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时间:2022-05-04 12:00:09  浏览次数:

【摘 要】分析了地方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等方面入手,对培养环节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建立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摸索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食品;人才培养;改革

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有着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业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之比将达到1:1,食品行业将成为全国第一大产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食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获得了更多的商机,有助于增强食品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也面临着给食品出口带来巨大困难的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新世纪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更大,但同时也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食品工业为主要特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食品工业对促进人类健康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地方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理念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设置在农业院校、轻工和商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大多存在“重科学、轻工程”的倾向,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不够鲜明,较少将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作为专业教育的目标,也很难形成与工程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优势,因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质量与食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2 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过去本专业的培养体系上主要体现以下不完善之处:

1.2.1 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和理论课,轻视专业和实践教学

近年来,对众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做过多次调研,发现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不够、覆盖面不够广,大多基于地方院校的优势学科来设置课程,难以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1.2.2 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食品专业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实践实训环节不足的问题。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易忽视各门学科基础知识构架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计划及教学环节中,对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未得到很好体现,还需深入研究。难以满足食品工业对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机械与包装等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1.3 教学方式上,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

由于传统食品工程专业教学以理论为主,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主动,学生习惯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易导致学生滋生被动接受的惰性,从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无形压抑。专业教学体系存在即专又窄,缺少综合问题的分析解决及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学科交叉渗透及综合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要求。

2 培养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食品工业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甚为迫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立足地方经济,只有不断通过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1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环节,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对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进行了更加合理、科学的调整,增加了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上,逐步采用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并行的方法。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尝试性增设设计性、开发性实验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等大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毕业论文环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

2.2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桥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向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平台。我们选择了一批行业内管理严格、学生培养体系较完善且在本系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尝试把经验丰富、关心教育的企业单位专业人才聘为实践教学基地指导老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实行顶岗管理,强化学生实践动手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科研促进实践教学

国内外大学的教学研究表明,提倡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有利于完成从本科生向研究性学习的过渡,有利于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有利于在科研中培养他们的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本着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学校校长基金、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支持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目前我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主要途径有:学生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吸收学生实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组建学生科学研究团队。

3 建立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本科生培养力度,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导师制与低年级本科生班主任制度配套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生教育工作体制。既利于密切师生交往、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又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地方院校推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潜力实施差异化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可依据地方经济和院校特色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选课制度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兴趣爱好;学校管理上,实行选课制、弹性学制和校内转专业机制,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给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通过建立专业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直接联系,掌握人才需求信息,积极主动向行业内相关企业推荐毕业生;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自身需求,引导毕业生合理设定就业目标;辅导毕业生求职信简历等文书准备,指导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技能;并积极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健康积极的就业观。

4 总结

随着人才供给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地方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多学科相互交叉、突出实践技能,已成为当今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地方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因具有较好的工科背景,有利于构建科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运行机制上,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注重对学生差异化发展、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传统的教学体系由知识型、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向现代的创新型、技能型转变。通过这些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促进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兰英.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16-11517.

[2]李凤梅,孙京新.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09,4(4):45-47.

[3]韦化,唐纪良.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3:81-83.

[4]孟祥宾,魏泽.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144-146.

[责任编辑:薛俊歌]

推荐访问: 初探 院校 改革 食品科学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