自我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学位授予质量的 需要,并非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的。评价的方式也是 被动应付式的,而非积 极主动参与的。政府制定决策,高校执行决策,体现政府意志。高校被动参与研究生教育质 量评价,其主动性、灵活性无法发挥,这对需要高度学术自由的研究生教育来说,质量很难 得到有效提高。

二、问题的成因

造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单一、政府力量过强、社会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价薄弱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根源

“高等教育评价作为价值判断的一种社 会活动,它同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联系”[1]。我国的研究 生教育质 量评价主体是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度一致的。国家是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 分配者,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全面管理和严格控制。如学位授权点的 审 核以及管理、统一制订招生计划、硕士入学考试统一出题和统一划定分数线等等;对研究生 教育的发展规划以及质量管理控制权更是牢牢掌握在政府手里。这种高度集中的政府统一管 理体制造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2.受官本位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国社会上历来就存在一种“ 官尊民卑”的思想。认为官方评价具有权威性,有较高的认同度,其评价的结果也容易成为 决策、选择的依据。而对于民间评价不信任,认为缺乏可信性和科学性,再加上有关法律、 规章等并没有明确民间评价的合法地位,政府又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扶持民间机构独 立、合法、科学地承担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任务。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社会评价 发展十分缓慢。

3.市民社会尚未成熟

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来看,市民社会尚未在我国发育成熟,尚缺乏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价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是在研究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概念,近 年来在西方国家备受关注。它是指“国家和市场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由 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团体、协会、社区组 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成的其他团体,又被称为第三部门”[1]。市民社会一 方面具有 制衡国家力量、抑制国家权力过度膨胀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培育了多元利益集团,并为 其参与社会生活管理提供了良好环境,从而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现实条件 下,我国市民社会尚未发育成熟,尽管出现了大量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但是他们与政府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事、财务、运作等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法律地位不明确, 是通过政府在其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让出一部分职能而发展起来的,自身力量非常薄弱,无法 以独立于政府部门的身份自主地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反映自身需要。

4.评价理念落后于评价实践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价在评价的目的上,重视以区分等级优劣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以诊断、持续改 进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往往面向过去,重视对过去所完成的工作 的 总结、鉴定、区别优劣、进行奖惩,而忽视了在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以自我诊断、自我完善、 持续改进和提高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在评价价值取向上,重视评价的工具性价值,忽视评价 促进被评者发展的本体性价值。在评与被评者的关系上,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检查与被检 查、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三、评价主体重建的思考

我国单一政府行政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制已滞后于现阶段社会政治、文 化等发展 的需要。一个理想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体系应该是由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高校自我 评价三方共同组成的多元共治型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政府、社会和高校分 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三种主要价值主体与利益主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要, 分别占有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同资源,从而获得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的某种权力,因此成为研 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体系的三种主要评价主体。

1.完善政府主体评价

政府评价是政府对研究生教育实现宏观管理与间接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政府职能的 转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开展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绝大部分属于政府评价,由政 府主管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发起并组织开展,自上而下进行。政府评价 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检查和评价,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生教育质量中 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统筹安排和统一采取措施,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我国高 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2]的新体制。因此,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为高等教育评估事业提供服务与扶持。

首先,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评价的规范和有序,政府部门要加强评 价立法和宏观管理,通过立法、拨款、认可等宏观手段对评价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具体地 说,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立法规范学校教学质量保障行为;制定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对 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行整体监督;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的信息网络,指导、统筹、协调和检查 教学质量保障活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 活动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等。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分 解、调整对研究生教育的职权,分工负责,把好研究生的“入门关”。

其次,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职能应朝两个方向转变。一 是把不该管且管不好的职能让给社会或培养单位。例如对层次、类型、学科专业、地区 分布等不同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选优评价、特色评价等,放手交给社会评价机构进行,政 府可以参考与使用所信任的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二是政府要把该 管而没管或者没有管好的事做起来。例如:立法和制定一系列的规则,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 各评价主体的合法地位;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评价体系的良好秩序;建立和公布评 价信息库、专家库,提供咨询与服务;帮助进行评价人员的专业训练和评价活动的国内外交 流与合作;等等。此外,对评价活动进行再评价,以提高效率或对评价机构进行资格鉴定和 认证以规范社会评价活动,保证其公正性和合法性,等等,都是政府应尽的职能。

再者,建立完善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及标准信息网络平台。我国目前开展的研究生教育评 价活动,采集所需信息只是单纯建立在学校所提供的自评报告与专家现场考察上,应建立起 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数据库以及网络平台。该系统除包括高校办学过程与状态数据库、 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外,还应包括社会用人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等。这样既可以在评价中 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又可使教育评价工作简化,做到科学、准确、简便,保证评价的效度 和信度。标准信息平台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信息发布及 信用等级评定,具有法律效力,是最高层次的诚信网络。同时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构 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经济运行系统,从各个角落监督高校研究生的信用行为,再通过市场机 制,促使高校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信誉程度,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

2.推动社会主体评价

首先,随着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立一种既不 隶属于 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又不凌驾于高校之上的相对独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介机构制度是 社会发展的必然。从我国目前已有的社会评价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 价和反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社会评价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像在国外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 体 中占重要地位的由各种专业协会、学术团体等专门性评价机构所进行的社会评价制度尚未建 立起 来。尽管近年来我们也成立了诸如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上海市教 育评估院等专门负责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所谓社会评价中介组织,但是,无论从其承担的任务 还是人员来源,以及从机构内部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方式来看,它们都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具有官方的性质,它们所开展的评价活动实际上是官方性质的评价。从其他类型的社 会评价来看,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民间研究生教育评价和排行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广 东 管理科学研究院已经连续10年发布大学排行和专业排行情况[4],还有一些新闻媒 体发布的各种 基于单项评价基础上的排行等也逐渐兴起,有的还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总体上表达了 民间开始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呼声。然而,由于这些民间组织和机构的评价没有法律 、法规的依据,其合法地位得不到法律承认,并且这些组织和媒体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也缺乏 一定的规范,甚至出现了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行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社会上也众说 纷纭。一方面我国研究生教育社会评价主体还不成熟和完善,有待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当前条件下,我国社会评价主体体系建设必须依靠 政府力量。

其次,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为社会评价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社会评价机构以非营利为目 的,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我国现在的社会评价中介机构的启动资金 来自于政府,其后的大部分资金要依靠他们自身提供的咨询和服务来供给,有时难免会显得 经费紧张。尤其是一些学术团体和专业协会,其经费大部分来自于会员单位的会费,仅够维 持日常的运转,不足以支持他们自主独立地开展评价活动,这恐怕也是他们较少直接参与研 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社会评价发展的初期,在未发展到一定规模 ,没有获得社会和高校广泛认可,还不能通过自主地接受委托和捐赠获得一定经费的情况下 ,政府应通过直接拨款或者通过委托、合同制等手段为社会评价提供一定的发展资金,使其 能逐步发展和壮大。

第三,政府要通过对社会评价机构进行资格认证和委托服务等规范和扶持其发展。政府 可以通过对评价机构进行资格鉴定或者合格认可等方式,为通过鉴定和认可的社会评价机构 提供资金资助与委托服务,规定只有通过了政府资格鉴定的评价机构才有权向政府申请资助 与委托任务,这也是政府从宏观上控制社会评价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通过这种办法,政 府一方面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支持一批条件较好、运行较规范的社会评价机构;另 一方面,通过对社会评价机构进行资格鉴定和认可,控制和规范社会评价机构的行为,使其 能真正向科学性、规范性方向发展。

第四,重视社会评价机构内部规范管理。作为政府、学校之间的“调控器”和“减压阀 ”的社会评价机构,在面向政府和学校提供教育评价服务中,要保持自身的“中介”属性,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为此,专业性社会评价机构有必要建立内部的自我监督机制,在自我规 范上做文章,充分体现自律。通过评价工作管理条例、学习培训机制以及回避、监督、公示 制度等,切实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以真正实现其政府、学校之间的桥 梁的作用。

3.重建高校自我主体评价

在三个评价主体中,学校的自我评价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同行评价等外部评估的基础,而且 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独立的校内评价过程” ,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成功所系和生命所在。 “只有给自我评价以足够的重视,才会使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实现 评价的目的[5]。要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自我评价体系,必须改变 政府控制下的以为政府评价提供信息为目的的高校自评模式,由高校自下而上建立起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评价体系。此外,高校内部的质量保证不应该仅 仅局限于教学方面,还应该扩展到学校发展的其他层面,如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教师、毕业 生等等。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及时纠正发展中问题,定期开展质量 评价自评,并将结果公布于众,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首先,从外部来看,必须建立起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价体系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方面需 要政府、社会两大部门参与。政府主要把财政资助、政策鼓励与评价结果挂钩,以此推进高 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政府对建立了自我评价体系的高校进行鉴定,凡 是通过了鉴定的高校不仅在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面可以获得政府的经费资助,而且还可以享有 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社会部门则可以从社会资金的资助、就业资格或生源等方面来促进该项 工作。例如各种专业行会可以把对专业性强的专业进行鉴定作为职业资格准入的一个必要条 件,使毕业生能得到用人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公认。此外,全国研究生院协会以及其他 的专业 委员会等专业协会都应在各自领域范围内倡导建立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部评价机制,并切 实为其建立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可以将有无健全的内部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允许进 入该专业协会的一种资格。

其次,从内部来看,最重要的是形成学术机构内部的一种学者团体的自律文化,使其能 自觉地参加自我评价,进行自我保障。通过这样一种不断自省的方式来建立学术组织的规范 ,维护学术的高深性、学位的荣誉以及学术组织的纯洁性。因此,要发挥各级学术委员会或 教授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发挥院系一级学术机构如院系一级的教授会或者学术委员会 的作用,依靠他们建立起研究生教育质量系一级的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另外,在学术机构内 部形成强有力的行政管理部门也是推进自我评价体系建立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果研究生院首 先有了这样一个强烈的意识,并且建立了一些明确的规章制度,就能为建立自我评价机制创 建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此外,对自我评价的形式、指标体系、实施方法、评价结果的处理 等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何使得自我评价中的评价指标科学易行,既能真正地诊断问题, 帮助教师、研究生、研究生基层学术部门以及培养部门更好改进工作,又能使自我评价简单 易行、科学客观且不会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教学与科研,也是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体 系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另外就是要加强管理层的质量保障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在培养单位内部形成一种参与式的评价氛围,使广大学生、教师、管理人 员参与其中,实现同一个目标,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研究生教育依然处于国家的统一集中管理之下。尽管近年 来在学位的授予审核权以及研究生导师的审批权等方面政府权力有所下放,但校内自主的学 术管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目前研究生教育内外部环境下,要想一步建立起一种自 发、自觉、自愿的由高校主动积极参与建设的内部质量自我评价体系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体系必须在外部力量推动与高校内部形成的一种强有力的学 术自律机制双重力量的影响下逐步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陈彬,欧金荣.从“政府失灵”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 究,2003(15).

[4]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

[5]许建钺.高等学校教育鉴定与水平评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 2:28.

〔责任编辑:赵 滨〕

推荐访问: 重建 教育质量 主体 研究生 评价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重建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