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研究

时间:2022-04-28 13:05:02  浏览次数: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其与通信技术集成是必要的,为了促进两种技术的发展,本文探讨了二者集成的必要条件,集成模式及主要问题,同时分析了其具体运用。

【关键词】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 集成研究

在全球化、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环境下,地球空间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前者涉及的技术主要有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等,同时其运用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以此实现了对空间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分析、存储、显示、传播及运用,后者主要分为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技术,待二者集成后,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及控制性将更加显著,同时先进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成效也将更加凸显。

1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集成的必要条件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中最为典型的便是“3S”技术,GPS、GIS及RS,其特点为自动化、数字化与标准化,近些年,网络、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如:宽带网络技术、WAP技术、调频副载波技术等,各先进技术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集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体的支持条件如下:

1.1 分组化与大容量化的电信网

为了适应不同信息的处理与传送需求,电信网不断发展,由电路交换网发展为分组网,此时借助TCP/IP协议,大幅度简化了网络间连接,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带宽及信息流量,进而满足了不同用户及业务发展的需要,此时为海量空间数据传输奠定了基础。

1.2 宽带化与无线化的接入技术

当前,通信网发展的难点之一便是接入网问题,特别是宽带化问题,制约多媒体通讯发展。近几年,接入技术在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日渐广泛,同时基于此技术的多点分配系统、移动宽带系统及无线ATM等应用研究也随之增多,进而为空间数据的帆布、分析及处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1.3 高码率的移动通信

目前,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具有大数据量及实时化的特点,原有的2MB/s码率不能适应用新宽带业务的需求。根据国内外研究可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10MB/s码率,高码率满足了海量数据传送的需求,保证了其实时性与有效性,进而推动了移动通信及空间信息技术发展。

1.4 多媒体的通信终端

网络界及电信业界均十分关注信息网络服务的创新,为了增强其多样性与规范性,对不同的技术进行了运用,经过各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减低了信息资源及用户访问位置的双重限制,同时提出了新型通信终端,如:IP电话、家庭信息终端等,此类终端均具有较强的移动化与多媒体化,特别是无线终端,其凸出的兼容性与互操作,为空间数据的交互及适时处理提供了雄厚保障。

2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集成的模式及问题

2.1 集成模式

首先,关于GPS集成,通过GPS和通信技术的集成,引起了空间定位技术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借助GPS对三维坐标测量方法,扩展了测绘定位技术的应用范围,由陆地、近海发展到整个海洋及外层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其动态性、实时性及精准性。自二者集成后,在工程、导航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水电站大坝、大型滑坡、航空飞行、车辆管理等。以大坝为例,采用GPS和数字微波、光纤通信技术,构建了安全监测系统;以车辆管理为例,借助GPS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了车辆监控和调度系统。

其次,关于GIS集成,在Client/Server结构下,用户可对服务其上的数据及程度等进行调用,同时借助Internet GIS或Web GIS,用户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远程寻找,如:图形、图像等,并且可对不同的地理空间展开分析。如:无线终端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其主要是借助WAP技术实现的;网络GIS,其主要是通过Internet与IP技术实现的。

最后,关于RS集成,遥感信息应用分析正由单一、静态转向为复合、动态,同时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也逐渐实现了定量自动制图,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展,如:天气预报、城市规划、环境管理等。

2.2 主要问题

2.2.1 空间数据压缩与解压缩

在空间信息集成过程中,急需解决多源数据处理问题,面对海量空间数据,数据传输、存储等问题均将会不断涌现。为了适应大量数据发展的需要,不仅需要宽带高速网,还需要对其进行压缩,同时还应关注空间数据的管理及使用问题,如:数据库构建、数据分布、通信传播等,因此,实践中应关注空间数据压缩及解压缩问题,其中涉及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压缩速度、压缩比及压缩质量,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不断的研究,提出最优条件,方可实现上述问题的有效处理。在处理实践中采用小波技术,其良好的时频分析能力、变焦性能等,均适应了空间数据压缩与解压缩处理需求,在相关理论支持下,结合空间数据的特点展开研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经分析构建了空间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模型,从而保证了空间数据的无约束通信。

2.2.2 空间数据浏览

无线通信协议(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WAP)作为开放式全球标准,其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间的通信,从技术层面分析可知,无线互联作为窄带网,其所处网络环境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对各项技术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此基础上浏览空间数据难度较大。在研究过程中应结合WAP的特点,关注服务器端,以此降低客户端的负荷,同时要增强WAP应用的个性化与本地化特点,并且要保证其交易环境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在此情况下,为了有效服务器空间数据组织,要求空间数据浏览技术应具备兼容性、交互性与扩展性。

2.2.3 空间数据库管理

数据管理中数据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拥有一体化与现势性,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数据源应为元数据及分布式基础空间数据,结合对外服务的内容,对空间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公开发布的内容应为基础性、公益性空间数据,此类数据需要经源数据分析、变化及提取从而获得。在发布信息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同时要对分布式数据库、虚拟现实技术、空间数据搜索引擎等进行应用,以此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3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集成的具体运用

3.1 数字城市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其认识与了解需求日渐增多,为了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自身活动的场所,因此,对数字城市给予了高度关注。当前,数字城市的形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为平面图,此时的信息源主要来自于文本形式;第二种为电子地图,其借助二维站点,呈现了城市地图及风景画;第三种为三维虚拟城市模型,其借助不同的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了各异的信息服务。第三种形式对未来数字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与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城市信息,如:交通、旅游、服务机构等,同时其信息还具备实时性与多样性特第三,进而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信息支持。

3.2 智能交通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为了减少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需要借助智能交通系统,其融入了通信、定位、传感器等技术,其对交通信息实现了实时的采集与传递,并且提供了最优交通模型,进而利于缓解交通压力。在建设智能交通时,应充分利用空间定位技术、信息采集及更新技术、通信技术等,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其交通网建设周期日渐缩短,因此,地理信息需要不断更新,并且要使其具有全面性、实时性与准确性。在实践中利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测量成图方式及3S自动道路测量系统,可有效、快速、准确获取及更新地理信息,从而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数据。同时,此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通信,相关技术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定位、调度及管理,因此,交通运输和远程通信的有机联系是必要的,当前,主要的通信手段有无线电、无形、广播呼叫等,在实际选择时应结合具体的分析,以此保证通信的适宜性与合理性。

3.3 精准农业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先进技术支持下,随之出现了集约化农业,为了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精准农业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主要是融合3S、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及农业、植物生理学、地理学及土壤学等,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产实行全方位、实时性监测,在获取农作物生长、发育等信息后,经诊断与分析,提供适合的改进方案,以此提高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在精细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航空遥感采集网,待掌握农作物征兆图后,经影像处理后,监测其变化,并利用农作物专家系统数据库,展开分析与判断,此后,制定改进计划,再通过GPS引导,保证各项作业任务的完成。

4 总结

综上所述,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是必要的,本文分析了二者集成的必要条件、主要模型及关键问题,同时分析了其在数字城市、智能交通及精准农业等方面的运用,相信,经不断探索,二者集成应用成效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罗显刚.数字地球三维空间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2]刘丰.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49.

[3]阮翔.通信技术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探讨[J].科技传播,2015,07:82-83.

[4]黄健.基于3DWebGI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5]张帆.无线Interne的最新标本-无线应用协议的集成探讨[J].移动通讯,2012,04:53-55.

[6]李德仁.论RS、GPS与GIS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J].遥感学报,2012,01:64-68.

[7] 王春锋. 软件定义可重构卫星网络系统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5,05:455-459.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 100041

推荐访问: 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 地球 集成 研究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研究]相关文章