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罗平县板桥镇小黄姜生产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08 09:45:04  浏览次数:

摘 要:罗平县板桥镇所生产的小黄姜产品(鲜姜、姜块、姜片)久负盛名,近年来呈现出生产规模化、加工产品系列化、销售国际化的特点。板桥镇的小黄姜产业虽然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省内外的激烈竞争;虽然基础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后小黄姜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供适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商品。

关键词:小黄姜;生产;对策

罗平小黄姜〔Zingiber Offiinale Rosceoe〕为襄荷科姜属植物,与菜油、蜂蜜并称“罗平三黄”,是罗平县的传统种植作物.目前已成为罗平县继烤烟、油菜之后的第三大主要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突破10万亩,产值破亿元。

罗平小黄姜具有适应性强、容易种植、产量高、香味浓、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板桥镇所生产的小黄姜质细纤少,含油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素以肥硕、饱满、汁丰、色鲜味美而著称。既可作为调味品,也可入药。小黄姜在板桥镇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早在1958年,就成为出口商品。近年来,小黄姜在板桥镇的种植和初加工的规模逐年扩大,其姜角(片)主要销往西北五省,以及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德国、美国等国。板桥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小黄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加之长期的科学培植,使小黄姜成为众多优良品种中的佼佼者。

一、板桥镇小黄姜生产情况

1.种植规模

2017年板桥镇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量2218万kg,实现产值56807万元,占种植业总面积的20%,面积、产量分别比2007年增1.6万亩、1830万kg,年均增20%、17.5%。2017年板桥镇种植、加工大户达300户,加工鲜姜量达4010万kg(有一半是外来生姜)。

2.龙头企业

板桥镇目前只有一家龙头企业,即罗平县板桥镇黄姜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9日,注册资金50万元,公司设有5个分部。公司主要业务有:黄姜干姜块、干姜片营销、鲜姜加工以及油菜籽营销;年销售干姜块1500吨,干姜片1000吨,鲜姜加工5000吨,油菜籽销售1000吨;现在,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板桥的农特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目前拥有固定资产60万元。

3.专业市场

罗平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与省农科院生物所联合进行姜瘟病难题的研究,推广生姜高产栽培技术,以市场为核心,建立黄姜批发交易市场——云南罗平板桥黄姜批发交易市场,市场占地100余亩,有仓库200间,约24000余平方米,仅2017年销售干姜块(片)2.4万吨,鲜姜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余元,实现税金300万元。

现在,板桥小黄姜交易市场最多时一天的鲜姜、干姜交易量达3000多吨,成为全省最大的小黄姜批发交易市场。

二、板桥镇发展小黄姜的有利条件

1.自然优势

板桥镇处于滇东岩溶高原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400—1600米之间,较为平坦,土壤多为红壤,土层深厚;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日照172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08.7毫米,无霜期284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很适宜小黄姜的种植。

2.市场优势

板桥镇位于罗平县东部,距罗平县城22公里,距省会昆明279公里,距曲靖市154公里,距贵州省兴义市67公里,南昆铁路、324国道、板羊公路从镇区经过并设有站点,是罗平旅游景区九龙瀑布、多依河、小山峡的必经之地,历来为滇、桂、黔三省(区)交通要塞和物资集散地,素有“滇黔锁钥”和“旱码头”之称。各种农产品直接出口,市场交易大,流动人口多。开通了板桥信息网(http://lpbq.zynw.com),市场供求信息反应快。

目前占地100余亩的板桥黄姜批发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黄姜批发交易集散地,该市场吸引了贵州、广西及省内师宗、富源、邱北等地生姜到此交易.

3.龙头企业优势

龙头企业可有效地组织农户生产,并对原料生产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以利于后续工序及最终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生产。

板桥镇虽然只有一家龙头企业,但距云南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慷葆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只有15公里,距生姜加工龙头企业——罗平县九龙姜业有限责任公司只有25公里,这三家龙头企业不同程度地加快了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发展。

4.品质优势和时间优势

板桥镇生产的小黄姜以其独特的辛辣味、个头小、纤维少而倍受外地客商及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小黄姜的含水量相比外县姜要低得多。据测定,洗净的小黄姜鲜姜3.5~4.5 kg就可烤 1 kg干姜 ,而外地姜(黄姜、蓝姜、日本菜姜等)则需要5~8 kg才能烤得1kg干姜。且小黄姜干品颜色黄、质地硬、品质好.

小黄姜的收获时间在10月中下旬霜未到之前收获,上市比外地姜早1~2个月,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5.标准化优势

板桥镇依据罗平县农业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拟订了《无公害食品 罗平小黄姜栽培技术规程》[Q/LST02-2005],小黄姜从无序生产开始了标准化生产。

三、板桥小黄姜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技术条件落后

目前生产、加工、销售、市场流通等环节相互脱节,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原”字、“土”字产品,农民生产利润少,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

2.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的商品化、专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农民在小黄姜产品销售、技术指导和品种改良等方面,单靠一家一户是难以解决的,仅靠政府职能部门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代表自身利益的中介服务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配套服务。但是,我镇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或组织农民开展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活动,也制约着農业产业化的发展。

3.市场混乱,价格波动大

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混乱,价格波动大,1996年以来鲜姜0.8—4.5元/kg,干姜块(片)4.9-20元/kg,低硫姜18元/kg左右,市场波动大,特别是生姜,2003年、2004年鲜姜高达4.5元/kg,干姜块(片)20元/kg以上,农民获得了较大收入,而其他年份,鲜姜维持在1.0元/kg左右,干姜块(片)6-12元/kg左右,农民增产了,但增收幅度不大。

4.生姜加工工艺落后,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长期以来,罗平生姜加工以土法明火烘烤为主,含硫量50ppm以上,与国家标准含硫量30ppm以内为低硫姜相差20ppm以上,其国际竞争力不强。

5.小黄姜加工污染严重

目前清洗小黄姜1吨需用水0.9方,但治理1方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则需4.7元。洗姜行业逐步改善治污措施,效果都不太理想。

四、板桥镇发展小黄姜的对策

1.推广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

(1)姜种脱毒。采用高新技术进行脱毒姜繁种和发动姜农自选自繁自留姜种,杜绝大引大调,解决好姜种带菌问题,能有效防治姜瘟病,解决影响小黄姜产量、质量的克星。

(2)合理施肥。小黄姜底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复混肥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也可加少量的微肥,如锌肥1千克和硼肥1千克。播种时,将基肥洒在姜地上,精细整地,使基肥与土壤混和均匀。

小黄姜第一次追肥时为幼苗期(6月中下旬姜苗出齐时),以速效氮肥为主,亩施尿素(复合肥)10千克。第二次追肥为分蘖期(旺长期,立秋前后),每亩洒施尿素(复合肥)15千克;第三次追肥为姜块膨大期(9月中上旬),亩施尿素(复合肥)20千克左右;追肥时选择情天,墒情好时洒施即可。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3)喷施免深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据试验,黄姜应用免深耕技术能增加姜地土层疏松深度达三尺左右,增加降雨蓄水能力1.5-15吨,增加抗旱时间7-30天,增加产量30%左右,是提质稳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亩用量200克-400克,投入20-40元。

(4)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启动根原茎早萌发,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超氧歧化酶的活性,促进细胞的分裂与扩大;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使营养物质迅速向块根、块茎输送和积累,使植株地下部分迅速膨大,提高单株的有效结实数,增加大、中块根、块茎的比率,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于块根、块茎开始形成或膨大初期进行叶面喷施,亩用地胖哥2号50克兑水30—40 kg待露水干后常规喷雾,间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施用2—3次最佳。

(5)应用化学除草剂.应用化学除草剂可以减少中耕除草,增加通风透气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第一次除草是在播种后1天内用广佳安苗前除草剂兑水喷雾于土表,控制杂草对小黄姜的危害,减少中耕除草。第二次除草在姜出苗整齐后,结合第一次追肥进行,同时松土。以后有杂草拔除即可。

(6) 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具体的农业防治措施是:①姜种应选择芽头多,无病虫害的新鲜姜块做种;②选地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沙壤土种植;③开展轮作换茬(不少于3年),减少病害发生;④水田种植黄姜,要做到三沟配套,清沟排渍,以防渍涝;⑤增施钾肥,亩增施复合生物钾肥3—5袋或硫酸钾5—6公斤,以提高抗病能力;⑥在起挖黄姜时将黄姜茎叶及根须捡出姜地,以减少菌源。化学防治优选生物制剂。

2.扶持龙头企业和精深度加工小黄姜

(1)扶持龙头企业。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新观念,支持龙头企业搞好小黄姜的深加工,在加工干姜、冻干姜的基础上,加快对介末姜及姜汁、姜油等新品种的开发研制工作,争取早日投产、生效,减轻企业投资压力。同时积极申报争取龙头企业的直接出口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扩大融资渠道,引进外资、民间资金,建设干姜加工厂,生产不同的小黄姜制品,以适应不同消费需求。对小黄姜加工大户进行重点培训和技术指导,改造炕床,提高加工技能和科技含量。

(2)突破精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生姜的粗加工、初加工,如生姜的冲洗、晾晒,只能增值10%~30%;中等程度加工,如生产脱水产品、速冻产品等,可增值50%~100%;而深加工、精加工,如开发附加值较高的姜油、姜油酮等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可增值百分之几百甚至更高。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伸小黄姜的加工链条。随着链条的延伸,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就随之大幅提高。薯蓣皂素的深加工主要有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方面,皮质激素产品如去炎松、肤轻松、地塞米松等,性激素产品如睾丸酮、米非司酮等,这些药品的价值是若干倍甚至几十倍于原料的价值。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利用中国黄姜初级加工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和开发,不断推出新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国内也应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大功夫,努力把黄姜产业做强做大。

3.大力发展农民营销组织,促进小黄姜产品流通

以建设中国西南农特产品商贸中心为契机,充分利用小黄姜市场,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发布小黄姜市场供求信息。建立大型物流仓储转运中心,搞好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使小黄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作用,用现代科技机制提高小黄姜的经济效益。

4.多渠道开拓市场,提高销售份额

要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与全国各地的外贸机构、出口企业以及外商建立长期、稳固的贸易关系。严格按照进口国标准和国际贸易组织的要求组织生产,做到外连市场、内带基地。通过与国内外客商签订供货合同,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

5.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质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就是要大胆自主创新,使用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标准,提高小黄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提高小黄姜产品的附加值。走新型无公害农业发展路子,与化工厂联系生产小黄姜专用肥,实行配方施肥,杜绝化学除草,避免污染,确保产品绿色安全。加大小黄姜样板的推广力度,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小黄姜的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

五、结语

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具有自然优势、品种优势、龙头企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小黄姜产业,提高小黄姜的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本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以期能解决小黄姜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使种姜户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创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申恩情、小小黄姜使农民增收致富、云南农业,2004(3);5.

[2]苏光纯、思茅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云南农业,2004(3);29.

[3]区力松、罗平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耕作与栽培, 2004年(3);53.

推荐访问: 罗平县 板桥 黄姜 对策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