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师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

时间:2022-05-12 14:30:04  浏览次数:

【摘 要】由于科学尚有许多暂时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物质的需求亦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宗教正是借助于某种手段来解释科学暂时还没有解决(也可能永远都无法解决)的认知方面的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宗教观的模糊认识,容易走入“伪宗教”的误区,不能够正确地驾驭和把握科学的宗教观。因此,尊重和引导高职院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宗教;宗教观;信仰

宗教信仰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在当前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从宗教的功能来剖析宗教的价值,通过对校园文化主阵地的占领和把握,进一步引导高职院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能有效抵御和防范“伪宗教”、邪教在校园的传播。

1 宗教解说功能对高职院校师生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面临求学、交友、就业等多方面问题。宗教具有解说的功能,它曾给“世界是什么”提供过可信的解释(尽管现在这种可信度降低了),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科学的”;科学具有可证实的特征,它不但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且还证明世界将如何发展。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去粗取精,引导高职院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高职院校师生成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要进步就离不开伦理道德的限制,而如果有伦理道德存在就必然会产生宗教。正如康德所说:“如果应该把最严格地遵循道德法则设想为造成至善(作为目的)的原因,那么,由于人的能力并不足以造成幸福与配享幸福的一致,因而必须假定一个全能的道德存在者作为世界的统治者,使上述状况在他的关怀下发生。这也就是说,道德必然导致宗教。”[1]从康德的说法来看,上帝就是道德的存在者,影响着科技,影响着人类社会(包括高职院校师生)。

高职院校学生为更好地就业,专注于科技知识的学习,缺乏宗教观的科学引导。其实,科学与宗教在服务人类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英国学者约翰·希克认为:“如果放下成见,我们就可以看到,宇宙就我们所能观察到的而言,是含混的。从人的视角去认识和体验,宇宙可以或是具有自然主义的特征,或是具有宗教的特征。原则上完全可以用自然主义的语言描述,宗教经验作为想象的投射而被包括在内,宗教生活则被视为对那一投射的回应。”[2]换句话说,也就是科学描述了世界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规律,宗教在这样一个条件下,通过经验进一步设想了这样的世界具有哪些功能。

2 宗教调节功能对高职院校师生的影响

高职院校师生对宗教的认识大多的是从对上帝的认识开始,宗教信仰为科学提供了“动机”这一外在功能。起初,神学家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广泛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有人把科学比作宗教难忘的盟友,这就给科学探究提供了动机。以至于,像牛顿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在寻找动因无果的情况下都不得不借助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当然,有些科学的概念本身就暗含了宗教的色彩,比如“力”。也就是说,是宗教研究的进步才为科学研究的展开提供了机会,宗教为科学的种子得以发芽提供了土壤,那么,当科学花朵盛开的时候,当然还是离不开宗教为其提供的土壤。

宗教信仰在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古生物学等科学领域有调节科学方法的内部作用,因此在加强高职院校师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做宗教观的引导。科学想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通过这些程序和方法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而这些程序和方法未必是恰当的。这就会引发一系列争议,在这些争议的参与者中就有宗教。例如,地质学家赖尔就曾假设地球表面所受的力在过去和现在是同一的,而有些同时代的学者用对《圣经》的思考方式来批判“均变论”,支持新的科学方法。

科学研究注重观察与实验,因为观察与实验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规律、揭示真理。但是,如果实验的条件和标准存在差异的话,问题就产生了;如果进行实验的主体再不同,那么,问题就严重了。如何对科学实验的条件和标准进行选择,如何对不同实验主体产生的不同结论进行选择,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但这时,宗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科学的选择。比如,天文学家开普勒所进行的科学观测与实验,当他看到布鲁诺因为提倡“无限宇宙论”冲击了“人类宇宙中心论”而被烧死时,开普勒便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他坚信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太阳是无以伦比的。也许正是在这种宗教信仰的选择性影响下,开普勒才能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可见,宗教观对于高职院校师生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 宗教思维方式对高职院校师生的影响

处理好思维方式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师生宗教观引导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宗教思维属于依赖型思维方式,而科学思维属于探索型思维方式。宗教信徒把一切自然现象和解释不了的问题都归于上帝的力量,认为只有上帝才是他们福音,上帝不但能驱除邪恶,还能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从来不去追问上帝究竟在哪里,也不去怀疑上帝是否存在,只是执着地依赖于《圣经》的教义来思考和判断问题,踏踏实实的做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科学家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定理定律为理论基础,以发现真理为荣誉,以服务人类社会为目的,不断地在追寻和探索。他们带着对自然界的向往和热爱,一次又一次地向真理发起冲击,开辟了一块又一块科学的“处女地”,不断征服自然,改写着人类的历史。

宗教信仰是高职院校师生的自由,应该结合实际加以引导。宗教思维属于虚幻型思维方式,而科学思维属于理性思维方式。即使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也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规律。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他们首先会对研究对象有个客观的理性评判,其次对实验所得出数据进行理性的筛选和整理,然后再根据现有的理论通过理性的分析得出新的判断,最后把所得出的判断付诸于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并最终得出科学结论。他们所进行的整个过程都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值得信服。但“宗教的任务不是使人们到达那个目标,而是使人们充满希望地走过人生旅途。在使人获得新的生活体验时,宗教就已经表现了自己的价值”。[3]虔诚的宗教信徒们总是在幻想有那么一天,上帝突然站在他们面前,对他们说:给你们自由吧,给你们健康的体魄吧,给你们富足的生活吧!然而,那只是个虚幻的梦。但是,他们仍然相信这一天会到来,即使在临终前他们都没有看到这一天时,他们也认为不是上帝把他们忘了,而是他们做的不够好。

高职院校师生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不能受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影响,对于宗教问题要学会甄别。宗教思维属于超验的形而上学型思维方式,而科学思维属于辨证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一直把精神作为第一位的,上帝在整个宗教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他们片面的坚持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意识具有先在性,意识先于客观世界而存在,对客观世界具有超验的功能。这样一来就忽视了自然界本身的力量。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科学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认识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路径。而宗教这种超验的形而上学型思维方式正好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相对立。

【参考文献】

[1][德]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93年第1版序言6.

[2][英]约翰·希克.第五维度:灵性领域的探索[M].王志成,思竹,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0.

[3][日]池田大作,[英]B·威尔逊.社会与宗教[M].梁鸿飞,王健,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458.

[责任编辑:周娜]

推荐访问: 宗教信仰 初探 师生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