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科普:科学家和媒体都要拼

时间:2022-05-04 13:15:03  浏览次数:

在科普工作中,科学家起着重要的源头作用,媒体则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现有的多样化媒体形式,充分发挥科学家和媒体的作用,并形成科学家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科普形势急需加强科学家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

一是新媒体形式蓬勃发展,科普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含微博)、手机报、微信等基于网络的新形态信息交互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观点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媒介以及受众间的关系,使我国科普工作迎来新契机的同时面临多重挑战。例如,网络的虚拟性带来信息的不规范、不严肃、多而杂等特点,以及以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为主的内容设计和审核机制的缺乏,使得各种虚假信息乃至伪科学充斥其中,严重影响公众获取准确、可靠的科学信息,也为科普宣传导向的把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同时,我国目前网络科普又普遍存在资源开发不足、原创内容少、风格单调等问题,与新形势下的科普发展态势和公众需求不相匹配。

二是热点焦点及突发事件频发,公众科普需求不断扩展却未能得到满足。我国正处于社会热点焦点及突发事件的高发、频发期,研究显示 ,2009—2011 年以来,我国发生的与科普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超过300 件之多,其中食品安全、突发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备受公众关注,网络成为公众了解这些事件主渠道。由于社会热点焦点及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处理的紧急性以及影响广泛性等特征,使得政府、媒体和公众对社会热点焦点及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公众迫切需要媒体与科学家密切合作,第一时间发出科学理性的声音,以构筑谣言传播的科学屏障。但是,据调查显示 ,公众对近几年热点焦点科普工作的满意程度不高,并认为大众媒体和科学家应承担更多的应急科普责任。

三是媒体科学报道的积极性不高、报道滞后乃至失实等问题时时存在。相比经济、娱乐等内容,有些媒体对于科技类话题的关注度不高,科学报道不够深入。例如,我国电视节目中,科普节目占电视播出量的比例不足1%,科普播出总量偏低;我国600 多个科普网站多以报道科技发展动态、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等信息为主,深度分析和定制化设计明显不足。其次,由于媒体从业人员素质问题,有的科学报道或充斥大量专业术语和枯燥的描述,不能令公众产生兴趣;或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报道缺乏严谨的科学性,造成对公众的误导。再者,由于媒体及从业人员未能在科学问题上第一时间寻求到科学家的支持,造成科学报道面临无水之源的窘境,使得报道滞后乃至失实,造成不良的后果。

四是科学家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不够、渠道不畅。一方面,由于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正向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科研任务繁重以及自身科技传播能力有限等原因,科学家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另一方面,由于科学家参与科普的渠道和服务支撑不足,导致科学家在一些重要事件上的缺位、缺席。例如在南方“蕉癌”、“张悟本”、四川“柑橘”等事件中,科学家未能第一时间依托可信赖的渠道,发出科学理性的声音,媒体及政府也未能与科学家建立及时有效的联系,对公众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谣言猖狂传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惨重的经济损失。

五是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的良性互动关系未能建立。由于科学家与媒体工作存在不同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文化背景,使得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例如科学家基于严谨、科学的态度要求媒体客观、科学地报道其科学观点、决策建议等,而媒体基于报道的抢先性和受关注度等规则,指责科学家措辞的精确、繁琐、刻板。同时,在一些热点焦点或突发事件科普中,一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被不正当利益驱使而存在不实报道,令科学家生畏,与媒体出现隔阂与摩擦,导致科学家话语在媒体上的缺失。这既反映了科学家面对媒体时缺乏信任、陌生有疑虑的复杂心理,也暴露出媒体在科学报道,尤其是热点焦点及突发事件科普中,表达科学家观点和意见时可能存在的草率与失真。这些都导致了科学家与媒体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来自英国科学媒介中心的启示

以“通过媒体为公众和决策制定者们提供准确的、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与工程信息,尤其是当混乱和失真发生时,对于有争议的以及头条新闻的科学话题提供信息” 为目标,英国于2002 年成立了科学媒介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SMC)。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丹麦等国相继成立了科学媒介中心。以英国科学媒介中心为首的世界科学媒介中心为我国构建科学家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平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是作为一个信息转化和交流平台,采取不同的媒体工作策略,联系科学家和媒体。针对突发事件及热点焦点问题,SMC 采取快速反应机制,收集相关领域专业文章,转换为媒体可用的消息、故事和解读等发给媒体,并电话联系媒体、召开发布会、联系科学家与媒体见面、邀请权威专家对热点事件中的偏颇报道进行点评等。在日常工作中,SMC 采取主动出击的工作模式,将科学前沿专业文章,转化为媒体可用的消息、故事和解读,通过邮件组发送给媒体、为记者寻找合适的科学家进行采访提供帮助、协助科研机构进行新闻发布、不定期举办科研院所公共信息官的培训和科学家传播能力的建设活动等。在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后,英国科学媒介中心邀请核电领域的科学家,连续4 天、每天24 小时守在该机构电话旁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和询问,有效地避免了公众恐慌,并为英国正在推动的核电站建设赢得了民意支持。

二是作为一个民间非营利机构,英国科学媒介中心保持了独立性和价值中立,从而保证了在科学问题面前的客观公正,赢得了科学家、媒体以及公众和政府的多方信任。英国科学媒介中心每年得到英国大部分权威科研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的支持和赞助,但为了保证独立性,它要求任何一个赞助商提供的经费不得超过其年度运营经费的5%,并且该机构不承担任何为赞助商进行宣传的任务。由于其卓越的工作在科学界和媒体界都树立的良好的口碑,英国科学媒介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英国政府的科学部门与媒体进行沟通的平台,英国在每年公布科研预算和重大科研项目,科学部长都会在科学媒介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三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与媒体的沟通平台,SMC依托丰富的科学家和媒体资源,进行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以满足热点焦点及突发事件中媒体、科学家以及公众等的多方需求。目前,英国科学媒介中心虽然只有8 名职员和一些实习生及临时的项目录用人员,但是,它已经形成了包括近2000 名公共信息官、上万名科学家以及数千名与科学相关的记者的数据库,出现热点问题时根据需要调用,同时它也依赖科学机构和企业公共信息官的推荐来选择适当的科学家。

对于建立中国科学媒介中心的建议

一是建议依托中国科协的科学家及媒体联络资源,在已有工作的组织基础上,建立中国科学媒介中心,搭建科学家与媒体良性互动的平台。中国科协在建立中国科学媒介中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中国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拥有各学科领域丰富的科学家资源,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中国科协所属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以及中国科教影视协会等拥有广泛的媒体联络资源;再者,中国科协已有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已经在促进科学家与媒体互动方面开展了几年的实践探索,与国际相关科学媒介中心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形成的团队结构和运行模式为建立中国科学媒介中心奠定了基础。

二是建议中国科学媒介中心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建立科学相关问题报道的媒体记者数据库及热点领域的科学家及科学机构数据库;协助科学家以媒体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重要信息的及时发布;组织科学家和媒体就科学界和社会上热点问题进行对话;培训媒体记者的科学报道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媒体记者与科研机构及科学家进行交流的能力;促进科学家和科学界新闻宣传人员的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他们与媒体交流的能力;跟踪科学和科学界相关的互联网舆情并制定多媒体的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推荐访问: 都要 科普 科学家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